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境水质自动分装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采样桶,所述采样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采样桶的顶部设置有搅拌室,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采样桶并固定连接有搅拌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搅拌叶,当水样进入搅拌室内后,利用搅拌叶,带动搅拌室内的水样流动,对水样进行第一次混匀,通过设置螺旋管,水样螺旋着向下流动,使得水样形成乱流,达到充分混匀的效果,通过设置分装室,水样在离心力与流出下水管的初速度共同作用下,沿着分装室做圆周运动,对水样进行第三次混匀,令水样混合的更加充分,保证能采集到具有代表性的平行样水样,水样再经过分样管分成两股,使用采样瓶收集即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境水质自动分装器
本技术涉及分装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境水质自动分装器。
技术介绍
在环境监测采样中,采集河流湖库地表水和企业废水时,为了做好采样及分析的质量控制,采集水样的平行样是一项十分严谨的工作,平行样如果采集不好,直接影响分析结果,不利于环境管理评价工作的开展,目前在采集河流湖库地表水和企业废水的平行样时,基本都是两个瓶子分开逐个装样。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为虽然是在同一勺水里进行装样,难免会因水样的性状或是人员操作等原因而使水样没混匀,导致两瓶样之间存在较大误差,使平行样的采集不符合质量控制要求。因此,专利技术一种环境水质自动分装器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在所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境水质自动分装器,通过设置搅拌叶,当水样进入搅拌室内后,利用搅拌叶,带动搅拌室内的水样流动,对水样进行第一次混匀,通过设置螺旋管,水样螺旋着向下流动,使得水样形成乱流,达到充分混匀的效果,通过设置分装室,水样在离心力与流出下水管的初速度共同作用下,沿着分装室做圆周运动,对水样进行第三次混匀,令水样混合的更加充分,保证能采集到具有代表性的平行样水样,水样再经过分样管分成两股,使用采样瓶收集即可,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境水质自动分装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采样桶,所述采样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采样桶的顶部设置有搅拌室,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采样桶并固定连接有搅拌叶,所述搅拌叶位于搅拌室的内部,所述采样桶的内部开设有与搅拌室相连通的下水槽,所述采样桶的内部设置有与下水槽相连通的分装室,所述分装室的底部连通有数量为两个的分流管,所述底板的顶部卡接有数量为两个的采样瓶,所述采样桶的顶部开设有与搅拌室相连通的入水槽,所述采样桶的顶部插接有入水管,所述入水管贯穿入水槽并延伸至搅拌室的内部。优选的,两个所述分流管的表面均连通有出水管,两个所述出水管均贯穿采样桶并延伸至采样桶的外部,两个所述出水管的底部卡接有软塞,所述软塞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塞柱,所述塞柱位于出水管的内壁。优选的,所述下水槽的顶部卡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搅拌室的底部贴合,所述连接板贯穿下水槽并固定连接有螺旋管。优选的,所述下水槽的底部连通有数量为两个的下水管,所述下水管贯穿采样桶并延伸至分装室的内壁。优选的,所述分装室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为倒置漏斗状。优选的,所述凸块的表面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连通槽,所述分流管位于连通槽的内壁。优选的,所述分流管的表面设置有阀门,所述采样瓶的表面设置有刻度线。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通过设置搅拌叶,当水样进入搅拌室内后,利用搅拌叶,带动搅拌室内的水样流动,对水样进行第一次混匀,通过设置螺旋管,水样螺旋着向下流动,使得水样形成乱流,达到充分混匀的效果,通过设置分装室,水样在离心力与流出下水管的初速度共同作用下,沿着分装室做圆周运动,对水样进行第三次混匀,令水样混合的更加充分,保证能采集到具有代表性的平行样水样,水样再经过分样管分成两股,使用采样瓶收集即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连接板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图1中B处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的凸块与连通槽的连接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图1中C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板;2、采样桶;3、电机;4、搅拌室;5、搅拌叶;6、下水槽;7、分装室;8、分流管;9、采样瓶;10、入水槽;11、入水管;12、出水管;13、连接板;14、螺旋管;15、塞柱;16、下水管;17、凸块;18、连通槽;19、阀门;20、刻度线;21、软塞。