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辆的安全带设备的带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4631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安全带设备的带条(1),包括至少一个腔体(5),该至少一个腔体用于接收电子部件和/或线(13),其中腔体(5)由两个织物层(6,7)形成,该两个织物层在外边缘部分(3,4)中通过平行于带条的纵向方向延伸的一根或多根编织线(12)来彼此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机动车辆的安全带设备的带条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机动车辆的安全带设备的带条,其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所述的特征。机动车辆的安全带设备中的带条通常用于在意外中尽可能地约束机动车辆中的乘员以便避免更严重的伤害。除了别的以外,安全带设备包括固定到车辆并且具有带卷轴的带回缩器,带条的一个端部可卷绕在该带卷轴上。带条的另一端部可经由固定到车辆的带扣中的带舌来锁定,或者同样经由端部配件永久性地附接到车辆。在另一端部经由端部配件固定到车辆的情况下,安全带设备还具有可位移地引导在带条上的带舌,该带舌可锁定在固定到车辆的带扣中,例如以形成带条的三点几何形状。由于其约束乘员的任务,带条本身必须满足关于拉伸强度、表面条件、边缘性质等的各种要求。此外,现代机动车辆被设置有多个电子部件,诸如传感器、致动器、屏幕、声学单元、加热和冷却设备等,随着机动车辆及其驱动设备、控制设备和舒适设备的自动化增加,预期该多个电子部件的数量将更进一步增加。此外,这些设备必须经由电线彼此连接并且连接到对应的电源和控制设备。在这些电子部件和线是安全带设备的一部分的情况下,这些电子部件和线必须相应地布置在安全带设备上而不损害所述安全带设备的使用或功能。根据DE102011009318A1已知的是,向带条提供软管区段,该软管区段沿带条的纵向方向延伸,可将电子元件引入到该软管区段中。有关如何在带条中产生软管区段的进一步细节无法从该公布中了解。根据公布EP1141455B1还已知的是具有中心部分和两个边缘部分的可充气多层折叠安全带,该安全带在意外中可由从气体发生器释放的气流充气以形成软管,该软管具有增加的直径以在受到约束时减小乘员上的负载。安全带以两个层进行编织,这两个层在部分的过渡的区域中以及在外边缘的区域中编织在一起。在编织之后,安全带的边缘部分以Z形折叠到中心部分上。安全带随后倒置并折叠到左侧,由此中心部分的内侧变成外侧,并且边缘部分位于中心部分的两个层之间的腔体中。安全带由此同时减小到约46mm或47mm的常规安全带的宽度。此外,中心部分的两个层之间的连接分别形成折叠安全带的边缘部分,在第一步骤中,该边缘部分撕开以展开安全带,之后边缘部分可由于进入的气流而展开。可充气安全带并非旨在用于将电子部件引入腔体中。此外,放大的腔体仅经由安全带的展开而形成,并且在乘员上的负载的最大可能减小的意义上,尽可能地大设置尺寸,具有自身将太大而不能容纳电子部件的体积。在安全带充气之前,腔体完全填充有布置在其中的边缘部分,使得出于该原因,在那里布置附加的电子部件或线不被允许—并且也将难以实现。在该
技术介绍
下,本专利技术基于提供用于机动车辆的安全带设备的带条的目的,该带条具有用于接收电子部件和线的腔体,该安全带应尽可能简单地构造并且生产成本也要廉价。根据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该目的,提出了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的带条。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的改进将从从属权利要求、附图和相关说明中得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理念,提出了腔体由两个织物层形成,该织物层在外边缘部分中通过平行于带条的纵向方向延伸的一根或多根编织线来彼此连接。借助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腔体可能已经在带条的编织期间产生。带条由此按照其基本结构以两个彼此独立的织物层进行编织,该织物层仅在边缘部分中通过编织线彼此连接。被设置用于在边缘部分中连接两个织物层的编织线可由此在编织期间同时被编织,使得在编织期间直接实现织物层的连接,并且省去了用于连接织物层的另外的单独工作步骤。由于编织线仅用于连接两个织物层,但如前所述,在约束情况下作用的张力由经线吸收,因此仅从两个织物层的可靠连接的观点来设计和布置编织线就足够了。编织线的纱线厚度、编织线的材料以及还有编织线的数量可由此用作织物层的连接的设计参数。还提出了带条具有40mm至50mm并且优选46mm或47mm的宽度,并且其中织物层通过编织线彼此连接的边缘部分各自具有至少2mm并且优选至少4mm的宽度。带条的建议宽度对应于标准带条宽度。在边缘部分的所提出的尺寸设置下,可防止带条在剪切力的作用下失去其平面构造,并且折叠由此在带条中形成。