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墙与主体框架的柔性连接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614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墙与主体框架的柔性连接构造,包括混凝土墙和主体框架,混凝土墙内填充有轻质材料,主体框架包括主体框架梁、楼板和主体框架柱,其中主体框架梁一体浇筑于楼板的上方或下方,主体框架柱竖直固设于两层楼板之间,混凝土墙内的纵向钢筋下端锚固于下层楼板内,混凝土墙的上端面与上层楼板的下端面相抵接;混凝土墙内的横向钢筋端部锚固于主体框架柱内,混凝土墙的竖直端面与主体框架柱的外壁面间填充有柔性材料层。实现了混凝土墙竖直端面与主体框架柱间的柔性连接,避免了地震作用下混凝土墙与主体框架间形成刚性连接相互作用,从而降低了混凝土墙对主体框架造成的不利影响,保证了主体框架的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墙与主体框架的柔性连接构造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墙与主体框架的柔性连接构造。
技术介绍
目前,填充墙框架结构是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之一。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将填充墙视为非结构构件,只考虑填充墙自重,不考虑填充墙的抗震承载力,通过自振周期折减系数近似考虑其对结构整体刚度的影响。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不能真实反映结构的受力状态,因为从便于施工和加强填充墙稳定性的角度,填充墙与主体框架间一般采用刚性连接方案,水平地震作用下采用刚性连接方案的填充墙与主体框架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甚至局部改变了主体框架的受力状态,即对主体框架产生不利影响。采用墙-框刚性连接方案的实际工程中,填充墙和主体框架之间通常采用砂浆嵌实,并通过拉接筋或现浇带加强填充墙与主体框架间的联系,这种做法使填充墙和主体框架间的相互作用更加突出,导致主体框架附加内力的出现以及填充墙的过早损坏,不利于结构抗震性能的发挥。为解决上述问题,《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14-2011)明确提出填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墙与主体框架的柔性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墙(1)和主体框架(2),所述混凝土墙(1)内填充有轻质材料(4),所述主体框架(2)包括主体框架梁(2-1)、楼板(2-2)和主体框架柱(2-3),其中主体框架梁(2-1)一体浇筑于楼板(2-2)的上方或下方,所述主体框架柱(2-3)竖直固设于两层楼板(2-2)之间,所述混凝土墙(1)内的纵向钢筋(1-1)下端锚固于下层楼板(2-2)内,所述混凝土墙(1)的上端面与上层楼板(2-2)的下端面相抵接;所述混凝土墙(1)内的横向钢筋(1-2)端部锚固于主体框架柱(2-3)内,所述混凝土墙(1)的竖直端面与主体框架柱(2-3)的外壁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墙与主体框架的柔性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墙(1)和主体框架(2),所述混凝土墙(1)内填充有轻质材料(4),所述主体框架(2)包括主体框架梁(2-1)、楼板(2-2)和主体框架柱(2-3),其中主体框架梁(2-1)一体浇筑于楼板(2-2)的上方或下方,所述主体框架柱(2-3)竖直固设于两层楼板(2-2)之间,所述混凝土墙(1)内的纵向钢筋(1-1)下端锚固于下层楼板(2-2)内,所述混凝土墙(1)的上端面与上层楼板(2-2)的下端面相抵接;所述混凝土墙(1)内的横向钢筋(1-2)端部锚固于主体框架柱(2-3)内,所述混凝土墙(1)的竖直端面与主体框架柱(2-3)的外壁面间填充有柔性材料层(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墙与主体框架的柔性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墙(1)的上端面与上层楼板(2-2)的下端面间填充有柔性材料层(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墙与主体框架的柔性连接构造,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筑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