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步入式恒温恒湿实验室,采用冷库保温级别的聚氨酯彩钢保温房库体结构,利用盖板在库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形成上腔体和下腔体,利用不锈钢风道及隔板,形成进风管和回风管,通过进风管与上腔体的连通,回风管与下腔体的连通,结合盖板上通风孔,可以实现对库体内的空气快速流通循环,以保证内部温度和湿度与实际所需控制温度一致,且由于采用了龙骨结构,可以降低库体的墙体散热速度保证其内部温湿度的恒定,而且将工作容易产生热量的除湿机、加湿器、空调和风机均装设在机械室内,利用机械室与库体和缓冲室的独立设置,进一步降低工作设备的温度对库体内温湿度的扰动,保证库体中温度的恒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步入式恒温恒湿实验室
本技术涉及一种恒温恒湿室,尤其涉及一种步入式恒温恒湿实验室。
技术介绍
目前恒温恒湿实验室在各行业特别是有精确温湿度要求行业应用广泛,例如各种建筑工程材料、电子元气件在高低温或湿热环境下在检验其各性能项指标时,均需要提供恒温恒湿环境。恒温恒湿测试是针对测试产品在给定的环境条件下,检测产品本身的适应能力与特性是否改变,并作出评价的一种实验,对产品的质量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是航空、汽车、家电、科研等领域必备的测试设备。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是砖墙房间,或保温板房,内部安装上控温控湿设备,未进行任何特殊的处理,在一些温度要求为正负1度,湿度要求小于5%的精确恒温恒湿检测行业,由于房间保温效果不好,设计不合理,或温湿度设备配置气循环方式不对,容易导致实验室内温湿度波动大,温湿度不均匀,达不到精确恒温恒湿要求,最终导致房间内做的实验结果数据不准确或影响实验数据的真实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温湿度控制精准的步入式恒温恒湿实验室,以解决现有恒温恒湿实验室温度控制不准确,及温湿度不均匀的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步入式恒温恒湿实验室,包括缓冲间和库体,所述缓冲间与所述库体通过密封门相连,所述库体的顶部和所述库体的底部装设有龙骨,所述龙骨上装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库体的底部形成上腔体,所述盖板与所述库体的底部形成下腔体,且所述盖板上设有通风孔,所述上腔体与所述下腔体通过不锈钢风道相连通,且所述不锈钢风道中内置隔板,将所述不锈钢风道分为进风管和回风管,所述进风管通过管道与除湿机、加湿器和空调连通,所述回风管外接风机。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除湿机、所述加湿器、所述空调和风机均装设在机械室内,所述机械室与所述库体和所述缓冲间独立设置。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库体的墙体为聚氨酯保温板,且所述上腔体上盖板的通风孔与所述下腔体上盖板的通风孔交叉设置。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密封门上设有窗口,所述窗口上装设有透明玻璃板。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库体中装设有换风扇。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上腔体的盖板上装设有温湿度感应器,所述温湿度感应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且所述除湿机、所述加湿器、所述空调和所述风机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盖板为PVC板。本技术的一种步入式恒温恒湿试验室,采用冷库保温级别的聚氨酯彩钢保温房库体结构,利用盖板在库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形成上腔体和下腔体,利用不锈钢风道及隔板,形成进风管和回风管,通过进风管与上腔体的连通,回风管与下腔体的连通,结合盖板上通风孔,可以实现对库体内的空气快速流通循环,以保证内部温度和湿度与实际所需控制温度一致,且由于采用了龙骨结构,可以降低库体的墙体散热速度保证其内部温湿度的恒定,而且将工作容易产生热量的除湿机、加湿器、空调和风机均装设在机械室内,利用机械室与库体和缓冲室的独立设置,进一步降低工作设备的温度对库体内温湿度的扰动,保证库体中温度的恒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步入式恒温恒湿实验室的第一种状态图;图2为本技术的步入式恒温恒湿实验室的第二种状态图;图3为本技术的步入式恒温恒湿实验室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的步入式恒温恒湿实验室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请参阅图1,并结合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步入式恒温恒湿实验室,包括缓冲间和库体20,其中,缓冲间与库体20通过密封门30相连,使用时,用户需先进入缓冲间,然后打开密封门30才能进入库体20中,以利用缓冲间避免外界空气在人体进入时导入,造成库体20中温湿度的扰动。