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晶振测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4653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29
一种晶振测试座,包括测试箱,所述测试箱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固定架,固定架的左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隔板和第一电推杆,第一电推杆活塞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的顶部贯穿测试箱的内腔并延伸至测试箱的上方,测试箱的内腔开设有与连接块的表面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固定架和限位架对晶振进行限位,启动第一电推杆带动连接块运动,使得压块挤压活动块的顶部,活动块向下挤压复位弹簧运动,带动测试杆向下运动,抵触在晶振的顶部进行测量,可以快速的对晶振进行测量,接触效果好,测量精度高,解决了在进行测试时,在对多个晶振进行测试时,检测效率较低,不能对大批量的晶振进行检测,实用性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晶振测试座
本技术涉及晶振测试
,尤其涉及一种晶振测试座。
技术介绍
有一些电子设备需要频率高度稳定的交流信号,而LC振荡器稳定性较差,频率容易漂移(即产生的交流信号频率容易变化)。在振荡器中采用一个特殊的元件——石英晶体,可以产生高度稳定的信号,这种采用石英晶体的振荡器称为晶体振荡器,晶振具有压电效应,即在晶片两极外加电压后晶体会产生变形,反过来如外力使晶片变形,则两极上金属片又会产生电压。如果给晶片加上适当的交变电压,晶片就会产生谐振(谐振频率与石英斜面倾角等有关系,且频率一定)。晶振利用一种能把电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的晶体,在共振的状态下工作可以提供稳定、精确的单频振荡。在通常工作条件下,普通的晶振频率绝对精度可达百万分之五十。利用该特性,晶振可以提供较稳定的脉冲,广泛应用于微芯片的时钟电路里。晶片多为石英半导体材料,外壳用金属封装。根据专利号为CN107121608A所述的一种晶振测试装置,可以一次性对多个晶振同时进行老化、筛选等试验,但是在进行测试时,在对多个晶振进行测试时,检测效率较低,不能对大批量的晶振进行检测,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晶振测试座,解决了在进行测试时,在对多个晶振进行测试时,检测效率较低,不能对大批量的晶振进行检测,实用性较低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晶振测试座,包括测试箱,所述测试箱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左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隔板和第一电推杆,所述第一电推杆活塞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顶部贯穿测试箱的内腔并延伸至测试箱的上方,所述测试箱的内腔开设有与连接块的表面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槽,所述连接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块,所述压块的底部贯穿测试箱的顶部并延伸至测试箱的内腔,所述测试箱的内腔开设有与压块的表面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动槽,所述隔板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测试杆,所述测试杆的底端贯穿隔板的顶部并延伸至隔板的下方,所述测试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压块的表面相互抵触的活动块,所述测试杆的表面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顶端与活动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底端与隔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测试箱的内腔转动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测试箱的左侧开设有进料口。优选的,所述测试箱的右侧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导流板。优选的,所述压块设置有两个,且在连接板的表面对称分布。优选的,所述测试箱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推杆。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推杆活塞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挤压轮。优选的,所述挤压轮的表面与放置板的底部相互抵住。优选的,所述放置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通过固定架的左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隔板和第一电推杆,第一电推杆活塞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的顶部贯穿测试箱的内腔并延伸至测试箱的上方,测试箱的内腔开设有与连接块的表面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槽,连接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块,压块的底部贯穿测试箱的顶部并延伸至测试箱的内腔,测试箱的内腔开设有与压块的表面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动槽,隔板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测试杆,测试杆的底端贯穿隔板的顶部并延伸至隔板的下方,测试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压块的表面相互抵触的活动块,测试杆的表面套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顶端与活动块的底部固定连接,复位弹簧的底端与隔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测试箱的内腔转动连接有放置板,测试箱的左侧开设有进料口,通过固定架和限位架对晶振进行限位,启动第一电推杆带动连接块运动,使得压块挤压活动块的顶部,活动块向下挤压复位弹簧运动,带动测试杆向下运动,抵触在晶振的顶部进行测量,可以快速的对晶振进行测量,接触效果好,测量精度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晶振测试座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晶振测试座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附图标记:1、测试箱;2、固定架;3、隔板;4、第一电推杆;5、连接块;6、第一滑动槽;7、连接板;8、压块;9、第二滑动槽;10、测试杆;11、活动块;12、复位弹簧;13、放置板;14、进料口;15、出料口;16、导流板;17、第二电推杆;18、挤压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晶振测试座,包括测试箱1,测试箱