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反射面天线的流固电磁三场耦合计算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反射面天线分析
,可用于卡塞格伦和格里高利等双反射面天线的流体、固体和电磁三场耦合的计算方法,尤其适用于双反射面天线的指标预算和强度校核。
技术介绍
反射面天线因具有强方向性而广泛用于通信、测控和射电天文领域中。由于双反射面天线增加了几何参数,便于按照不同需求更灵活地进行设计;可以采用短焦距抛物面作为主反射面,减小了天线的纵向尺寸;次级焦点与接收设备更近,降低了传输噪声。因此,双反射面天线在天线领域中的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天线在运行过程中主要承受重力和风力等载荷,对于重力载荷的分析,由于只涉及到固体场的计算,已经能够得到较好的解决;而风载荷的分析涉及到流体场和固体场耦合问题,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这是由于:①风作用在天线上,影响因素非常多,例如风速的大小,风的方向,反射器的形状等;②天线所受的风力很难用理论来计算,因为通过解粘性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Navier-Stokes方程)十分困难;③流体场、固体场和电磁场分属三个专业领域,没有进行很好的统一。随着现代天文观测的新需求,反射面天线向着大口径、高精度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工程师能够在设计阶段准确预算天线的指标,而耦合场的分析将直接影响到天线的关键性能。另外,天线的强度分析也直接影响了天线的安全性,在强度分析中,风场数值的精确输入也是设计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在传统的三场耦合计算中,工程师往往根据已有的教科书所给出的风压示意图,进行粗略的计算。这种方法仅是一些初步的性能估算,对于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反射面天线的流固电磁三场耦合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确定双反射面天线的工作仰角、来流方向和来流速度;/n(2)在三维CAD软件中建立双反射面天线模型,其中:/n(2a)模型中至少包括主反射面、副反射面、馈源和天线座架;/n(2b)模型总体坐标系位于天线座架下表面,且有一个坐标轴与来流方向相同,另一个坐标轴与天线座架下表面垂直;/n(3)将步骤(2)所得到的模型导出为中间格式文件;/n(4)将步骤(3)所得到的中间格式文件导入到计算流体动力学前处理软件中;/n(5)在计算流体动力学前处理软件中建立计算域,其中:/n(5a)计算域为长方体形状,长度方向与来流方向相同;/n(5b)计算域尺寸满足如下关系:/nL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双反射面天线的流固电磁三场耦合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确定双反射面天线的工作仰角、来流方向和来流速度;
(2)在三维CAD软件中建立双反射面天线模型,其中:
(2a)模型中至少包括主反射面、副反射面、馈源和天线座架;
(2b)模型总体坐标系位于天线座架下表面,且有一个坐标轴与来流方向相同,另一个坐标轴与天线座架下表面垂直;
(3)将步骤(2)所得到的模型导出为中间格式文件;
(4)将步骤(3)所得到的中间格式文件导入到计算流体动力学前处理软件中;
(5)在计算流体动力学前处理软件中建立计算域,其中:
(5a)计算域为长方体形状,长度方向与来流方向相同;
(5b)计算域尺寸满足如下关系:
LF≥3D
LR≥9D
W≥8D
H≥4D
以上四式中,LF为模型前方计算域长度;LR为模型后方计算域长度;W为计算域宽度;H为计算域高度;D为主反射面最大外形尺寸;
(6)在计算流体动力学前处理软件中划分网格,设置边界条件,其中:
(6a)计算域前端表面为速度入口边界条件;计算域后端表面为压力出口边界条件;计算域两侧及上表面为对称边界条件;计算域下表面为固定壁面边界条件;
(6b)主反射面、副反射面及天线座架各表面均为固定壁面边界条件;
(7)将步骤(6)所得到的模型导出为msh格式文件;
(8)将步骤(7)所得到的msh格式文件导入到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中;
(9)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中进行模型检查,定义流体材料,确定监视参数和设置迭代次数;
(10)计算流体雷诺数:
式中,Re为流体雷诺数;ρ为来流的密度;v为计算流体的来流速度;μ为计算流体的动力粘度;D为主反射面最大外形尺寸;
(11)根据步骤(10)所得到的流体雷诺数,确定求解器,计算得到双反射面天线的流体场结果;
(12)提取步骤(11)所得到的流体场结果,包括主反射面和副反射面的表面压力、阻力、升力、力矩和流线图;
(13)对步骤(12)的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得到主反射面和副反射面的阻力系数、升力系数和力矩系数;
(14)将步骤(11)所得到的流体场结果导出为有限元固体场格式文件;
(15)将步骤(14)所得到的固体场格式文件导入到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对主反射面、副反射面和天线座架设定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16)在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建立天线背架和副反射面支撑结构,划分网格,给定材料特性数据,设定边界条件;
(17)在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将主反射面、副反射面和天线座架与对应结构相连接;
(18)根据步骤(16)和(17)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进行静力学求解,得到双反射面天线的固体场结果;
(19)根据步骤(18)所得到的固体场结果,将主反射面、副反射面和馈源的变形数据导出为ASCII文件;
(20)将步骤(19)所得到的文件导入到高频电磁EDA软件中,确定主反射面和副反射面曲面边界;
(21)在EDA软件中分别对主反射面和副反射面数据点进行插值处理,形成连续的主反射面和副反射面;
(22)在EDA软件中设定计算参数,其中: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玺,杜彪,刘胜文,伍洋,郑元鹏,陈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