而本技术的库体20的顶部和库体20的底部装设有龙骨21,龙骨21上装设有盖板22,盖板22与库体20的底部形成上腔体23,盖板22与库体20的底部形成下腔体24,通过龙骨21将库体20的顶部与库体20的底部架空形成上腔体23和下腔体24,以达到降低内部热量与外部热量的交互,保证库体20内部温湿度的恒定。与此同时,本技术的盖板22上装设有通风板,通风板为多块,间隔均匀布设在库体20的顶部和底部上,且通风板上设有通风孔25,而上腔体23与下腔体24通过不锈钢刀相连通,不锈钢风道26内置隔板,隔板将不锈钢风道26分割为进风管和回风管,进风管通过管道与除湿机、加湿器和空调连通,回风管外接风机。使用时,可以通过除湿机、加湿器和空调调节进入进风管、上腔室内的空气温湿度,并经过上腔体23的缓冲,逐步进入库体20内,以保证库体20中温湿度的恒定,而回风时,可以通过风机经过回风管和通风孔25向外抽出库体20中的空气,以实现对库体20内温湿度的调整。为了降低工作设备工作时产生的温湿度对库体20中温湿度的影响,本技术的除湿机、加湿器、空调和风机均装设在机械室内,机械室与库体20和缓冲间独立设置。值得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库体20的墙体为聚氨酯保温板,且上腔体23上盖板22的通风孔25与下腔体24上盖板22的通风孔25交叉设置,从而以避免进风与回风对流,使库体20内温湿度难以控制。为了方便观察内部的情况,本技术可以密封门30上设有窗口,窗口上装设有透明玻璃板。优选的,本技术还在库体20中装设有换风扇。上腔体23的盖板22上装设有温湿度感应器,所述温湿度感应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且所述除湿机、所述加湿器、所述空调和所述风机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而本技术的盖板22为PVC板,并在上腔体的盖板22上装设有LED灯,且不锈钢风道的外表面贴合有保温棉并通过铝箔包裹,以提高其保温的作用。本技术的一种步入式恒温恒湿试验室,采用冷库保温级别的聚氨酯彩钢保温房库体20结构,利用盖板22在库体20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形成上腔体23和下腔体24,利用不锈钢风道26及隔板,形成进风管和回风管,通过进风管与上腔体23的连通,回风管与下腔体24的连通,结合盖板22上通风孔25,可以实现对库体20内的空气快速流通循环,以保证内部温度和湿度与实际所需控制温度一致,且由于采用了龙骨21结构,可以降低库体20的墙体散热速度保证其内部温湿度的恒定,而且将工作容易产生热量的除湿机、加湿器、空调和风机均装设在机械室内,利用机械室与库体20和缓冲室的独立设置,进一步降低工作设备的温度对库体20内温湿度的扰动,保证库体20中温度的恒定。最后,本申请的方法仅为较佳的实施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步入式恒温恒湿实验室,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间和库体,所述缓冲间与所述库体通过密封门相连,所述库体的顶部和所述库体的底部装设有龙骨,所述龙骨上装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库体的底部形成上腔体,所述盖板与所述库体的底部形成下腔体,且所述盖板上设有通风孔,所述上腔体与所述下腔体通过不锈钢风道相连通,且所述不锈钢风道中内置隔板,将所述不锈钢风道分为进风管和回风管,所述进风管通过管道与除湿机、加湿器和空调连通,所述回风管外接风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步入式恒温恒湿实验室,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间和库体,所述缓冲间与所述库体通过密封门相连,所述库体的顶部和所述库体的底部装设有龙骨,所述龙骨上装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库体的底部形成上腔体,所述盖板与所述库体的底部形成下腔体,且所述盖板上设有通风孔,所述上腔体与所述下腔体通过不锈钢风道相连通,且所述不锈钢风道中内置隔板,将所述不锈钢风道分为进风管和回风管,所述进风管通过管道与除湿机、加湿器和空调连通,所述回风管外接风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步入式恒温恒湿实验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机、所述加湿器、所述空调和风机均装设在机械室内,所述机械室与所述库体和所述缓冲间独立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步入式恒温恒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安元,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安新捷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