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质钻探机的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790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钻探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地质钻探机的固定结构,包括底座、工作台、液压杆和液压缸,所述底座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一钻孔,所述底座顶部的四个拐角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球铰链,所述底座顶部设置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底部的四个拐角均与相邻球铰链的顶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液压杆和球铰链的方向与高度控制,确定固定装置的自身稳定性,定位孔和转动座对钻孔机的底部和侧部进行固定,使得钻孔机可以在复杂的地形上可以正常工作;通过履带使用液压缸进行导向和移动,拖动整个装置在复杂地面上移动,升降台和踏板的转动,可以利用其它器械将钻孔机运送放置在工作台上,实现钻孔机的灵活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地质钻探机的固定结构
本技术涉及钻探机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地质钻探机的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地质钻探机是指用于地质勘探,包括煤田、石油、冶金、矿产、地质、水文、有色、核工业勘探的钻探机械设备。现有的地质钻探设备在装卸和运输上需要向全自动化和模块化发展,以往的地质钻探机的固定结构带入地形比较复杂的山区林地,多采用轮式移动或不移动,面对复杂的地形,移动和固定位置十分不便;钻孔与地面的角度不容易调整,如果装置重心不稳定,可能因为钻孔的振动降低钻机工作的质量,操作不当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地质钻探机的固定结构,通过液压杆和球铰链的方向与高度控制,确定固定装置的自身稳定性,定位孔和转动座对钻孔机的底部和侧部进行固定,使得钻孔机可以在复杂的地形上可以正常工作;通过履带使用液压缸进行导向和移动,拖动整个装置在复杂地面上移动,升降台和踏板的转动,可以利用其它器械将钻孔机运送放置在工作台上,实现钻孔机的灵活移动。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地质钻探机的固定结构,包括底座、工作台、液压杆和液压缸,所述底座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一钻孔,所述底座顶部的四个拐角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球铰链,四个球铰链的机械强度较高,能支撑工作台的重力和地质钻探机的冲击力;所述底座顶部设置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底部的四个拐角均与相邻球铰链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工作台对应第一钻孔位置处开设有第二钻孔,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呈矩形阵列固定连接有四个转动座,所述转动座中间位置与连接杆底部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顶部与导轮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工作台一侧设置有升降板,且工作台与升降板相邻的一端之间通过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升降板背向第一转动轴一侧底部转动连接有踏板,踏板用于增大升降板侧面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升整体固定结构的稳定性;所述底座底部的四个拐角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液压杆,所述底座底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底部固定连接于履带底盘顶部,所述履带底盘两侧均转动套接有履带,两个履带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钻孔宽度,第一钻孔宽度大于第二钻孔宽度,使钻机的钻头能够正常工作。进一步在于:所述球铰链转动的角度范围为0-30°,也就是地面与地质钻探机钻孔的角度,角度过大可能导致球铰链的机械受损增加。进一步在于:所述转动座一侧顶部开设有多个第一螺孔,所述连接杆底部对应第一螺孔位置处开设有第二螺孔,使用螺柱螺帽通过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的固定,完成对连接杆和导轮的固定。进一步在于:所述导轮包括两个圆锥,两个所述圆锥的小端固定连接,两个圆锥外侧壁之间的夹角为90°,圆锥外侧壁与地质钻探机的外壳啮合,实现对地质钻探机侧面的固定。进一步在于:所述升降板顶部固定连接有两排平行的防滑带;底座顶部对应升降板底部位置固定连接有两个缓冲柱,防滑带和缓冲柱用于在托运车辆将地质钻孔机运上工作台时,防止托运车辆的打滑与升降板受车辆的压力而变形。进一步在于:所述工作台顶部位于第二钻孔外侧均匀开设有多个定位孔,每组定位孔可以固定某一种型号地质钻探机的底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通过液压杆和球铰链的方向与高度控制,确定固定装置的自身稳定性,定位孔和转动座对钻孔机的底部和侧部进行固定,使得钻孔机可以在复杂的地形上可以正常工作;通过履带使用液压缸进行导向和移动,拖动整个装置在复杂地面上移动,升降台和踏板的转动,可以利用其它器械将钻孔机运送放置在工作台上,实现钻孔机的灵活移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整体处于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整体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整体正视图;图5是本技术中整体仰视图。