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开合旋挖钻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798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旋挖钻斗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旋转开合旋挖钻斗,包括下桶,使用时,旋转开合钻先正转进行挖孔,此时下桶受到阻力与上桶之间发生相对转动,通过第一滑槽、第二滑槽和螺栓带动连接片和叶片打开,下桶底部焊接有截齿和进土板,可以将卵石引入中间的进土口,卵石进入上桶内部后,控制旋转开合钻反转,旋转开合钻反转下桶受到相反的阻力与上桶相对转动控制叶片闭合,把卵石封闭在上桶内部,提升钻杆升至地面后正转打开叶片,提起旋转开合钻便可以排出卵石,十分的方便,显著提高了施工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具有方便取出大直径孤石的优点,适合大范围的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开合旋挖钻斗
本技术涉及旋挖钻斗
,具体为一种旋转开合旋挖钻斗。
技术介绍
现代化工程建设中,旋挖桩是近几年推广使用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桩基施工工艺,广泛的应用在公路、铁路、桥梁和大型建筑的基础桩施工中;在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如何满足施工要求,保证施工效率,是一项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其中,在旋挖施工前期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中,松散卵石层和稍密卵石层中的大直径卵石对施工的影响非常大,由于孤石直径较大,常规的钻具无法将其旋进斗内,强行下挖因为卵石强度大又容易损坏钻具导致旋挖桩报废,遇到这种问题我们总是很难解决,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旋转开合旋挖钻斗,希冀解决现有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旋转开合旋挖钻斗,具备方便取出大直径孤石的优点,解决了大直径孤石难以取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方便取出大直径孤石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旋转开合旋挖钻斗,包括斗顶,所述斗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桶,所述上桶的外壁开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开合旋挖钻斗,包括斗顶(1),其特征在于:所述斗顶(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桶(2),所述上桶(2)的外壁开设有排水孔(3),所述上桶(2)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下桶(4),所述下桶(4)的底部设置有截齿(5);/n所述上桶(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上转盘(6),所述上转盘(6)的正面内侧开设有进土口(7),所述上转盘(6)的正面外侧开设有第一滑槽(8),所述第一滑槽(8)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螺栓(9),所述螺栓(9)的外壁中部固定连接有叶片(11),所述螺栓(9)的外壁下部活动连接有第二滑槽(12),所述第二滑槽(12)开设在下转盘(13)的外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开合旋挖钻斗,包括斗顶(1),其特征在于:所述斗顶(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桶(2),所述上桶(2)的外壁开设有排水孔(3),所述上桶(2)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下桶(4),所述下桶(4)的底部设置有截齿(5);
所述上桶(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上转盘(6),所述上转盘(6)的正面内侧开设有进土口(7),所述上转盘(6)的正面外侧开设有第一滑槽(8),所述第一滑槽(8)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螺栓(9),所述螺栓(9)的外壁中部固定连接有叶片(11),所述螺栓(9)的外壁下部活动连接有第二滑槽(12),所述第二滑槽(12)开设在下转盘(13)的外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开合旋挖钻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转盘(13)固定连接在下桶(4)的内壁上,且下转盘(13)的中心处也开设有进土口(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佳智叶志勇王功仲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益爵腾达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