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隧道多功能智能监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827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缆隧道多功能智能监控设备,包括:保护外壳,保护外壳内设置有传感器采集单元、喷淋控制单元、中控单元以及通风控制单元;传感器采集单元包括设置在保护外壳内部的气体流通管,气体流通管内设置有传感器集成检测电路,气体流通管的进气端和出气端分别设置在保护外壳的侧壁上,气体流通管上设置有吸气泵,吸气泵位于传感器集成检测电路与进气端之间;传感器集成检测电路连接到所述的中控单元;喷淋控制单元包括喷淋管,喷淋管上设置有水泵,喷淋管的第一端连通至喷淋源;喷淋管的第二端连接有喷淋头;通风控制单元包括通风管道,通风管道的第一端连通至清洁空气源头,通风管道的第二端连接有通风头,通风管道上设置有引风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隧道多功能智能监控设备
本技术属于电力设备
,涉及一种电力系统用的监控设备,尤其是一种电缆隧道多功能智能监控设备。
技术介绍
变电站内部的电缆隧道是变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缆隧道内为达到防火的目的,采用防火墙对隧道内部空间进行了分割与隔断,导致各密闭空间内部空气污浊、通风困难,问题巡查难度大,巡视人员基本生命安全无法得到保障。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电缆隧道多功能智能监控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防火墙对隧道内部空间进行分割与隔断,导致各密闭空间内部空气污浊、通风困难,问题巡查难度大,巡视人员基本生命安全无法得到保障的缺陷,提供设计一种电缆隧道多功能智能监控设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给出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隧道多功能智能监控设备,包括:保护外壳,所述的保护外壳内设置有传感器采集单元、喷淋控制单元、中控单元以及通风控制单元;所述的传感器采集单元包括设置在保护外壳内部的气体流通管,所述的气体流通管内设置有传感器集成检测电路,气体流通管的进气端和出气端分别设置在保护外壳的侧壁上,所述的气体流通管上设置有吸气泵,所述的吸气泵位于传感器集成检测电路与进气端之间;吸气泵将保护外壳外部的气体吸入气体流通管内,气体吸入后经过传感器集成检测电路后经出气端排出到保护外壳外部;所述的传感器集成检测电路连接到所述的中控单元;r>所述的喷淋控制单元包括喷淋管,所述的喷淋管上设置有水泵,喷淋管的第一端连通至喷淋源;所述的喷淋源为盛放喷淋物质的容器或者源头;喷淋管的第二端连接有喷淋头,所述喷淋头连接有伸缩机构,所述的保护外壳上设置有喷淋通孔,喷淋头在伸缩机构的带动下做伸缩移动,使得喷淋头穿过所述的喷淋通孔延伸到保护外壳的外部;所述的通风控制单元包括通风管道,通风管道的第一端连通至清洁空气源头,通风管道的第二端连接有通风头,所述的通风管道上设置有引风机,所述的通风头连接有伸缩机构,所述的保护外壳上设置有通风通孔,通风头在伸缩机构的带动下做伸缩移动,使得通风头穿过所述的通风通孔延伸到保护外壳的外部;所述的引风机连接到所述的中控单元;所述的中控单元连接有报警提醒单元,中控单元向报警提醒单元发送报警指令后,报警提醒单元进行报警。作为优选,所述的中控单元还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有远程终端,中控单元将接收到的隧道内数据信息传送至远程终端,远程终端通过无线网络向中控单元发送控制指令。所述的远程终端可以是手机或者PAD。作为优选,所述的保护外壳内还设置有无线中继单元;增强无线网络信号。作为优选,所述的保护外壳内还设置有自动亮灭灯单元,所述的自动亮灭灯单元包括照明灯,所述的照明灯连接到照明供电电源,所述的照明灯的灯面呈圆环形。作为优选,所述的中控单元还连接有视频监控单元,所述的视频监控单元包括鱼眼镜头,所述的圆环形照明灯灯面围绕所述的鱼眼镜头四周,所述的视频监控单元还包括语音收发模块,所述的语音收发模块和鱼眼镜头均连接到中控单元;鱼眼镜头提供180度视角的摄像头,实时拍摄电缆隧道内的情况;语音收发模块,用来实现外部监测人员与电缆隧道内部人员的语音交流。作为优选,所述的鱼眼镜头外设置有自动擦拭机构,所述的自动擦拭机构包括擦拭片,所述的擦拭片固定连接有轨道滚珠,所述的轨道滚珠沿弧形轨道和水平轨道移动,所述的弧形轨道设置在鱼眼镜头的上部,所述的水平轨道设置在鱼眼镜头的中间位置;两瓣擦拭片通过滚珠沿弧形轨道向下逐渐包裹鱼眼镜头。待到擦拭片将鱼眼镜头完全包裹住时,轨道滚珠进入水平轨道,两瓣擦拭片合成半球形并在水平轨道的限制下做水平旋转运动,从而实现对鱼眼镜头的擦拭。自动擦拭机构的收起过程与启动过程相反。所述的擦拭片通过驱动机构进行驱动。作为优选,所述的传感器采集单元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含氧量传感器以及有毒气体检测传感器。作为优选,所述的气体流通管上还设置有进气控制阀,所述的进气控制阀位于传感器集成检测电路和吸气泵之间,所述的进气控制阀连接到所述的中控单元。进气控制阀能够控制气体流通管的开通和关闭,从而控制吸入传感器采集单元的空气容量,当周围气体情况正常的时候,进气控制阀保持常开,当气体检测异常的时候,为防止传感器集成检测电路中毒或电路损坏,进气控制阀定时开启和关闭,定时定量吸入气体。作为优选,所述的喷淋通孔上设置有喷淋底盖,所述的喷淋底盖连接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的第一驱动机构连接到所述的中控单元;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喷淋底盖封闭或者开启所述的喷淋通孔。