具体地讲,由此可防止具有两个织物层的带条在边缘部分沿纵向方向的横向铺开下扭曲或弯曲。边缘部分的宽度以及边缘部分中的织物层的相关联平面连接由此可具体地经由编织线的数量和布置的对应选择来实现。还提出了,织物层由多根经线和纬线形成。经线在带条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通过纬线彼此连接以形成平坦编织物。在成品编织物中,经线由此形成织物层的表面,而纬线在经线之间延伸并且在对应致密的织物的情况下无法从外部检测到。经线被设计成具有对应的拉伸强度并且用于吸收带条的沿纵向方向的张力,而纬线较细并且用于将经线保持在一起。编织线由此优选地与两个织物层的纬线以2/2织纹进行编织,由此可实现尽可能均匀的织物层与平滑表面结构的统一连接。2/2织纹因此应当被理解为一种织纹,其中由于在编织期间侧面相对于两个织物层的两个梭口的切换,编织线周期性地始终布置在带条的一侧上的两根连续纬线上,并且布置在带条的另一侧上的后续两根纬线上。相应的紧邻编织线或另外若干相邻布置的编织线组可由此优选地以一定方式取向,使得它们各自在编织期间布置在梭口的相对侧上,并且因此布置在纬线的相对侧上。如上已经所述,纬线用于将经线接合到织物层中。由于通过编织线实现的不同织物层的纬线的连接,经线因此也通过编织线间接接合,使得两个否则相互独立的织物层的牢固粘结产生边缘部分。还提出了经线以5/1/1织纹连接到纬线。应当理解,基于编织线的编织的上述定义,5/1/1织纹是经线与纬线的编织,鉴于此以周期性序列,经线在五根连续纬线期间被布置到织物层的梭口的一侧,然后针对一根后续纬线切换梭口的侧面,并且随后针对另一纬线再次切换梭口的侧面,之后它们再次布置在梭口的另一侧上,从而用于针对接下来的五根纬线重复工作流程。触觉优化和摩擦优化的表面可经由所提出的经线和纬线的编织来实现。由此还可实现相应的织物层,其可通过编织线以所提出的织纹特别好地彼此连接,从而形成腔体。两个织物层可另外在布置在边缘部分之间的一个或多个连接部分中彼此连接以形成彼此分开的两个或更多个腔体。一方面,可经由所提出的附加连接部分进一步改善织物层的连接,并且另一方面,可实现若干单独的腔体,例如,用于有意地单独引导线或单独布置电子部件的目的。下面参考附图使用优选的实施方案来解释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图1以平面图和剖视图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带条,并且图2以放大分解图示出了通过带条的边缘部分的纵剖面,并且图3示出了在剪切力的作用下的带条的剖视图。在图1中以平面图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带条1,并且在右侧的图示中以剖视图示出了该带条。带条1具有两个织物层6和7,这两个织物层在中心部分2中不彼此连接并且在两个外边缘部分3和4中彼此连接。带条1具有46mm或47mm的宽度A,而边缘部分3和4各自具有2mm并且优选地4mm的宽度B。带条1具有沿带条1的纵向方向延伸的多根经线11,该经线与垂直于其延伸的纬线10一起编织以形成织物层6和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安全带设备的带条(1),包括:/n-至少一个腔体(5),所述至少一个腔体用于接收电子部件和/或线(13),/n其特征在于/n-所述腔体(5)由两个织物层(6,7)形成,所述两个织物层在外边缘部分(3,4)中通过平行于所述带条的纵向方向延伸的一根或多根编织线(12)来彼此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703 DE 102018210890.0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安全带设备的带条(1),包括:
-至少一个腔体(5),所述至少一个腔体用于接收电子部件和/或线(13),
其特征在于
-所述腔体(5)由两个织物层(6,7)形成,所述两个织物层在外边缘部分(3,4)中通过平行于所述带条的纵向方向延伸的一根或多根编织线(12)来彼此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条(1),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条(1)具有40mm至50mm并且优选46mm或47mm的宽度(A),并且其中所述织物层(6,7)通过所述编织线(12)彼此连接的所述边缘部分(3,4)各自具有至少2mm并且优选至少4mm的宽度(B)。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条(1),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乃德鲍勃·陈陶龙飞威利·韦尔茨甘晓明卡伊史蒂芬·米勒克里斯·范赫尔沃特维多利亚·德雷斯
申请(专利权)人: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典;S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