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登顶作业系统及安全防护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93936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登顶作业系统及安全防护方法,所述系统包括作业平台及用于控制所述作业平台进、出口通断的门禁,还包括用于统计进、出所述门禁人员数量的客流计,还包括用于提取作业平台上人员数量的人数识别统计摄像机。所述方法基于所述系统。采用本方案提供的结构及方法,可有效判定作业平台上人员滞留情况,可提减轻现场调度的工作压力和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登顶作业系统及安全防护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登顶作业安全防护
,特别是涉及一种登顶作业系统及安全防护方法。
技术介绍
在轨道交通领域,铁路机务段、车辆段、动车段,地铁车辆段等地方均设有三层作业平台,作业人员需要频繁进入顶层平台对车顶受电弓、主断路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等机车车辆高压系统设备进行检修,为了保障登顶作业人员人身安全,杜绝触电事故发生,顶层平台设有安全门,只有在接触网断电、接地线挂接的情况下,才授权允许作业人员打开安全门进入顶层作业平台。因此,接触网供电前需要对车顶人员滞留情况进行精准判断,这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安全防护工作。目前,国内的安全门及登顶作业管理系统不能做到车顶遗留人员的精确检测,或者检测效果不理想。现有安全门一般通过刷卡来限制作业人员进出,存在一人刷卡,多人进出的情况,无法确保登顶人数的准确检测,存在安全风险。进一步优化登顶作业方案以保证登顶作业人员人身安全,对轨道交通
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提出的进一步优化登顶作业方案以保证登顶作业人员人身安全,对轨道交通
具有重要意义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登顶作业系统及安全防护方法,采用本方案提供的结构及方法,可有效判定作业平台上人员滞留情况,可提减轻现场调度的工作压力和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登顶作业系统及安全防护方法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解决问题,一种登顶作业系统,包括作业平台及用于控制所述作业平台进、出口通断的门禁,还包括用于统计进、出所述门禁人员数量的客流计,还包括用于提取作业平台上人员数量的人数识别统计摄像机。本方案在具体运用时,利用所述客流计对经所述门禁进、出作业平台的人员数量进行统计;利用所述人数识别统计摄像机提取作业平台上人员数量;而后,根据客流计的统计结果及人数识别统计摄像机的人员数量判定结果,判断作业平台上的人员滞留情况。可实现:当本方案为轨道交通领域接触网等检修运用时,通过所述客流计和人数识别统计摄像机,判定为由门禁进入作业平台的人员全部离开作业平台后、通过所述人数识别统计摄像机,判定为由门禁进入作业平台的人员全部离开作业平台后,即可得出此时作业平台上无人员滞留,此时可对接触网进行安全送电。区别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如通过门禁卡的发放、收回统计作业人员遗留情况,调度人员通过人工查看确定作业人员遗留情况,可使得相应安全确认工作更为便捷和准确。采用所述人数识别统计摄像机配合客流计的统计模式,人数识别统计摄像机和客流计均可视为一个单独的统计模块,通过两统计模块在数量上的冗余设计,可有效避免现有相应单个统计模块统计结果精度不高的问题;通过两统计模块配合工作,在具体运用时可将两统计模块的结果进行事实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在统计结果存在矛盾时,寻找并解决产生以上矛盾的矛盾源或提示现场人员、调度人员确认具体情况,以使得本系统能够长期可靠的工作,解决可能给后续的接触网供电带来的后顾之忧。本方案适用范围广,针对轨道交通领域,可应用于在铁路机务段、动车段、车辆段、地铁车辆段等轨道交通领域,或其他需要对人员进出管控的领域,既能保证人员安全,又能提高生产效率。作为所述登顶作业系统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通过减小单个人数识别统计摄像机覆盖区域、减小单个人数识别统计摄像机识别距离的方式提高人数识别统计摄像机结果准确度,设置为:所述人数识别统计摄像机为多个,且各人数识别统计摄像机分布在作业平台的不同位置。为通过所述门禁,实现作业平台准入、准出人员身份识别,以通过作业平台准入人员控制,达到相应安全防护目的;同时通过对准入人员身份进行二次识别,从源头上杜绝“门禁一次开启多人进入(一人多卡)”的现象发生,设置为:所述门禁还匹配有第一人脸识别装置、第二人脸识别装置及第三人脸识别装置;所述第一人脸识别装置用于作业平台准入人员识别;所述第三人脸识别装置用于作业平台准出人员识别;所述第二人脸识别装置用于对由门禁进入作业平台的人员进行身份识别。更为完整的,设置为:所述门禁包括门板及闭合器,所述闭合器用于驱动所述门板运动,以实现作业平台进、出口通断控制;还包括用于所述闭合器控制的控制器,所述第一人脸识别装置、第三人脸识别装置均作为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具体运用时,当作业平台登顶人员通过第一人脸识别装置完成身份确认后,在控制器的作用下,门禁开启,相应作业人经过门禁登顶;当作业平台登顶人员通过第三人脸识别装置完成身份确认后,在控制器的作用下,门禁开启,相应作业人经过门禁下顶;登顶的作业人员在第二人脸识别装置的作用下完成身份二次识别,避免出现如上所述的一人多卡现象。