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发电电力协同设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95037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电力协同设计系统,属于光伏发电设计技术领域,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的逆变器、控制器和蓄电池组,箱体内固定连接有两个网格板,其中一个网格板的上端与逆变器和控制器的下端固定连接,另一个网格板的上端与蓄电池组的下端固定连接,箱体的前后两端均通过圆孔共同固定连接有套管,套管的两端管口处内沿均滑动连接有锥形结构的过滤网,套管的下端通过安装口固定连接有套筒,套筒内连接有引风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的改善光伏发电设备的工作环境,充分利用循环的空气与发电设备内的电器元件进行热交换,保障了发电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发电电力协同设计系统
本技术涉及光伏发电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光伏发电电力协同设计系统。
技术介绍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主要由太阳电池板方阵、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主要部件由电子元器件构成,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随着技术的进步,小型光伏发电装置可直接用于家用,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可以将光伏发电与民用电协同使用,既降低了民用电的电网压力,也充分的利用了能源,目前,控制器、逆变器和蓄太阳能蓄电池组均采用集成设计,并将蓄电池接触家用电网中即可实现供电,但是集成设计的光伏发电设备结构比较紧凑,蓄电池组件以及逆变器和控制器等在充放电时都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在环境温度较高时蓄电池的寿命会大大降低,增加了光伏发电设备的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集成设计的光伏发电设备结构比较紧凑,蓄电池组件以及逆变器和控制器等在充放电时都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在环境温度较高时蓄电池的寿命会大大降低,增加了光伏发电设备的维护成本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光伏发电电力协同设计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伏发电电力协同设计系统,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的逆变器、控制器和蓄电池组,所述箱体内固定连接有两个网格板,其中一个所述网格板的上端与逆变器和控制器的下端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网格板的上端与蓄电池组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前后两端均通过圆孔共同固定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两端管口处内沿均滑动连接有锥形结构的过滤网,所述套管的下端通过安装口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内连接有引风机构,所述箱体的下端通过圆口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内通过固定架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轴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扇叶,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排风管。本技术,能够有效的改善光伏发电设备的工作环境,充分利用循环的空气与发电设备内的电器元件进行热交换,保障了发电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优选的,所述引风机构包括固定在套筒下端开口处内沿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的侧壁倾斜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斜孔,所述导风板的中心处开设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内滑动套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轴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扇叶,所述套管的上端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转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下端穿过排风口并固定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扰流板。优选的,所述套管内固定连接有圆环,所述圆环的内侧与过滤网的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套管的管口处内沿嵌设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与过滤网的一侧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套管的上端与其中一个网格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套管的管壁与网格板相对的一侧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进气口。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箱体的下端内壁固定连接有集风罩,所述集风罩的一端开口处与套筒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集风罩的另一端开口处与蓄电池组下方的网格板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发电电力协同设计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光伏发电电力协同设计系统,通过设有的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第一扇叶旋转,第一扇叶旋转时将壳体内的空气从排风管内排出,此时与壳体连通的箱体内产生空气负压,负压引力使得箱体外部的空气经过套管内的过滤网后进入到套筒内,套筒内的空气流经箱体内的蓄电池组的表面后进入到集风罩,集风罩内的空气进入到壳体内,从而能够使得箱体内的空气能够快速循环带走发电设备内产生的热量,有利于光伏发电设备安全运行。2、该光伏发电电力协同设计系统,通过设有的第二电机,启动第二电机带动转轴使第二扇叶旋转,第二扇叶旋转时能够增加套筒内的空气流速,使套管内产生较强的空气负压,使得空气能够快速穿过过滤网进入到箱体内,并且设置在套筒内的导流板能够利用斜孔改变气流的方向,使得空气能够分成多股倾斜均匀排出,并且在转轴旋转时带动圆盘使得扰流板做圆周运动,圆盘能够阻挡排风口内的气流直射,设置在圆盘上的扰流板能在做圆周运动时能分散气流,使得气流均匀的散射到光伏发电设备内,有利于空气在光伏发电设备内进行热交换。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能够有效的改善光伏发电设备的工作环境,充分利用循环的空气与发电设备内的电器元件进行热交换,保障了发电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光伏发电电力协同设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光伏发电电力协同设计系统中壳体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光伏发电电力协同设计系统中引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光伏发电电力协同设计系统中套筒、导风板和扰流板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箱体、2逆变器、3控制器、4网格板、5套管、6过滤网、7蓄电池组、8扰流板、9壳体、10支撑架、11排风管、12第一扇叶、13集风罩、14第一电机、15套筒、16导风板、17第二扇叶、18第二电机、19圆环、20圆盘、21橡胶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4,一种光伏发电电力协同设计系统,包括箱体1和设置在箱体1内的逆变器2、控制器3和蓄电池组7,箱体1内固定连接有两个网格板4,其中一个网格板4的上端与逆变器2和控制器3的下端固定连接,另一个网格板4的上端与蓄电池组7的下端固定连接,箱体1的前后两端均通过圆孔共同固定连接有套管5,套管5的两端管口处内沿均滑动连接有锥形结构的过滤网6,套管5的下端通过安装口固定连接有套筒15,套筒15内连接有引风机构,箱体1的下端通过圆口固定连接有壳体9,壳体9内通过固定架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4,第一电机14的输出轴轴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扇叶12,壳体9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排风管11,箱体1的下端内壁固定连接有集风罩13,集风罩13的一端开口处与套筒15的上端固定连接,集风罩13的另一端开口处与蓄电池组下方的网格板4固定连接,箱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0。引风机构包括固定在套筒15下端开口处内沿的导风板16,导风板16的侧壁倾斜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斜孔,导风板16的中心处开设有排风口,排风口内滑动套接有转轴,转轴的轴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扇叶17,套管5的上端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8,第二电机18的输出端与转轴的上端固定连接,转轴下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发电电力协同设计系统,包括箱体(1)和设置在箱体(1)内的逆变器(2)、控制器(3)和蓄电池组(7),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固定连接有两个网格板(4),其中一个所述网格板(4)的上端与逆变器(2)和控制器(3)的下端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网格板(4)的上端与蓄电池组(7)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的前后两端均通过圆孔共同固定连接有套管(5),所述套管(5)的两端管口处内沿均滑动连接有锥形结构的过滤网(6),所述套管(5)的下端通过安装口固定连接有套筒(15),所述套筒(15)内连接有引风机构,所述箱体(1)的下端通过圆口固定连接有壳体(9),所述壳体(9)内通过固定架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4),所述第一电机(14)的输出轴轴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扇叶(12),所述壳体(9)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排风管(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发电电力协同设计系统,包括箱体(1)和设置在箱体(1)内的逆变器(2)、控制器(3)和蓄电池组(7),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固定连接有两个网格板(4),其中一个所述网格板(4)的上端与逆变器(2)和控制器(3)的下端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网格板(4)的上端与蓄电池组(7)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的前后两端均通过圆孔共同固定连接有套管(5),所述套管(5)的两端管口处内沿均滑动连接有锥形结构的过滤网(6),所述套管(5)的下端通过安装口固定连接有套筒(15),所述套筒(15)内连接有引风机构,所述箱体(1)的下端通过圆口固定连接有壳体(9),所述壳体(9)内通过固定架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4),所述第一电机(14)的输出轴轴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扇叶(12),所述壳体(9)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排风管(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发电电力协同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机构包括固定在套筒(15)下端开口处内沿的导风板(16),所述导风板(16)的侧壁倾斜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斜孔,所述导风板(16)的中心处开设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内滑动套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轴壁上固定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晃华黄威夏才藻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嘉信元电力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