一种拼装式花坛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5171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拼装式花坛,涉及花坛的技术领域,其包括花坛本体,花坛本体由四个四分之一圆弧状的花坛分体拼成,每个花坛分体上均设有第一直边、第二直边和圆弧边,第一直边上设有凸块,凸块沿花坛本体的轴向阵列有多组,每组凸块沿第一直边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第二直边上则开设有与凸块相适配的凹槽;凸块的侧壁和凹槽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当凸块插入凹槽时,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重合,且插设有同一根固定杆,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均沿花坛本体轴向阵列有多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一般的花坛运输和移动不便的问题,具有花坛本体可拆分,便于移动和运输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拼装式花坛
本技术涉及花坛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拼装式花坛。
技术介绍
园林景观包括天然景观和人为景观,天然景观包括花草树木以及风雨阳光等,人为景观包括栏杆建筑,墙体构筑等,园林景观给公园、广场、小区等地增加了一定的观赏性。公告号为CN20988264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园林景观用多功能花坛,包括固定板、主支撑座、加固壳体、照明灯珠和外接电源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底座,且底座顶部的中央位置处固定安装有主支撑座,所述主支撑座的顶部通过支撑板固定安装有底板,且底板底部的四边皆固定安装有与底座固定连接的辅助支撑杆,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加固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花池,所述种植池内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支架上述方案的加固壳体可以使得花坛固定安装在园林景观的限行道路边上作为路障,从而可以在园林景观中对车辆进行限行,设置的照明灯珠可以起到照明的效果,使得花坛能够在夜间起到一定路面指引效果,进一步的提高了花坛的功能性。但上述花坛无法拆分拼装,运输较为麻烦,移动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拼装式花坛,具有花坛本体可拆分,便于移动和运输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拼装式花坛,包括花坛本体,所述花坛本体由四个四分之一圆弧状的花坛分体拼成,每个所述花坛分体上均设有第一直边、第二直边和圆弧边,所述第一直边上设有凸块,所述凸块沿所述花坛本体的轴向阵列有多组,每组所述凸块沿所述第一直边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二直边上则开设有与所述凸块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凸块的侧壁和凹槽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当所述凸块插入凹槽时,所述第一固定槽和所述第二固定槽重合,且插设有同一根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槽和所述第二固定槽均沿所述花坛本体轴向阵列有多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的花坛分体依次拼接,使凸块插入凹槽,第一固定槽与第二固定槽对准,再依次将固定杆插入多组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实现花坛本体的拼装;花坛本体移动和运输时,可直接运输花坛分体,运输和移动难度均大大降低。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花坛分体内均设有与其形状相仿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槽底密布有漏孔,所述放置槽的槽底设有纱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槽用于放置植物花卉,漏孔用于在下雨天减少积水过多的可能,纱网则可减少放置槽内的泥土自漏孔掉落的可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圆弧边的底壁上设有第一支撑脚,所述第一支撑脚上开设有抓地孔,所述抓地孔内插设有抓地桩,所述抓地桩的顶部设有固定盘。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地面为泥土时,四个花坛分体上的四个第一支撑脚实现对花坛本体的支撑,抓地桩则可打入地底,增加第一支撑脚的抓地力,进而增加花坛本体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抓地桩的底部设有尖锥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尖锥部便于抓地桩打入地底,节省操作人员的体力劳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抓地桩的侧壁上设有螺旋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旋部使得抓地桩可通过旋转的方式打入地底,进一步减轻操作人员的体力劳动,同时螺旋部与泥土的接触面积更大,抓地力也就更强。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盘的侧壁上沿其周向阵列有多个转动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杆可便于使用借力管等工具来转动抓地桩,进一步减轻操作人员的体力劳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圆弧面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脚,所述第二支撑脚远离花坛分体的侧面上设有移动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广场等地面为地砖的场合,利用第二支撑脚作为花坛本体的支撑,第二支撑脚通过移动轮与地面接触,便于花坛本体进行移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支撑脚的底部还固定连接有支柱,所述支柱的底部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远离所述支柱的一端设有支撑腿,所述螺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花坛本体移动到预设位置后,旋转第一转动头,即可使螺杆转动且移动,调节支柱和螺杆的长度之和,使得支柱与螺杆的长度之和大于移动轮的高度,进而是移动轮脱离地面,支撑腿与地面接触,对花坛本体进行支撑。