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固定架2,固定架2的左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隔板3和第一电推杆4,第一电推杆4活塞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连接块5的顶部贯穿测试箱1的内腔并延伸至测试箱1的上方,测试箱1的内腔开设有与连接块5的表面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槽6,连接块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7,连接板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块8,压块8的底部贯穿测试箱1的顶部并延伸至测试箱1的内腔,测试箱1的内腔开设有与压块8的表面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动槽9,隔板3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测试杆10,测试杆10的底端贯穿隔板3的顶部并延伸至隔板3的下方,测试杆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压块8的表面相互抵触的活动块11,测试杆10的表面套设有复位弹簧12,复位弹簧12的顶端与活动块11的底部固定连接,复位弹簧12的底端与隔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测试箱1的内腔转动连接有放置板13,测试箱1的左侧开设有进料口14。本技术中,通过固定架2和限位架对晶振进行限位,启动第一电推杆4带动连接块5运动,使得压块8挤压活动块11的顶部,活动块11向下挤压复位弹簧12运动,带动测试杆10向下运动,抵触在晶振的顶部进行测量,可以快速的对晶振进行测量,接触效果好,测量精度高。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测试箱1的右侧开设有出料口15,出料口15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导流板16,压块8设置有两个,且在连接板7的表面对称分布,测试箱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推杆17,第二电推杆17活塞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挤压轮18,挤压轮18的表面与放置板13的底部相互抵住,放置板1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需要说明的是,测量完毕后,收回第一电推杆4,在复位弹簧12的带动下带动测试杆10收回,此时收回第二电推杆17,挤压轮18失去对放置板13的抵触,放置板13下落搭接在导流板16的顶部,此时晶振顺着出料口15排出,然后第二电推杆17复位,将放置板13顶起进行下一步加工,可以快速的进行出料。在使用时,顺着进料口14加入晶振,将晶振放置在放置板13之上,通过限位板对晶振进行限位,此时晶振被固定架2挡住,此时启动第一电推杆4带动连接块5运动,连接块5顺着第一滑动槽6滑动槽,连接块5带动连接板7运动,连接板7带动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晶振测试座,包括测试箱(1),所述测试箱(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固定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2)的左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隔板(3)和第一电推杆(4),所述第一电推杆(4)活塞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所述连接块(5)的顶部贯穿测试箱(1)的内腔并延伸至测试箱(1)的上方,所述测试箱(1)的内腔开设有与连接块(5)的表面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槽(6),所述连接块(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7),所述连接板(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块(8),所述压块(8)的底部贯穿测试箱(1)的顶部并延伸至测试箱(1)的内腔,所述测试箱(1)的内腔开设有与压块(8)的表面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动槽(9),所述隔板(3)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测试杆(10),所述测试杆(10)的底端贯穿隔板(3)的顶部并延伸至隔板(3)的下方,所述测试杆(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压块(8)的表面相互抵触的活动块(11),所述测试杆(10)的表面套设有复位弹簧(12),所述复位弹簧(12)的顶端与活动块(1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12)的底端与隔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测试箱(1)的内腔转动连接有放置板(13),所述测试箱(1)的左侧开设有进料口(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晶振测试座,包括测试箱(1),所述测试箱(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固定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2)的左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隔板(3)和第一电推杆(4),所述第一电推杆(4)活塞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所述连接块(5)的顶部贯穿测试箱(1)的内腔并延伸至测试箱(1)的上方,所述测试箱(1)的内腔开设有与连接块(5)的表面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槽(6),所述连接块(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7),所述连接板(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块(8),所述压块(8)的底部贯穿测试箱(1)的顶部并延伸至测试箱(1)的内腔,所述测试箱(1)的内腔开设有与压块(8)的表面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动槽(9),所述隔板(3)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测试杆(10),所述测试杆(10)的底端贯穿隔板(3)的顶部并延伸至隔板(3)的下方,所述测试杆(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压块(8)的表面相互抵触的活动块(11),所述测试杆(10)的表面套设有复位弹簧(12),所述复位弹簧(12)的顶端与活动块(1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12)的底端与隔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怡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鸿怡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