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分配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4212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源分配单元,包括:型材,型材具有容纳腔,在型材延伸方向的至少一端设有与容纳腔相连通的第一开口,型材的两个相对的内侧面上相向设有沿型材延伸的第一卡接条;多个模块化插座,模块化插座相对的两侧设有与第一卡接条相扣的第二卡接条,多个模块化插座能由第一开口滑动至容纳腔内沿型材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每一模块化插座包括插座体及与插座体电连接的多个引脚,位于同一型材内的多个模块化插座的相对应的引脚上的连接端位于平行于型材的延伸方向的直线上,且同一模块化插座的多个连接端位于不同的直线上;多个连接体,连接体分别串联多个模块化插座上相对应的连接端。该电源分配单元能兼容不同标准的插座,组装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分配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分配领域,尤其涉及电源分配单元。
技术介绍
PDU(PowerDistributionUnit,电源分配单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机柜用电源分配插座,PDU是为机柜式安装的电气设备提供电力分配而设计的产品,拥有不同的功能、安装方式和不同插位组合的多种系列规格,能为不同的电源环境提供适合的机架式电源分配解决方案。PDU的应用,可使机柜中的电源分配更加整齐、可靠、安全、专业和美观,并使得机柜中电源的维护更加便利和可靠。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电源分配插座需要配置国标插座或美标插座或欧标插座等。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电源分配插座的PCB板设置于外壳内,每一插座单元与PCB板焊接相连并嵌入外壳内。由于组装后的电源分配插座不可拆分,因此,在需要替换插座单元时,需要将其整体拆卸替换,其过程复杂,且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分配单元,该电源分配单元能兼容不同标准的插座,提高了组装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源分配单元,包括:型材,所述型材具有容纳腔,在所述型材延伸方向的至少一端设有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型材的两个相对的内侧面上相向设有沿所述型材延伸的第一卡接条;多个模块化插座,所述模块化插座相对的两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条相扣的第二卡接条,多个所述模块化插座能由所述第一开口滑动至所述容纳腔内沿所述型材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每一所述模块化插座包括插座体及与所述插座体电连接的多个引脚,位于同一所述型材内的多个所述模块化插座的相对应的所述引脚上的连接端位于平行于所述型材的延伸方向的直线上,且同一所述模块化插座的多个所述连接端位于不同的直线上;多个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分别串联多个所述模块化插座上相对应的连接端。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插座体包括插座本体与设于所述插座本体的插孔侧的面板;所述插座本体为国标插座或美标插座或欧标插座;所述面板与每一所述引脚的端部间设有第一预设间距。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引脚包括有火线引脚、零线引脚与地线引脚;火线引脚连接端与零线引脚连接端间设有第二预设间距。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火线引脚连接端与所述零线引脚连接端均包括有折弯部,所述连接体包括与所述折弯部插接的PCB板。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型材的两个相对的内侧面上还相向设有沿所述型材延伸的卡槽,所述PCB板插接于所述卡槽内。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端包括一连接孔,所述连接体包括连接棒,一个所述连接棒插接于多个所述模块化插座上相对应的所述引脚的所述连接孔内。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卡接条设于所述面板的相对的两侧,在所述第一卡接条与所述第二卡接条相扣时,所述面板覆盖于所述型材的第二开口处,所述第二开口设于所述型材的与其延伸方向相平行的一侧。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卡接条包括朝向所述型材中心延伸的限位条,由所述限位条的端部垂直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条包括由所述面板的侧边朝向所述插座本体延伸形成的第二卡接部,在扣合状态时,所述第二卡接部的端部与所述限位条相抵,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相平行且设于所述限位条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围合形成的限位空间内。上述技术方案中,位于同一所述型材内的多个所述模块化插座包括国标插座、美标插座、欧标插座中的一个或多个。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有与所述连接体相连的主控装置,所述主控装置用于接收及显示对每一所述模块化插座的监测数据并向所述模块化插座发送执行指令。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在型材延伸方向的至少一端设有与容纳腔相连通的第一开口,在型材的两个相对的内侧面上相向设有沿型材延伸的第一卡接条,在模块化插座相对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卡接条,对于不同类型的插座均可由第一开口滑动至容纳腔内沿型材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将型材与模块化插座均采用标准化设计,提高了产品的组装效率,且方便后续对其中部分插座进行替换,满足不同的需求。2.