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π接的双回路直线耐张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730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7
本申请涉及一种便于π接的双回路直线耐张塔,涉及输电线路的领域,其包括钢管杆、设于钢管杆上的避雷线横担组和设于钢管杆上的导线挂线横担组,所述导线挂线横担组沿钢管杆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三组;所述避雷线横担组和导线挂线横担组均包括沿钢管杆周向间隔设置的三个横担。本申请具有π接时施工工作量小,造价低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π接的双回路直线耐张塔
本申请涉及输电线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π接的双回路直线耐张塔。
技术介绍
目前从电网规划角度考虑,结合变电站布点及建设时序,往往存在架空输电线路将来在某一点需要环入开断,以满足规划中接入系统的需求。如图1所示,现阶段设计基本都不考虑后期π接点的施工、停电及工程投资,均采用拆除原有的直线耐张塔,新建两个转角塔7。每个转角塔7包括钢管杆3和固定于钢管杆3周向的两个横担311。两个转角塔相远离的一侧均配合使用有一个第一杆塔1,两个转角塔7的同一侧配合使用有一个第二杆塔2。第一杆塔1和第二杆塔2均包括支杆11和固定于支杆11周向的两个跳线横担12。转角塔的一个横担311与一个第一杆塔1和一个第二杆塔2的跳线横担12通过导线4相连接,两个转角塔远离第二杆塔2的横担311之间通过导线4相连接,两个转角塔远离第二杆塔2的横担311分别与两个第一杆塔1的跳线横担12通过导线4相连接。导线4与横担311以及跳线横担12之间绝缘设置。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施工工作量大,停电时间长,且工程投资也大的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π接的双回路直线耐张塔,包括钢管杆(3)、设于钢管杆(3)上的避雷线横担组(31)和设于钢管杆(3)上的导线挂线横担组(32),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挂线横担组(32)沿钢管杆(3)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三组;所述避雷线横担组(31)和导线挂线横担组(32)均包括沿钢管杆(3)周向间隔设置的三个横担(3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π接的双回路直线耐张塔,包括钢管杆(3)、设于钢管杆(3)上的避雷线横担组(31)和设于钢管杆(3)上的导线挂线横担组(32),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挂线横担组(32)沿钢管杆(3)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三组;所述避雷线横担组(31)和导线挂线横担组(32)均包括沿钢管杆(3)周向间隔设置的三个横担(3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π接的双回路直线耐张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担(311)的端部用于与直线耐张塔头配合使用的导线(4)相连接;所述导线(4)上设有防振锤(4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π接的双回路直线耐张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担(311)与钢管杆(3)通过固定部(5)连接;所述固定部(5)包括固定于钢管杆(3)上的第一套筒(52)和成型于第一套筒(52)周向的第一固定环(53);所述横担(311)的端部放置于第一固定环(53)上并与第一固定环(53)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π接的双回路直线耐张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52)的外侧螺纹连接有第二套筒(54);所述第二套筒(54)上成型有第二固定环(55);所述第一固定环(53)和第二固定环(55)间隔设置;所述横担(311)的端部夹设于第一固定环(53)和第二固定环(55)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玉彬王龙童孙晨阳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志诚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