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无线充电技术领域中的一种集中散热的桌面嵌入式无线充电器,包括嵌入桌面内的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电路板和无线充电模块,电路板与无线充电模块连接,且电路板与桌面内的电源电连接,无线充电模块包括充电线圈及位于充电线圈上下两侧的上封装板和下封装板,上封装板的下表面设有用于容纳充电线圈的集中槽,上封装板的上表面设有上散热通道,上散热通道为辐射状的弧形通道,通过弧形通道的空气对流实现充电线圈热量的流通及散发,增加了无线充电器的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中散热的桌面嵌入式无线充电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充电
,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集中散热的桌面嵌入式无线充电器。
技术介绍
无线充电技术(英文:Wirelesschargingtechnology;Wirelesschargetechnology)被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无线充电器便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充电设备。无线充电器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通过初级和次级线圈之间的电磁感应来产生电流,从而实现能量在空间范围内的传递,使得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进而实现无接触式传播。无线充电器较多的应用在车载、移动等各种充电设备中,现在无线充电器还可以安装于桌面上,其可以应用于在家居、办公场所、餐馆、酒吧、网咖等场所,这些场合的桌面式充电设备以嵌入桌面的形式得到应用。但是由于桌面嵌入式的无线充电器属于高产热产品,尤其是充电线圈对应的位置,其热量容易堆集。而桌面嵌入式的无线充电器无法移动,其散热空间有限,线圈位置的热量明显较高,影响了充电线圈甚至充电器的使用。现有的桌面式无线充电器不能适应现在大功率电量传输的需求,该缺陷急需得到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中散热的桌面嵌入式无线充电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所述:一种集中散热的桌面嵌入式无线充电器,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和无线充电模块,所述壳体嵌入桌面内,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无线充电模块连接,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桌面内的电源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包括充电线圈及位于所述充电线圈上下两侧的上封装板和下封装板:所述上封装板的下表面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充电线圈的集中槽,所述上封装板的上表面设有上散热通道,所述上散热通道为辐射状的弧形通道,通过弧形通道的空气对流实现所述充电线圈热量的流通及散发。根据上述方案的本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散热通道上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所述上散热通道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集中槽连通。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位于与所述集中槽位置对应的区域内。根据上述方案的本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封装板为中部设有圆孔的圆环状,所述上散热通道的内端延伸至所述圆孔的外围,所述上散热通道的外端贯穿至所述上封装板的外围边缘。根据上述方案的本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封装板的上表面设有下散热通道,所述下散热通道为辐射状的弧形通道。进一步的,所述上散热通道和所述下散热通道均为内窄外宽的凹槽。进一步的,所述上散热通道和所述下散热通道的弧形旋转方向相同,且所述上散热通道的条数为所述下散热通道条数的整数倍。根据上述方案的本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散热通道的内侧端部相互连通,外侧端部位于所述下封装板的边缘内部。根据上述方案的本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线圈包括内层线圈和外层线圈,所述外层线圈围绕于所述内层线圈的外围,所述内层线圈的外端接口位于所述外层线圈两个接口之间,所述内层线圈的内端接口直接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内层线圈的外端接口和所述外层线圈的两个接口均通过接线部与所述电路板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接线部包括接线固定部和接线活动部:所述内层线圈的两个接口和所述外层线圈的两个接口均固定在所述接线固定部上;所述接线活动部包括活动底座和活动拨杆,所述活动拨杆绕活动轴转动,所述活动底座上设有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第二触点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内层线圈的外端接口和与其临近的所述外层线圈接口之间的距离。根据上述方案的本专利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充电线圈封装于上下两个封装板之间,并通过上封装板上特定形状的散热通道对充电线圈的热量进行导向,使得热量能够尽快的向四周流动,使得无线充电器得到快速散热;本专利技术中上封装板和下封装板可以一次成型制作,不会增加产品生产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分解图;图3为电路板背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实施例中无线充电模块与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另一实施例中无线充电模块与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触点接触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为充电线圈的示意图;图8为两层充电线圈连线的示意图;图9为充电线圈接头的连线示意图;图10为仅内层线圈连线的示意图;图11为两层充电线圈连线的示意图;图12为上封装板上侧的示意图;图13为散热孔的尺寸标注图;图14为上封装板下侧的示意图;图15为上封装板的侧面剖视图;图16为下封装板上侧的示意图;图17为下散热通道的尺寸标注图。