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电动充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38617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置电动充气装置,涉及充气装置技术领域;其包括盒体,面盖,以及安装在盒体内的充气组件、补气组件和开关组件;盒体顶部敞口,底部设有与待充气产品连通的充放气口和补气口;面盖安装在盒体顶部,面盖的一侧设有进出风口;充气组件设有充气口,补气组件与补气口连通;开关组件安装在充放气口处,并可在充气状态和放气状态间切换。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内置电动充气装置,能够将装置通过开关组件切换到充气状态和放气状态,并增设了补气组件,在充气后,补气组件能够对产品进行补气,保证了产品性能,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置电动充气装置
本技术涉及充气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内置电动充气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充气产品由于其携带方便,便于收藏的特点,越来越受消费者的欢迎。早期的充气产品,如充气床接有充放气阀,要用独立的外置充气工具来完成充气放气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后来出现了内置式充放气装置,即充气产品内置有电动充气放气一体化的充气产品,该充气泵有进气口与充放气口,该充放气口可以连接于充气产品的进气嘴,借由电力控制泵运转,而将空气经由进气口吸入泵内,再由充放气口充入充气产品内部。但是即使通过内置式充放气装置在充气后,充气产品内仍然会随着时间不可避免的出现微量的气体流失,而内置式充放气装置无法及时进行补气,进而影响产品性能和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电动充气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内置式充放气装置无法及时进行补气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内置电动充气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内置电动充气装置,包括盒体,面盖,以及安装在所述盒体内的充气组件、补气组件和开关组件;所述盒体顶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电动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面盖,以及安装在所述盒体内的充气组件、补气组件和开关组件;/n所述盒体顶部敞口,底部设有与待充气产品连通的充放气口和补气口;/n所述面盖安装在所述盒体顶部,所述面盖的一侧设有进出风口;/n所述充气组件设有充气口,所述补气组件与所述补气口连通;/n所述开关组件安装在所述充放气口处,并可在充气状态和放气状态间切换;/n处于所述充气状态时,所述开关组件使得所述充气口与所述充放气口连通;处于所述放气状态时,所述开关组件使得所述充放气口与所述进出风口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电动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面盖,以及安装在所述盒体内的充气组件、补气组件和开关组件;
所述盒体顶部敞口,底部设有与待充气产品连通的充放气口和补气口;
所述面盖安装在所述盒体顶部,所述面盖的一侧设有进出风口;
所述充气组件设有充气口,所述补气组件与所述补气口连通;
所述开关组件安装在所述充放气口处,并可在充气状态和放气状态间切换;
处于所述充气状态时,所述开关组件使得所述充气口与所述充放气口连通;处于所述放气状态时,所述开关组件使得所述充放气口与所述进出风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电动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组件包括风叶、第一壳体和电机;
所述风叶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内;
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外,并与所述风叶相连接,以带动所述风叶转动;
所述第一壳体开设有朝向开关组件设置的所述充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电动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组件包括第二壳体、补气泵和补气管路;
所述补气泵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内;
所述补气管路一端与所述补气泵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补气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电动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震组件;
所述减震组件安装在所述盒体的内壁上,所述补气组件安装在所述减震组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置电动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减震板和多个减震件;
所述减震板安装在所述盒体的内壁上,
多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应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亿美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