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的描述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示例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6所示的一种环境水质自动分装器,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采样桶2,采杆桶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3,采样桶2的顶部设置有搅拌室4,电机3的输出轴贯穿采样桶2并固定连接有搅拌叶5,搅拌叶5位于搅拌室4的内部,采样桶2的内部开设有与搅拌室4相连通的下水槽6,采样桶2的内部设置有与下水槽6相连通的分装室7,分装室7的底部连通有数量为两个的分流管8,底板1的顶部卡接有数量为两个的采样瓶9,采样桶2的顶部开设有与搅拌室4相连通的入水槽10,采样桶2的顶部插接有入水管11,入水管11贯穿入水槽10并延伸至搅拌室4的内部。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分流管8的表面均连通有出水管12,两个出水管12均贯穿采样桶2并延伸至采样桶2的外部,两个出水管12的底部卡接有软塞21,软塞2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塞柱15,塞柱15位于出水管12的内壁,通过设置分流管8,多余的水样经分流管8进入出水管12,经出水管12流出采样桶2。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下水槽6的顶部卡接有连接板13,连接板13与搅拌室4的底部贴合,连接板13贯穿下水槽6并固定连接有螺旋管14,通过设置螺旋管14,水样螺旋着向下流动,使得水样形成乱流,达到充分混匀的效果。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下水槽6的底部连通有数量为两个的下水管16,下水管16贯穿采样桶2并延伸至分装室7的内壁,通过设置下水管16,将水样分成两股,方便下一步的混合。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分装室7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凸块17,凸块17为倒置漏斗状,通过设置凸块17,水样在离心力与流出下水管16的初速度共同作用下,沿着分装室7做圆周运动,对水样进行第三次混匀。进一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境水质自动分装器,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采样桶(2),所述采样桶(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3),所述采样桶(2)的顶部设置有搅拌室(4),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贯穿采样桶(2)并固定连接有搅拌叶(5),所述搅拌叶(5)位于搅拌室(4)的内部,所述采样桶(2)的内部开设有与搅拌室(4)相连通的下水槽(6),所述采样桶(2)的内部设置有与下水槽(6)相连通的分装室(7),所述分装室(7)的底部连通有数量为两个的分流管(8),所述底板(1)的顶部卡接有数量为两个的采样瓶(9),所述采样桶(2)的顶部开设有与搅拌室(4)相连通的入水槽(10),所述采样桶(2)的顶部插接有入水管(11),所述入水管(11)贯穿入水槽(10)并延伸至搅拌室(4)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境水质自动分装器,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采样桶(2),所述采样桶(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3),所述采样桶(2)的顶部设置有搅拌室(4),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贯穿采样桶(2)并固定连接有搅拌叶(5),所述搅拌叶(5)位于搅拌室(4)的内部,所述采样桶(2)的内部开设有与搅拌室(4)相连通的下水槽(6),所述采样桶(2)的内部设置有与下水槽(6)相连通的分装室(7),所述分装室(7)的底部连通有数量为两个的分流管(8),所述底板(1)的顶部卡接有数量为两个的采样瓶(9),所述采样桶(2)的顶部开设有与搅拌室(4)相连通的入水槽(10),所述采样桶(2)的顶部插接有入水管(11),所述入水管(11)贯穿入水槽(10)并延伸至搅拌室(4)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境水质自动分装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分流管(8)的表面均连通有出水管(12),两个所述出水管(12)均贯穿采样桶(2)并延伸至采样桶(2)的外部,两个所述出水管(12)的底部卡接有软塞(21),所述软塞(2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塞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云梅,潘艳,黄伯当,唐艳,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