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式储氢材料性能测试用加热炉高度调节的升降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式储氢材料性能测试用加热炉高度调节的升降装置,属于升降装置领域。
技术介绍
氢能作为一种能源,它具有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的特点,合理利用氢能有助于解决能源问题。寻找安全有效的储存氢气的方法是利用好氢能的关键一环,而其中利用储氢材料固态储氢和提供氢气的方法是研究储氢的重点。对于储氢材料性能的研究首先需要通过利用储氢材料性能测试装置测试储氢材料的PCT曲线和动力学曲线。在储氢材料性能测试装置中常常会利用电加热炉对样品室进行升温或恒温来提供储氢材料吸放氢所需要的温度,在加热或恒温过程中,电加热炉需要被精确固定,对于电加热炉的安置,现有技术多采用电加热炉固定在箱体的方式布置,亦或是手动升降台,这些方式无法在前后左右方向实现微调以及上下方向实现精准调节和及时定位;在取出样品室更换材料时操作不便,且无法二次精准快速定位,常常会致使加热炉加热不及时,恒温性能不好,功耗过大,另外没有预留足够的空间从而不便于温度传感器的插入测量,且温场不均衡,导致温度传感器测温不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式储氢材料性能测试用加热炉高度调节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滑块机构(8)、箱体、基座、升降块(4)、电加热炉定位夹紧机构(6);/n所述导轨滑块机构(8)包括第一直线导轨(802)、第二直线导轨(806)、第三直线导轨(807),第一直线导轨(802)和第三直线导轨(807)与箱体相固定,第二直线导轨(806)与升降块(4)相固定;第一直线导轨(802)、第三直线导轨(807)、第二直线导轨(806)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滑块(803)、第二滑块(804)、第三滑块(809),第一滑块(803)、第二滑块(804)、第三滑块(809)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旋紧块(8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储氢材料性能测试用加热炉高度调节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滑块机构(8)、箱体、基座、升降块(4)、电加热炉定位夹紧机构(6);
所述导轨滑块机构(8)包括第一直线导轨(802)、第二直线导轨(806)、第三直线导轨(807),第一直线导轨(802)和第三直线导轨(807)与箱体相固定,第二直线导轨(806)与升降块(4)相固定;第一直线导轨(802)、第三直线导轨(807)、第二直线导轨(806)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滑块(803)、第二滑块(804)、第三滑块(809),第一滑块(803)、第二滑块(804)、第三滑块(809)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旋紧块(801)、第二旋紧块(805)、第三旋紧块(808);
所述基座包括顶板(10)、底板(13),顶板(10)、底板(13)分别与第一滑块(803)、第三滑块(809)固定相连;
所述升降块(4)位于顶板(10)和底板(13)之间,升降块(4)中间穿有丝杆(3)和圆柱导轨(12),并连接有锁紧机构(5);所述顶板(10)、底板(13)上分别设有第一轴承(2)、第二轴承(7),丝杆(3)一端穿出第一轴承(2),另一端穿出第二轴承(7),且丝杆(3)固定于第一轴承(2)、第二轴承(7)上;所述圆柱导轨(12)两端穿过顶板(10)、底板(13)和升降块(4),并固定于顶板(10)和底板(13)之间;
所述顶板(10)一端与第一滑块(803)相固定,顶板(10)中间设有顶板贯穿通孔,顶板(10)与第二轴承(7)和圆柱导轨(12)固定连接;底板(13)与第三滑块(809)相固定,与第一轴承(2)和圆柱导轨(12)固定连接,且底板(13)中间设有底板贯穿通孔,底板(13)折弯部分设有加强筋;
所述升降块(4)穿过丝杆(3)和圆柱导轨(12),并连接有锁紧机构(5);所述锁紧机构(5)包括第一连接耳(501)、第二连接耳(503)、第一旋紧螺栓(502)、第二旋紧螺栓(506)、第四旋紧块(504)、套筒(505);升降块(4)中间穿有丝杆(3)和圆柱导轨(12),与第一连接耳(501)、第二连接耳(503)、套筒(505)固定连接;升降块(4)上旋有第一旋紧螺栓(502)、第二旋紧螺栓(506)和第四旋紧块(504);升降块(4)与连第一连接耳(501)、第二连接耳(503)固定的部分做凸台处理;升降块端部有45°的倾斜,方向朝向电加热炉定位夹紧机构(6);圆柱导轨(12)穿过套筒(505);
所述底板(13)上设有弹性挡圈(16),靠近圆柱导轨(12)与底板(13)相配合的圆柱导轨(12)部分设有与弹性挡圈(16)相配合的沟槽,弹性挡圈(16)伸于沟槽内;
丝杆(3)穿过顶板(10)和底板(13),与第一连接耳(501)和第二连接耳(503)转动连接,丝杆(3)伸出顶板(10)的一端连接有手柄(9),伸出底板(13)的一端连接驱动电机(1),丝杆(3)随驱动电机(1)动力输出轴的转动而转动;
所述电加热炉定位夹紧机构(6)包括平台(601)和穿过平台(601)绕圆周方向分布与平台(601)转动连接的第三旋紧螺栓(602)、第四旋紧螺栓(604)、第五旋紧块(603),平台(601)底部设有平台贯穿通孔,平台(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宏辉,王旭,丁志,张明轩,惠志文,陈东雷,刘晶晶,缪宏,严凯,秦康生,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