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非水系二次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非水系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非水系二次电池具有轻量、高能量和长寿命等特征,作为各种便携用电子仪器电源被用于广泛范围。近年,非水系二次电池,作为以电动工具等动力工具为代表的产业用、和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中的车载用也发现扩展,进而在住宅用蓄电系统等电力存储领域中也受到关注。特别是由于对全球变暖和化石燃料枯竭的担心,渴望非水系二次电池对以电动汽车作为中心的大型蓄电产业的适用。但是,电动汽车的普及有时要求实现非水系二次电池的进一步高输出化和高能量密度化。为了实现这些要求性能,提高正极和负极的各自的活性物质材料的能量密度的研究开发日益进展。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下述主旨:规定有机锂盐的阴离子的最合适的LUMO能量范围和HOMO能量范围,并且组合多种添加剂,从负极表面的SEI的耐久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专利文献2中也记载了下述主旨:组合特定的锂盐和多种添加剂,从负极表面的SEI(SolidElectrolyteInterface:固体电解质界面)的耐久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水系二次电池,其包含:/n正极,其含有能够吸藏和释放锂离子的1种以上正极活性物质;/n负极,其含有选自由能够吸藏和释放锂离子的材料、和金属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的负极活性物质;和/n非水系电解液,/n所述负极含有选自由下述通式(1)、下述通式(2)和下述通式(3)所示的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914 JP 2018-173040;20190903 JP 2019-160257;201.一种非水系二次电池,其包含:
正极,其含有能够吸藏和释放锂离子的1种以上正极活性物质;
负极,其含有选自由能够吸藏和释放锂离子的材料、和金属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的负极活性物质;和
非水系电解液,
所述负极含有选自由下述通式(1)、下述通式(2)和下述通式(3)所示的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系二次电池,其中,所述通式(2)和(3)所示的化合物的含量之和以相对于负极活性物质1g的量计为0.01~2.5mg。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水系二次电池,其中,选自由所述通式(1)~(3)所示的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的含量以相对于负极活性物质1g的量计为0.01~100mg。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系二次电池,其中,所述非水系电解液含有乙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水系二次电池,其中,所述乙腈的含量以相对于所述非水系电解液的总量的量计为5质量%以上且95质量%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系二次电池,其中,所述非水系电解液包含含氟锂盐。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系二次电池,其中,所述非水系电解液含有LiN(SO2CmF2m+1)2所示的酰亚胺盐,式中,m为0~8的整数。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系二次电池,其中,所述负极含有PF6阴离子。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系二次电池,其中,所述负极含有N(SO2F)2阴离子和/或N(SO2CF3)2阴离子。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系二次电池,其中,所述负极含有环状酸酐的分解物。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非水系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环状酸酐的所述分解物含有选自由下述通式(4)、下述通式(5)、下述通式(6)、下述通式(7)、下述通式(8)和下述通式(9)所示的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通式(4)中,R6和R7表示任选被卤素原子取代的烷氧基、OH基或OLi基,并且f为1~3的整数,
通式(5)中,R8和R9表示任选被卤素原子取代的烷氧基、OH基或OLi基,
通式(6)中,R10和R11表示任选被卤素原子取代的烷氧基、OH基或OLi基,
通式(7)中,R12和R13表示任选被卤素原子取代的烷氧基、OH基或OLi基,
通式(8)中,R14和R15表示任选被卤素原子取代的烷氧基、OH基或OLi基,
通式(9)中,R16~R19表示任选被卤素原子取代的烷氧基、OH基或OLi基。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非水系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环状酸酐含有选自由丙二酸酐、琥珀酸酐、戊二酸酐、马来酸酐、邻苯二甲酸酐、1,2-环己烷二羧酸酐、2,3-萘二羧酸酐和萘-1,4,5,8-四羧酸二酐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系二次电池,其中,所述非水系电解液含有非水系溶剂,并且所述非水系溶剂含有环状碳酸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非水系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环状碳酸酯含有碳酸亚乙烯酯和/或氟代碳酸亚乙酯。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系二次电池,其中,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含有能够与锂形成合金的至少一种元素。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味根丈主,松冈直树,
申请(专利权)人:旭化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