图中:100、底座;110、第一钻孔;120、球铰链;130、缓冲柱;200、工作台;201、第一转动轴;210、第二钻孔;220、转动座;221、第一螺孔;230、连接杆;231、第二螺孔;240、导轮;250、升降板;251、踏板;252、防滑带;260、定位孔;300、液压杆;400、液压缸;410、履带底盘;420、履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所示,一种用于地质钻探机的固定结构,包括底座100、工作台200、液压杆300和液压缸400,底座100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一钻孔110,底座100顶部的四个拐角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球铰链120,四个球铰链120的机械强度较高,能支撑工作台200的重力和地质钻探机的冲击力;底座100顶部设置有工作台200,工作台200底部的四个拐角均与相邻球铰链120的顶端固定连接,工作台200对应第一钻孔110位置处开设有第二钻孔210,工作台200的顶部呈矩形阵列固定连接有四个转动座220,转动座220中间位置与连接杆230底部转动连接,连接杆230顶部与导轮240两侧固定连接,工作台200一侧设置有升降板250,且工作台200与升降板250相邻的一端之间通过第一转动轴201转动连接,升降板250背向第一转动轴201一侧底部转动连接有踏板251,踏板251用于增大升降板250侧面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升整体固定结构的稳定性;底座100底部的四个拐角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液压杆300,底座100底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400,液压缸400底部固定连接于履带底盘410顶部,履带底盘410两侧均转动套接有履带420,两个履带420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钻孔110宽度,第一钻孔110宽度大于第二钻孔210宽度,使钻机的钻头能够正常工作。球铰链120转动的角度范围为0-30°,也就是地面与地质钻探机钻孔的角度,角度过大可能导致球铰链120的机械受损增加。转动座220一侧顶部开设有多个第一螺孔221,连接杆230底部对应第一螺孔221位置处开设有第二螺孔231,使用螺柱螺帽通过第一螺孔221与第二螺孔231的固定,完成对连接杆230和导轮240的固定;导轮240包括两个圆锥,两个圆锥的小端固定连接,两个圆锥外侧壁之间的夹角为90°,圆锥外侧壁与地质钻探机的外壳啮合,实现对地质钻探机侧面的固定;升降板250顶部固定连接有两排平行的防滑带252;底座100顶部对应升降板250底部位置固定连接有两个缓冲柱130,防滑带252和缓冲柱130用于在托运车辆将地质钻孔机运上工作台200时,防止托运车辆的打滑与升降板250受车辆的压力而变形;工作台200顶部位于第二钻孔210外侧均匀开设有多个定位孔260,每组定位孔260可以固定某一种型号地质钻探机的底部。液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地质钻探机的固定结构,包括底座(100)、工作台(200)、液压杆(300)和液压缸(4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0)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一钻孔(110),所述底座(100)顶部的四个拐角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球铰链(120);/n所述底座(100)顶部设置有工作台(200),所述工作台(200)底部的四个拐角均与相邻球铰链(120)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工作台(200)对应第一钻孔(110)位置处开设有第二钻孔(210),所述工作台(200)的顶部呈矩形阵列固定连接有四个转动座(220),所述转动座(220)中间位置与连接杆(230)底部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230)顶部与导轮(240)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工作台(200)一侧设置有升降板(250),且工作台(200)与升降板(250)相邻的一端之间通过第一转动轴(201)转动连接,所述升降板(250)背向第一转动轴(201)一侧底部转动连接有踏板(251);/n所述底座(100)底部的四个拐角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液压杆(300),所述底座(100)底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400),所述液压缸(400)底部固定连接于履带底盘(410)顶部,所述履带底盘(410)两侧均转动套接有履带(4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地质钻探机的固定结构,包括底座(100)、工作台(200)、液压杆(300)和液压缸(4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0)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一钻孔(110),所述底座(100)顶部的四个拐角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球铰链(120);
所述底座(100)顶部设置有工作台(200),所述工作台(200)底部的四个拐角均与相邻球铰链(120)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工作台(200)对应第一钻孔(110)位置处开设有第二钻孔(210),所述工作台(200)的顶部呈矩形阵列固定连接有四个转动座(220),所述转动座(220)中间位置与连接杆(230)底部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230)顶部与导轮(240)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工作台(200)一侧设置有升降板(250),且工作台(200)与升降板(250)相邻的一端之间通过第一转动轴(201)转动连接,所述升降板(250)背向第一转动轴(201)一侧底部转动连接有踏板(251);
所述底座(100)底部的四个拐角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液压杆(300),所述底座(100)底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400),所述液压缸(400)底部固定连接于履带底盘(4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慧萍
申请(专利权)人:大同煤矿集团临汾宏大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