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凸块、凹槽、第一固定槽、第二固定槽和固定杆的设置,能够起到花坛本体可拆分,便于花坛本体的运输和移动的效果;2.通过第一支撑脚、抓地桩和螺旋部的设置,能够起到增加花坛本体与地面间的连接强度,提升花坛本体的稳定性的效果;3.通过第二支撑脚、支柱、螺杆和支撑腿的设置,能够起到便于花坛本体整体的移动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凸块、凹槽、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B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2中用于体现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C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花坛本体;11、花坛分体;111、第一直边;1111、凸块;1112、第一固定槽;112、第二直边;1121、凹槽;1122、第二固定槽;113、圆弧边;114、固定杆;115、第一支撑脚;1151、抓地孔;1152、抓地桩;1153、固定盘;1154、尖锥部;1155、螺旋部;1156、转动杆;116、第二支撑脚;1161、轮架;1162、移动轮;1163、支柱;1164、螺杆;1165、第一转动头;1166、支撑腿;1167、第二转动头;117、漏孔;118、放置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实施例1: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拼装式花坛,包括花坛本体1,花坛本体1由四个花坛分体11拼接而成,花坛分体11的形状为四分之一圆弧状。花坛分体11包括依次一体成型的第一直边111、第二直边112和圆弧边113。花坛分体11内开设有与其形状相仿的放置槽118,用于放置植物和花卉等。放置槽118的槽底密布有漏孔117,放置槽118的槽底铺设有纱网(图中未示出),漏孔117可供用于供雨天排水,纱网则可减少泥土大幅度流失的可能。参照图1和图2,圆弧边113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脚115,第一支撑脚115的横板上开设有抓地孔1151(图中未示出),抓地孔1151内插设有抓地桩1152,抓地桩1152的顶部设有固定盘1153,固定盘1153的直径大于抓地孔1151的直径。抓地桩1152的侧壁上一体成型有螺旋部1155。抓地桩1152的底部设有尖锥部1154。固定盘1153的侧壁上还沿其周向阵列有多个转动杆1156,转动杆1156焊接于固定盘1153上。参照图3和图4,第一直边111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拼装式花坛,其特征在于:包括花坛本体(1),所述花坛本体(1)由四个四分之一圆弧状的花坛分体(11)拼成,每个所述花坛分体(11)上均设有第一直边(111)、第二直边(112)和圆弧边(113),所述第一直边(111)上设有凸块(1111),所述凸块(1111)沿所述花坛本体(1)的轴向阵列有多组,每组所述凸块(1111)沿所述第一直边(11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二直边(112)上则开设有与所述凸块(1111)相适配的凹槽(1121);/n所述凸块(1111)的侧壁和凹槽(1121)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固定槽(1112)和第二固定槽(1122),当所述凸块(1111)插入凹槽(1121)时,所述第一固定槽(1112)和所述第二固定槽(1122)重合,且插设有同一根固定杆(114),所述第一固定槽(1112)和所述第二固定槽(1122)均沿所述花坛本体(1)轴向阵列有多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拼装式花坛,其特征在于:包括花坛本体(1),所述花坛本体(1)由四个四分之一圆弧状的花坛分体(11)拼成,每个所述花坛分体(11)上均设有第一直边(111)、第二直边(112)和圆弧边(113),所述第一直边(111)上设有凸块(1111),所述凸块(1111)沿所述花坛本体(1)的轴向阵列有多组,每组所述凸块(1111)沿所述第一直边(11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二直边(112)上则开设有与所述凸块(1111)相适配的凹槽(1121);
所述凸块(1111)的侧壁和凹槽(1121)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固定槽(1112)和第二固定槽(1122),当所述凸块(1111)插入凹槽(1121)时,所述第一固定槽(1112)和所述第二固定槽(1122)重合,且插设有同一根固定杆(114),所述第一固定槽(1112)和所述第二固定槽(1122)均沿所述花坛本体(1)轴向阵列有多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拼装式花坛,其特征在于:所述花坛分体(11)内均设有与其形状相仿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槽底密布有漏孔(117),所述放置槽的槽底设有纱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拼装式花坛,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边(113)的底壁上设有第一支撑脚(115),所述第一支撑脚(115)上开设有抓地孔(1151),所述抓地孔(1151)内插设有抓地桩(1152),所述抓地桩(1152)的顶部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剑陈新蔡清海何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泰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