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性地层提速取芯钻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7893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性地层提速取芯钻头,包括钻头本体,钻头本体的前端设有多个圆周分布的刀翼,刀翼的顶部区域设有冠面切削齿,刀翼的内外两侧设有保径切削齿,钻头本体的后端设有取芯接头,冠面切削齿为切削端端部表面内凹的内凹型切削齿,保径切削齿为切削端端部表面是平面的平面切削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内凹型切削齿作为取芯钻头的冠面切削齿,采用平面切削齿作为保径切削齿,在塑性强、压实性高的地层吃入性好,攻击性强,取芯速度较快,缩短了钻井周期,节约了钻井成本,有效提升了取芯钻头在泥页岩地层的钻进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性地层提速取芯钻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钻头,尤其涉及一种塑性地层提速取芯钻头。
技术介绍
中国页岩气储量巨大,分布较广,页岩气的开采属于新能源的范畴,页岩气开发改变了国家能源结构。页岩气目的层页岩较为致密、塑性强、压实性较高,泥浆比重也较高,传统取芯钻头,由于刀翼结构切削单元不适合在该地层提速,难以吃入地层形成剪切破碎,导致取芯效率极低,岩心收获率也不高,以中国川南泸州页岩气龙马溪地层取芯为例,采用传统取芯钻头的机械钻速在0.3-0.5m/h,因为单井取芯井段约为100m,因此取芯周期较长,严重制约了钻井周期,钻井成本较高。在钻进高塑性地层的时候,由于传统钻头的切削齿全部为平面切削齿,即切削齿的前端表面为平面,所以难以吃入地层进行钻进,导致钻井工具的攻击性降低;同时传统的平面切削齿在钻进高塑性地层的时候,断屑能力不足,导致岩屑堆积较多,岩屑的堆积造成岩屑的重复切削,从而降低了切削效率,增加了切削齿的额外磨损;同时岩屑的堆积还造成了切削阻力增大,导致了切削齿的过热损伤。综上,目前传统的钻头用切削齿在钻进高塑性地层时显得较为乏力,常出现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性地层提速取芯钻头,包括钻头本体,所述钻头本体的前端设有多个圆周分布的刀翼,所述刀翼的顶部区域设有冠面切削齿,所述刀翼的内外两侧设有保径切削齿,所述钻头本体的后端设有取芯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冠面切削齿为切削端端部表面内凹的内凹型切削齿,所述保径切削齿为切削端端部表面是平面的平面切削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性地层提速取芯钻头,包括钻头本体,所述钻头本体的前端设有多个圆周分布的刀翼,所述刀翼的顶部区域设有冠面切削齿,所述刀翼的内外两侧设有保径切削齿,所述钻头本体的后端设有取芯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冠面切削齿为切削端端部表面内凹的内凹型切削齿,所述保径切削齿为切削端端部表面是平面的平面切削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性地层提速取芯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本体为钢体或胎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性地层提速取芯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翼的数量为6-12个且为对称分布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性地层提速取芯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型切削齿和所述平面切削齿的出刃范围为0.4-0.7倍、直径为8mm-22mm、后角范围在8-20°之间且后角从内至外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性地层提速取芯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为密闭式取芯钻头或非密闭式取芯钻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岚涛王平刘宇张洋周苗苗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百施特金刚石钻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