作为优选,所述的通风通孔上设置有通风底盖,所述的通风底盖连接有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的第二驱动机构连接到所述的中控单元;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作用下,通风底盖封闭或者开启所述的通风通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隧道内温度、湿度、有毒气体以及氧气含量数据的检测,对隧道内的空气环境进行判断,如果不适于工作人员,则发出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及时离开,同时通过喷淋和引入新鲜空气的方式,提高隧道内空气质量;最大限度保证工作人员或者巡视人员的生命安全。此外,本技术设计原理可靠,结构简单,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由此可见,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地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缆隧道多功能智能监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缆隧道多功能智能监控设备的控制原理框图。图3是图1中自动擦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及工作原理展示。其中,1-保护外壳,2-传感器采集单元,3-喷淋控制单元,4-中控单元,5-通风控制单元,6-伸缩机构,7-报警提醒单元,8-远程终端,9-无线中继单元,10-自动亮灭灯单元,11-视频监控单元,12-自动擦拭机构,2.1-气体流通管,2.2-传感器集成检测电路,2.3-吸气泵,2.4-进气控制阀,3.1-喷淋管,3.2-水泵,3.3-喷淋头,3.4-喷淋通孔,3.5-喷淋底盖,3.6-第一驱动机构,5.1-通风管道,5.2-通风头,5.3-引风机,5.4-通风通孔,5.5-通风底盖,5.6-第二驱动机构,11.1-鱼眼镜头,11.2-语音收发模块,12.1-擦拭片,12.2-轨道滚珠,12.3-弧形轨道,12.4-水平轨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缆隧道多功能智能监控设备,包括:保护外壳1,所述的保护外壳1内设置有传感器采集单元2、喷淋控制单元3、中控单元4以及通风控制单元5;所述的传感器采集单元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含氧量传感器以及有毒气体检测传感器。所述的保护外壳为防爆外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隧道多功能智能监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保护外壳,所述的保护外壳内设置有传感器采集单元、喷淋控制单元、中控单元以及通风控制单元;/n所述的传感器采集单元包括设置在保护外壳内部的气体流通管,所述的气体流通管内设置有传感器集成检测电路,气体流通管的进气端和出气端分别设置在保护外壳的侧壁上,所述的气体流通管上设置有吸气泵,所述的吸气泵位于传感器集成检测电路与进气端之间;/n所述的传感器集成检测电路连接到所述的中控单元;/n所述的喷淋控制单元包括喷淋管,所述的喷淋管上设置有水泵,喷淋管的第一端连通至喷淋源;喷淋管的第二端连接有喷淋头,所述喷淋头连接有伸缩机构,所述的保护外壳上设置有喷淋通孔;/n所述的通风控制单元包括通风管道,通风管道的第一端连通至清洁空气源头,通风管道的第二端连接有通风头,所述的通风管道上设置有引风机,所述的通风头连接有伸缩机构,所述的保护外壳上设置有通风通孔;/n所述的中控单元连接有报警提醒单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隧道多功能智能监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护外壳,所述的保护外壳内设置有传感器采集单元、喷淋控制单元、中控单元以及通风控制单元;
所述的传感器采集单元包括设置在保护外壳内部的气体流通管,所述的气体流通管内设置有传感器集成检测电路,气体流通管的进气端和出气端分别设置在保护外壳的侧壁上,所述的气体流通管上设置有吸气泵,所述的吸气泵位于传感器集成检测电路与进气端之间;
所述的传感器集成检测电路连接到所述的中控单元;
所述的喷淋控制单元包括喷淋管,所述的喷淋管上设置有水泵,喷淋管的第一端连通至喷淋源;喷淋管的第二端连接有喷淋头,所述喷淋头连接有伸缩机构,所述的保护外壳上设置有喷淋通孔;
所述的通风控制单元包括通风管道,通风管道的第一端连通至清洁空气源头,通风管道的第二端连接有通风头,所述的通风管道上设置有引风机,所述的通风头连接有伸缩机构,所述的保护外壳上设置有通风通孔;
所述的中控单元连接有报警提醒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隧道多功能智能监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控单元还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有远程终端,中控单元将接收到的隧道内数据信息传送至远程终端,远程终端通过无线网络向中控单元发送控制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缆隧道多功能智能监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外壳内还设置有无线中继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缆隧道多功能智能监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外壳内还设置有自动亮灭灯单元,所述的自动亮灭灯单元包括照明灯,所述的照明灯连接到照明供电电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效勇王敬海赵洪波刘发成刘圣炜唐志兴刘涛陈明田兴华孙志波王磊闫海张高明邱合锦王志国孟祥恒魏红蕾赵程程侯志涛黄志伟刘梦飞崔建邦扈本领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寿光市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