在图中,10-壳体;101-上壳;102-下壳;1021-穿孔;11-开关键;12-调节键;13-定位标识;20-卡固件;21-第一螺纹部;22-第二螺纹部;31-导线;32-外接接口;40-电路板;401-开关元器件;402-调节元器件;403-第一支撑板;404-第二支撑板;405-第一调节弹圈;406-第二调节弹圈;41-开关元件;42-调节元件;43-开关处理组件;44-调节处理组件;51-充电线圈;501-内层线圈;502-外层线圈;503-接线固定部;504-接线活动部;5041-活动底座;5042-活动拨杆;5043-活动轴;5044-第一触点;5045-第二触点;52-上封装板;521-上散热通道;522-集中槽;523-通孔;53-下封装板;531-下散热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至图17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中散热的桌面嵌入式无线充电器,包括壳体10和位于壳体10内的电路板40和无线充电模块。其中壳体10嵌入桌面内,实现电子设备放置于桌面时可以进行充电,节省了空间;电路板40与无线充电模块连接,且电路板40与桌面内的电源电连接,通过无线充电模块,实现了放置于桌面上的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功能。根据具体需要,可以设计壳体10外圈内嵌于桌面的孔洞内,使得桌面更加整洁;还可以设计使得壳体10的上端稍凸出于桌面表面,便于电子设备的拿取和摆放。如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中的壳体10呈椭圆形,电路板40为与壳体10的形状相适应的扁长状,充电模组位于电路板40的中部。通过椭圆状的设计,可以使得在安装该无线充电器的时候对准桌面孔洞的方向,避免造成控制按键方向的不确定性,同时使得产品表面更加美观,产品表面的控制键的设计布局更加合理。如图1、图2、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壳体10包括上壳101和下壳102,电路板40和充电模组位于上壳101和下壳102围成的空间内。上壳101和下壳102可以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还可以卡接、粘接、焊接等方式进行固定,本专利技术不对此进行限定。壳体10的下端设有卡固件20,壳体10通过卡固件20固定于桌面内。具体的,卡固件20的上端设有第一螺纹部21,卡固件20通过第一螺纹部21与壳体10螺旋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中散热的桌面嵌入式无线充电器,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和无线充电模块,所述壳体嵌入桌面内,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无线充电模块连接,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桌面内的电源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包括充电线圈及位于所述充电线圈上下两侧的上封装板和下封装板:/n所述上封装板的下表面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充电线圈的集中槽,所述上封装板的上表面设有上散热通道,所述上散热通道为辐射状的弧形通道,通过弧形通道的空气对流实现所述充电线圈热量的流通及散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中散热的桌面嵌入式无线充电器,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和无线充电模块,所述壳体嵌入桌面内,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无线充电模块连接,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桌面内的电源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包括充电线圈及位于所述充电线圈上下两侧的上封装板和下封装板:
所述上封装板的下表面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充电线圈的集中槽,所述上封装板的上表面设有上散热通道,所述上散热通道为辐射状的弧形通道,通过弧形通道的空气对流实现所述充电线圈热量的流通及散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散热的桌面嵌入式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散热通道上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所述上散热通道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集中槽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中散热的桌面嵌入式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位于与所述集中槽位置对应的区域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散热的桌面嵌入式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封装板为中部设有圆孔的圆环状,所述上散热通道的内端延伸至所述圆孔的外围,所述上散热通道的外端贯穿至所述上封装板的外围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散热的桌面嵌入式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封装板的上表面设有下散热通道,所述下散热通道为辐射状的弧形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中散热的桌面嵌入式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移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威尔丽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