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装式外墙操作平台
本技术涉及房屋建筑上的构造柱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装式外墙操作平台。
技术介绍
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的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建筑的室内填充墙多为砌体结构,部分砌体结构的构造柱设置在建筑物的边缘。目前,对于建筑物边缘的构造柱一般采用搭设外脚手架的方式来保证施工人员在进行高处作业时的安全。由于砌体结构大多数在主体结构达到一定高度且安装施工电梯之后进行,并且在楼建筑物边缘的构造柱全部施工完毕后,才能将外脚手架拆除,这样的话便增加了外脚手架的使用周期,同时也增加了施工人员的工作量。尤其是在部分商业、公寓、酒店用房中,往往仅分户墙和空调板处设有构造柱,其他多为落地窗,全部采用外脚手架满搭设成本太高,采用吊篮时,可能产生高空坠物,施工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式外墙操作平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外脚手架和吊篮的方式施工成本高、施工效率低、安全 ...
【技术保护点】
1.组装式外墙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n防护结构,包括防护骨架和焊接在防护骨架上的防护网,防护骨架整体呈U形且U形开口朝向外墙,防护结构通过膨胀螺栓可拆固定在上层楼板上;/n脚手板,设置在防护结构的U形口内且处于靠下的位置,被所述防护结构三面包围,脚手板用于供施工人员站立;/n支撑结构,包括沿构造柱的排列方向平行且间隔布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与所述防护骨架可拆连接,并且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底部放置在下层楼板上,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顶部均与上层楼板梁的内侧挡止配合;/n连接结构,包括支架梁,支架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可拆连接,并且支架梁与 ...
【技术特征摘要】
1.组装式外墙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护结构,包括防护骨架和焊接在防护骨架上的防护网,防护骨架整体呈U形且U形开口朝向外墙,防护结构通过膨胀螺栓可拆固定在上层楼板上;
脚手板,设置在防护结构的U形口内且处于靠下的位置,被所述防护结构三面包围,脚手板用于供施工人员站立;
支撑结构,包括沿构造柱的排列方向平行且间隔布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与所述防护骨架可拆连接,并且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底部放置在下层楼板上,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顶部均与上层楼板梁的内侧挡止配合;
连接结构,包括支架梁,支架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可拆连接,并且支架梁与所述防护骨架可拆连接;
所述脚手板的在构造柱排列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插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外墙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的剪刀撑,剪刀撑包括交叉布置的两个连接杆,两个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可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外墙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手板包括钢筋骨架和设置在钢筋骨架上的支撑网片,钢筋骨架包括相互焊接在一起的横筋、纵筋和竖筋,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均设有与竖筋插接配合的插孔。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组装式外墙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结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式外墙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雷,陈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