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极用组合物、全固态二次电池用负极片及全固态二次电池以及全固态二次电池用负极片的制造方法或全固态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4780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负极用组合物、全固态二次电池用负极片及全固态二次电池以及全固态二次电池用负极片的制造方法或全固态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所述负极用组合物含有硫化物类无机固体电解质、具有硅原子或锡原子的负极活性物质及聚合物,其中,上述聚合物相对于上述负极活性物质及上述硫化物类无机固体电解质实质上不具有吸附能力,根据JIS K 7161(2014)进行测定的上述聚合物的弹性模量为100MPa以上且1000MPa以下,并且在由上述负极用组合物构成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情况下,上述聚合物以粒子状包含于负极活性物质层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负极用组合物、全固态二次电池用负极片及全固态二次电池以及全固态二次电池用负极片的制造方法或全固态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负极用组合物、全固态二次电池用负极片及全固态二次电池以及全固态二次电池用负极片的制造方法或全固态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锂离子二次电池为具有负极、正极及夹在负极与正极之间的电解质,并且能够使锂离子在2个电极之间往复移动以进行充电和放电的蓄电池。以往,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使用有机电解液作为电解质。然而,有机电解液容易产生液体泄漏,并且由于过充电或过放电而有可能在电池内部发生短路并被点燃,因此需要更加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无机固体电解质来代替有机电解液的全固态二次电池备受关注。在全固态二次电池中,所有的负极、电解质及正极均由固体构成,能够大幅度改善使用了有机电解液的电池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在这种全固态二次电池中,作为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固体电解质层及正极活性物质层等构成全固态二次电池的层(构成层)的材料,提出有含有无机固体电解质、活性物质及聚合物等的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极用组合物,其含有:聚合物、硫化物类无机固体电解质及具有硅原子或锡原子的负极活性物质,其中,/n所述聚合物相对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及所述硫化物类无机固体电解质实质上不具有吸附能力,/n根据JIS K 7161(2014)进行测定的所述聚合物的弹性模量为100MPa以上且1000MPa以下,/n在由所述负极用组合物构成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情况下,所述聚合物以粒子状包含于负极活性物质层中。/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928 JP 2018-1848911.一种负极用组合物,其含有:聚合物、硫化物类无机固体电解质及具有硅原子或锡原子的负极活性物质,其中,
所述聚合物相对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及所述硫化物类无机固体电解质实质上不具有吸附能力,
根据JISK7161(2014)进行测定的所述聚合物的弹性模量为100MPa以上且1000MPa以下,
在由所述负极用组合物构成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情况下,所述聚合物以粒子状包含于负极活性物质层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用组合物,其中,
所述聚合物的含量在总固体成分中为5~20质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极用组合物,其中,
在所述聚合物中,酯键、酰胺键、羧基、羰基、氨基甲酸酯键及酰亚胺键中的碳原子含量在所述聚合物分子的总碳原子含量中为10mol%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负极用组合物,其包含电子传导性的碳材料。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八幡稔彦小泽信铃木秀幸矶岛广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