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电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4918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电堆,其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一集流板、集流板结构及相分离布置第一电堆和第二电堆,第一集流板贴紧于第一电堆和第二电堆的第一侧,集流板结构贴紧于第一电堆和第二电堆的第二侧,第一端板与第二端板将第一集流板、第一电堆、第二电堆、集流板结构压紧装配成燃料电池电堆,第一电堆和第二电堆各包括多个循环交替叠加双极板和膜电极,集流板结构为一整体式结构或为一分体式结构,第一电堆的双极板与第二电堆的双极板在集流板结构为分体式结构时呈反向装配布置,第一电堆的双极板与第二电堆的双极板在集流板结构为整体式结构时呈同向装配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燃料电池电堆的结构紧凑且能保证反应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料电池电堆
本技术涉及燃料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电堆。
技术介绍
现有的燃料电池电堆主要由端板、集流板、双极板及膜电极等部件堆叠组装而成。双极板和膜电极形成的层合结构构成一个单电池,双极板两侧分别设有燃料流场和氧化剂流场,燃料流场侧为负极侧,氧化剂流场侧为正极侧,一个燃料电池是由多个单电池堆叠而成的,在电路上相当于单电池的串联,通过电堆两端的正、负集流板输出电能。由于燃料电池电堆所能串联的单电池数量受进出气口直径、进出气腔室大小、极板流场等限制,会有一个较为明显的数量限制。燃料电池电堆所串联的单电池超过所允许的最大数量后,便有可能造成局部燃料供应不足、气体分布不均、单电池排水不畅等问题,严重的还会损害电堆,大幅度降低燃料电堆的寿命。另外,由于当前的燃料电池结构庞大,不利于布置和转运。因此,亟需要一种保证反应正常进行且结构紧凑的燃料电池电堆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证反应正常进行且结构紧凑的燃料电池电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燃料电池电堆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一集流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料电池电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一集流板、集流板结构及相分离布置第一电堆和第二电堆,所述第一集流板贴紧于第一电堆和所述第二电堆的第一侧,所述集流板结构贴紧于所述第一电堆和所述第二电堆的第二侧,所述第一端板与第二端板将所述第一集流板、第一电堆、第二电堆、集流板结构压紧装配成所述燃料电池电堆,所述第一电堆和所述第二电堆各包括多个循环交替叠加双极板和膜电极,所述集流板结构为一整体式结构或为一包括相分离布置的第二集流板和第三集流板的分体式结构,所述第二集流板贴紧于所述第一电堆的第二侧,所述第三集流板贴紧于所述第二电堆的第二侧,所述第一电堆的双极板与所述第二电堆的双极板在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料电池电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一集流板、集流板结构及相分离布置第一电堆和第二电堆,所述第一集流板贴紧于第一电堆和所述第二电堆的第一侧,所述集流板结构贴紧于所述第一电堆和所述第二电堆的第二侧,所述第一端板与第二端板将所述第一集流板、第一电堆、第二电堆、集流板结构压紧装配成所述燃料电池电堆,所述第一电堆和所述第二电堆各包括多个循环交替叠加双极板和膜电极,所述集流板结构为一整体式结构或为一包括相分离布置的第二集流板和第三集流板的分体式结构,所述第二集流板贴紧于所述第一电堆的第二侧,所述第三集流板贴紧于所述第二电堆的第二侧,所述第一电堆的双极板与所述第二电堆的双极板在所述集流板结构为分体式结构时呈反向装配布置,所述第一电堆的双极板与所述第二电堆的双极板在所述集流板结构为整体式结构时呈同向装配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电堆,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极板的第一侧面设有燃料流道,所述双极板的第二侧面设有开放式的氧化剂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电堆,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极板的第一侧面设有多个首尾各与外界相连通的凹槽结构,所有所述凹槽结构共同形成所述氧化剂流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电池电堆,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凹槽结构沿所述双极板的长度方向间隔盘排列布置,所述凹槽结构为沿所述双极板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直槽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电堆,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极板的第二侧面上设有多个呈蛇形弯折布置的蛇形槽孔结构,所有所述蛇形槽孔结构共同形成所述燃料流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料电池电堆,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蛇形槽孔结构沿所述双极板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勇李倩倩徐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众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