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本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4484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实验本体结构,用于研究实验件于流体介质中的动水加速腐蚀性能,实验件中部设有加热元件,包括依次连接的进口法兰盖、中空结构的实验段和出口法兰盖,进口法兰盖和出口法兰盖分别设有进口通孔和出口通孔,实验段包括轴向贯通的流道,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进口通孔和出口通孔,进口通孔和出口通孔的直径皆小于流道的直径,流道中部周壁上固定设有将流道分成若干个容纳实验件中部的独立的子流道的流动转向组件,进口法兰盖和出口法兰盖上皆设有贯通本身且连通流道的供实验件穿设的安装通孔,安装通孔上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固定连接实验件的第一卡套接头。此结构可避免实验件受到额外载荷冲击且具有能形成稳定流场环境的子流道,也便于实验件的取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实验本体结构
本技术属于核燃料包壳的动水加速腐蚀实验
,尤其涉及一种实验本体结构。
技术介绍
在实际工况中,核燃料包壳多为特定的水化学实验介质下在给定速度对其进行冲刷,故为了模拟核燃料包壳在水力冲刷特性下的腐蚀性能,新型核燃料包壳的动水加速腐蚀性能通常将实验件置于热工实验本体结构并进行长周期腐蚀考验的实验研究获得。常见的热工实验本体结构一般由上法兰盖、下法兰盖、进口90°弯头、出口90°弯头、端部卡套和实验段筒体等部件构成,实验件贯穿法兰盖及筒体,实验件两端由焊接在上法兰盖、下法兰盖上的卡套紧固件锁紧,并作为承高温高压的固体边界而成为热工实验本体结构的一部分。实验过程中具有高流动速度的实验介质从弯头冲刷实验件转弯后沿着实验件外壁面在实验段筒体内冲刷流动,最后从弯头流出实验本体。由于高速流体进入实验本体直接冲击实验件转弯,使得实验件受到额外载荷冲击,且由于流体高速形成的紊乱的实验流场环境与实际工况严重不一致,将直接影响实验件腐蚀特性的定量评估;其次,因为实验件为承压边界,无法从实验本体上取出分析,只有在长周期考验完成后进行测试分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验本体结构,用于研究实验件于流体介质中的动水加速腐蚀性能,所述实验件的中部设有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进口法兰盖、中空结构的实验段和出口法兰盖,所述进口法兰盖和所述出口法兰盖分别设有供所述流体介质流通的进口通孔和出口通孔,所述实验段包括轴向贯通的流道,所述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进口通孔和出口通孔,所述进口通孔和出口通孔的直径皆小于所述流道的直径,所述流道的中部周壁上固定设有将所述流道分成若干个容纳所述实验件中部的独立的子流道的流动转向组件,所述进口法兰盖和所述出口法兰盖上皆设有贯通本身且连通所述流道的供所述实验件穿设的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上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固定连接所述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本体结构,用于研究实验件于流体介质中的动水加速腐蚀性能,所述实验件的中部设有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进口法兰盖、中空结构的实验段和出口法兰盖,所述进口法兰盖和所述出口法兰盖分别设有供所述流体介质流通的进口通孔和出口通孔,所述实验段包括轴向贯通的流道,所述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进口通孔和出口通孔,所述进口通孔和出口通孔的直径皆小于所述流道的直径,所述流道的中部周壁上固定设有将所述流道分成若干个容纳所述实验件中部的独立的子流道的流动转向组件,所述进口法兰盖和所述出口法兰盖上皆设有贯通本身且连通所述流道的供所述实验件穿设的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上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固定连接所述实验件的第一卡套接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本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转向组件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和悬空位于所述流道中部并将所述流道进行堵塞的本体,所述上盖板与所述本体的上端固定,所述下盖板与所述本体的下端固定,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将所述本体架设于所述流道的周壁上,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上分别开设有若干个供所述实验件穿设且连通所述流道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分别与所述实验件呈间隙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验本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孔靠近所述进口法兰盖一端的开口和所述第二定位孔靠近所述出口法兰盖一端的开口皆为喇叭口。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刚邢军杜兵彭帆孙洪盛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龙岗分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