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以上人脸识别装置在具体运用时,实现身份确认涉及到对比数据库,为实现如调度中心通过远程调度,调整相应作业平台的准入人员信息,以更新所述对比数据库,设置为:所述控制器还包括通讯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所述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作业平台准入人员信息、准出人员信息;所述数据存储模块与通讯模块数据连接,数据存储模块通过所述通讯模块实现作业平台准入人员信息、准出人员信息数据更新。当发生所述一人多卡现象时,为实现通过报警警示违规人员,避免给后续的检修和供电工作造成隐患,设置为:还包括与所述第二人脸识别装置信号连接的报警装置,所述第二人脸识别装置的识别结果作为报警装置是否输出报警信号的控制依据。作为一种覆盖范围广,可更好的适应进、出门禁人员的行进轨迹的技术方案,设置为:所述客流计为基于图像识别的客流量识别装置。在具体运用时,为使得客流计能够更为准确的识别出人员通过数量、第二人脸识别装置能够更为准确的识别到相应人员的人脸信息,设置为所述门禁后侧包括宽度与人体宽度匹配,不允许人员以并排方式通过的匝道,所述客流计、第二人脸识别装置的具体数据获取位置均位于所述匝道范围内。以上第一人脸识别装置、第二人脸识别装置、第三人脸识别装置可分别设置,亦可采用云台,使得单个人脸识别装置根据需要发挥不同识别功能。为保证人数识别统计摄像机结果精度,设置为:作业平台上的任意人员可停留区域均由至少两个人数识别统计摄像机覆盖。本方案的运用亦可基于如上所述的冗余设计和同一停留区域人数识别统计摄像机的结果比对,提高人数识别统计摄像机的结果精度。本方案还公开了一种登顶作业安全防护方法,该方法基于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登顶作业系统,所述防护方法包括:统计步骤:利用所述客流计对经所述门禁进、出作业平台的人员数量进行统计;利用所述人数识别统计摄像机提取作业平台上人员数量;判断步骤:根据客流计的统计结果及人数识别统计摄像机的人员数量判定结果,判断作业平台上的人员滞留情况。作为所述登顶作业安全防护方法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用于实现作业平台准入人员身份识别的识别步骤,所述识别步骤包括:对通过门禁进入作业平台的人员进行身份二次识别。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客流计装置、人员数量统计摄像机复合检测手段,可以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登顶作业系统,包括作业平台(7)及用于控制所述作业平台(7)进、出口通断的门禁(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统计进、出所述门禁(1)人员数量的客流计(3),还包括用于提取作业平台(7)上人员数量的人数识别统计摄像机(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登顶作业系统,包括作业平台(7)及用于控制所述作业平台(7)进、出口通断的门禁(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统计进、出所述门禁(1)人员数量的客流计(3),还包括用于提取作业平台(7)上人员数量的人数识别统计摄像机(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登顶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数识别统计摄像机(5)为多个,且各人数识别统计摄像机(5)分布在作业平台(7)的不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登顶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禁(1)还匹配有第一人脸识别装置(2)、第二人脸识别装置(4)及第三人脸识别装置(6);
所述第一人脸识别装置(2)用于作业平台(7)准入人员识别;
所述第三人脸识别装置(6)用于作业平台(7)准出人员识别;
所述第二人脸识别装置(4)用于对由门禁(1)进入作业平台(7)的人员进行身份识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登顶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禁(1)包括门板及闭合器,所述闭合器用于驱动所述门板运动,以实现作业平台(7)进、出口通断控制;
还包括用于所述闭合器控制的控制器,所述第一人脸识别装置(2)、第三人脸识别装置(6)均作为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登顶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包括通讯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所述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作业平台(7)准入人员信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永成张千赵廷龙汪晓明夏江龙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运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