将位于同一型材内的多个模块化插座的相对应的引脚上的连接端位于平行于型材的延伸方向的直线上,而同一模块化插座的多个连接端位于不同的直线上,使对于具有不同标准的模块化插座上的多个引脚的连接端的位置固定,便于在替换不同标准的插座后都能实现与连接体的快速连接,提高电源分配单元的组装效率。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电源分配单元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电源分配单元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模块化插座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模块化插座侧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型材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型材侧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主控装置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断路器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接线盒示意图。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型材;11、容纳腔;12、第一卡接条;121、限位条;122、第一卡接部;13、卡槽;14、第一开口;15、第二开口;2、模块化插座;21、插座本体;22、面板;221、第二卡接条;222、第二卡接部;23、引脚;231、火线引脚;232、零线引脚;233、地线引脚;234、连接端;235、连接孔;236、折弯部;3、断路器;4、PCB板;5、主控装置;51、LCD屏;52、外接口;6、接线盒;L1、L2:第一预设间距;L3、第二预设间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参见图1~9所示,一种电源分配单元,包括:型材1,所述型材1具有容纳腔11,在所述型材1延伸方向的至少一端设有与所述容纳腔11相连通的第一开口14,所述型材1的两个相对的内侧面上相向设有沿所述型材1延伸的第一卡接条12;多个模块化插座2,所述模块化插座2相对的两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条12相扣的第二卡接条221,多个所述模块化插座2能由所述第一开口14滑动至所述容纳腔11内沿所述型材1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每一所述模块化插座2包括插座体及与所述插座体电连接的多个引脚23,位于同一所述型材1内的多个所述模块化插座2的相对应的所述引脚23上的连接端234位于平行于所述型材1的延伸方向的直线上,且同一所述模块化插座2的多个所述连接端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分配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n型材,所述型材具有容纳腔,在所述型材延伸方向的至少一端设有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型材的两个相对的内侧面上相向设有沿所述型材延伸的第一卡接条;/n多个模块化插座,所述模块化插座相对的两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条相扣的第二卡接条,多个所述模块化插座能由所述第一开口滑动至所述容纳腔内沿所述型材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每一所述模块化插座包括插座体及与所述插座体电连接的多个引脚,位于同一所述型材内的多个所述模块化插座的相对应的所述引脚上的连接端位于平行于所述型材的延伸方向的直线上,且同一所述模块化插座的多个所述连接端位于不同的直线上;/n多个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分别串联多个所述模块化插座上相对应的连接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分配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型材,所述型材具有容纳腔,在所述型材延伸方向的至少一端设有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型材的两个相对的内侧面上相向设有沿所述型材延伸的第一卡接条;
多个模块化插座,所述模块化插座相对的两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条相扣的第二卡接条,多个所述模块化插座能由所述第一开口滑动至所述容纳腔内沿所述型材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每一所述模块化插座包括插座体及与所述插座体电连接的多个引脚,位于同一所述型材内的多个所述模块化插座的相对应的所述引脚上的连接端位于平行于所述型材的延伸方向的直线上,且同一所述模块化插座的多个所述连接端位于不同的直线上;
多个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分别串联多个所述模块化插座上相对应的连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分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体包括插座本体与设于所述插座本体的插孔侧的面板;所述插座本体为国标插座或美标插座或欧标插座;所述面板与每一所述引脚的端部间设有第一预设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分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包括有火线引脚、零线引脚与地线引脚;火线引脚连接端与零线引脚连接端间设有第二预设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分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线引脚连接端与所述零线引脚连接端均包括有折弯部,所述连接体包括与所述折弯部插接的PCB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分配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汪洋刘大明谢长友
申请(专利权)人:前进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