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电视的音量调节方法、存储介质及智能电视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工智能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电视的音量调节方法、存储介质及智能电视。
技术介绍
目前电视机的音响采用了环绕声电子技术、SRS—3D环绕声仿生方式、杜比定向逻辑环绕立体声技术、全数字杜比环绕声AC-3等技术,这些技术获得最佳的视听效果时是观看人员在某一定距离以一定声音大小来观看电视,一旦观看人员变换观看位置就容易产生不适感,影响视听效果。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电视的音量调节方法、存储介质及智能电视,旨在解决当观看人员变换观看位置时,影响观看用户视听效果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电视的音量调节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确定智能电视的目标声音强度;当检测到用户移动时,确定所述用户与智能电视的目标观看距离;根据所述目标声音强度以及所述目标观看距离,确定智能电视的目标音量值,将所述智能电视的音量调节至所述目标音量。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确定智能电视的目标声音强度之前还包括:预先采集用户不同观看距离对应的声音强度以及智能电视的音量值;根据所述不同观看距离对应的声音强度以及智能电视的音量值建立观看距离、声音强度以及音量值之间的映射关系。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确定智能电视的目标声音强度具体包括: >当音量调节功能启动时,获取用户对应的对比观看距离;调整所述对比观看距离对应的对比音量值,直到调整后的音量值满足预设条件;获取所述满足预设条件对应的对比音量值;根据所述映射关系、所述对比观看距离、所述对比音量值确定所述确定智能电视的目标声音强度。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智能电视包括对称设置的左喇叭和右喇叭;所述确定所述用户与智能电视的目标观看距离具体包括:确定所述左喇叭和所述右喇叭之间的第一距离、所述右喇叭与所述用户之间的第二距离、以及所述用户与所述左喇叭之间的第三距离;根据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以及所述第三距离,确定所述用户与智能电视的目标观看距离。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确定所述左喇叭和所述右喇叭之间的第一距离、所述右喇叭与所述用户之间的第二距离、以及所述用户与所述左喇叭之间的第三距离具体包括:通过左喇叭对应的第一UWB模块与右喇叭对应的第二UWB模块,确定所述确定所述左喇叭和所述右喇叭之间的第一距离;通过右喇叭对应的第二UWB模块与用户对应的第三UWB模块,确定所述右喇叭与所述用户之间的第二距离;通过用户对应的第三UWB模块与左喇叭对应的第一UWB模块,确定所述用户与所述左喇叭之间的第三距离。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以及所述第三距离,获取所述用户与智能电视的目标观看距离具体包括:根据三角形中心线计算公式、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以及所述第三距离,确定所述用户与智能电视的目标观看距离。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三角形中心线计算公式如下:其中,L'表示目标观看距离,a表示第一距离,b表示第二距离,c表示第三距离。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第一UWB模块和所述第二UWB模块的中心与所述左喇叭和所述右喇叭的中心重合。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电视的音量调节方法中的步骤。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电视,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及通信总线;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所述通信总线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程序时实现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电视的音量调节方法中的步骤。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电视的音量调节方法、存储介质及智能电视,所述方法包括:确定智能电视的目标声音强度;当检测到用户移动时,确定所述用户与智能电视的目标观看距离;根据所述目标声音强度以及所述目标观看距离,确定智能电视的目标音量值,并将所述智能电视的音量调节至所述目标音量。本专利技术通过获取用户的不同观看距离,并根据目标声音强度,来调整智能电视的音量,从而使得用户在不同的观看距离拥有相同的听觉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电视的音量调节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测量三维数据组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UWB无线测距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程测距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电视的结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电视的音量调节方法、存储介质及智能电视,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
技术实现思路
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电视的音量调节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S100、确定智能电视的目标声音强度。本实施例中,首先要根据实验确定一组三维数据,分别是观看距离(L)、电视机显示的音量大小(Vol)与观看人员所接受到的声音强度(dB),具体获取该三维数据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取智能电视喇叭的中心位置为圆环的中心,每间隔0.1m画一个半圆(L取0-8m),每个半圆上取等分的5个点,在5个不同方向上的位置处将音量Vol从0调整到100(间隔为1),并使用分贝仪收集声音的强度,接着计算声音强度dB的均值其中,声音强度dB的均值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电视的音量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确定智能电视的目标声音强度;/n当检测到用户移动时,确定所述用户与智能电视的目标观看距离;/n根据所述目标声音强度以及所述目标观看距离,确定智能电视的目标音量值,并将所述智能电视的音量调节至所述目标音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电视的音量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智能电视的目标声音强度;
当检测到用户移动时,确定所述用户与智能电视的目标观看距离;
根据所述目标声音强度以及所述目标观看距离,确定智能电视的目标音量值,并将所述智能电视的音量调节至所述目标音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视的音量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智能电视的目标声音强度之前还包括:
预先采集用户不同观看距离对应的声音强度以及智能电视的音量值;
根据所述不同观看距离对应的声音强度以及智能电视的音量值建立观看距离、声音强度以及音量值之间的映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电视的音量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智能电视的目标声音强度具体包括:
当音量调节功能启动时,获取用户对应的对比观看距离;
调整所述对比观看距离对应的对比音量值,直到调整后的音量值满足预设条件;
获取所述满足预设条件对应的对比音量值;
根据所述映射关系、所述对比观看距离、所述对比音量值确定所述确定智能电视的目标声音强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视的音量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电视包括对称设置的左喇叭和右喇叭;确定所述用户与智能电视的目标观看距离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左喇叭和所述右喇叭之间的第一距离、所述右喇叭与所述用户之间的第二距离、以及所述用户与所述左喇叭之间的第三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以及所述第三距离,确定所述用户与智能电视的目标观看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视的音量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左喇叭和所述右喇叭之间的第一距离、所述右喇叭与所述用户之间的第二距离、以及所述用户与所述左喇叭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罗,欧剑锋,胡晗,窦学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康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