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夕文专利>正文

宽范围稳压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562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稳压电源,它由自耦变压器及其次级绕组、升降电路、延时电路以及它们各自控制的继电器组成,升降电路有两个,它们完全相同,分别控制一个继电器,继电器的常闭常开触点与自耦变压器各端或抽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输入输出线也均与自耦变压器各端连接,根据输入电压的变化,继电器相应动作,从自耦变压器相应端输出稳定电源电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线路简单,稳压范围大。(*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稳压电源。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稳压电源,其稳压范围小,当市电电压低于150V时,就无法正常稳压工作,而在许多不发达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由于电力缺乏,电压往往不够,用目前的稳压电源无法使一般家用电器正常工作,其实用范围小,且其成本也高。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宽范围稳压电源。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图所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原理图。如图1,本技术由自耦变压器器B1及其次级绕组B2、B3、B4,升降电路Ⅰ、升降电路Ⅱ、延时电路及它们各自控制的继电器J1、J2、J3组成,自耦变压器B1的两端引线a、d接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和J2的常闭触点J2-1,B1的中间抽头b、c分别接J1的常闭触点J1-1和J2的常开触点J2-2,J1的动触点J1-3接市电输入线的一端,市电输入线的另一端也接J2的常开触点J2-2,J2的动触点J2-3与J3的动触点J3-3连接,J1的常开触点J1-2和J3的常开触点J3-2为本技术的稳压输出端。在自耦变压器B1的铁芯上还绕有三组次级绕组B2、B3、B4,它们分别向升降电路Ⅰ、升降电路Ⅱ和延时电路供电。升降电路Ⅰ由三极管T1、T2、T3,二极管D1-D6,稳压管DW1,电阻R1-R8、电容C1-C3,电位器W1和继电器线包J1组成,其中D3-D6和C3为桥式整流滤波电路,D1、C1为电源整流滤波电路,它接在次级绕组B2的两端,W1、R4-R6、C2、DW1、T3为取样电路,T2、R2、R3为推动电路,T1、R8、D2为输出电路,升降电路Ⅰ的输入端从J1的动触点J1-3和J2的常闭触点J2-1引入,它们通过R7接桥式整流滤波电路(D3-D6、C3)的输入端,桥式整流滤波电路的正极输出接取样电路中DW1的负极和R6、W1串联支路的一端,桥式整流滤波电路的负极输出和R6、W1串联之路另一端均接电源整流滤波电路(D1、C1)的负极,DW1的正极接T3的基极,R4、R5分别为T3的偏置电阻和旁路电阻,T3的集电极输出接推动电路中T2的基极,R2、R3分别为T2的偏置电阻和旁路电阻,T2的集电极输出通过R8接输出电路中T1的基极,T1的射极接T2的射极,T1的集电极输出接继电器线包J1的一端,J1的另一端接电源整流滤波电路(D1、C1)的正极,D2为保护二极管,它与J1反相并联。升降电路Ⅱ与升降电路Ⅰ完全相同,只是它的桥式整流滤波电路输入端是从J1的常开触点J1-2和J2的常闭触点J2-1引入,而其输出电路的集电极输出接继电器线包J2。延时电路由三极管T4、场效应管T5、可控硅SCR、电阻R9-R14、电容C4、二极管D7组成,其中C4、D7亦为电源整流滤波电路,它与次级绕组B4两端连接,其正极输出分别通过R12、R13接场效应管T5的栅极和漏极,T5的源极输出接R10、R11的中点,R11另一端接电源整流滤波电路(C4、D7)的负极端,R10另一端接可控硅SCR的阳极,电解电容C5的正极接T5的栅极,C5的负极亦接电源整流滤波电路(C4、D7)的负极端,调节C5和R12的大小可调节延时时间的长短,可控硅SCR的控制极接电源整流滤波电路(C4、D7)的正极输出端,其阴极通过电阻R9接三极管T4的基极,R14为T4的旁路电阻,T4的集电极输出接继电器线包J3一端,J3另一端接电源整流滤波电路(C4、D7)的正极输出端。当市电电压正常,高于220V时,输入电源从继电器J1的动触点J1-3和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2输入送到自耦变压器B1的中间抽头b、c后,则B1的a、d两端将升压电压送入升降电路Ⅰ和升降电路Ⅱ的桥式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同时次级绕组B2、B3、B4也有电压输出,它们分别向升降电路Ⅰ、升降电路Ⅱ和延时电路供电,这时,升降电路Ⅰ、Ⅱ的桥式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送给各自的取样电路取样,取样电路的输出通过各自的推动电路送到各自的输出电路,分别接通继电器线包J1、J2,则J1的动触点J1-3与J1的常开触点J1-2连接,J2的动触点J2-3与J2的常开触点J2-2连接,此时,延时电路由于输入电压正常也工作,经5-10秒后,继电器线包J3接通,则J3的动触点J3-3与其常开触点J3-2连接,故本技术从J1的常开触点J1-2和J3的常开触点J3-2输出,它们与市电输入电压相等,亦为220V。当市电电压过低,低于145V时,升降电路Ⅰ、Ⅱ的桥式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电压亦低,不能驱动各自的取样电路及其推动电路工作,则继电器线包J1、J2上无电流通过,J1、J2的动触点J1-3、J2-3仍接其常闭触点J1-1,J2-1,此时延时电路仍正常工作(只要市电输入电压高于90V,延时电路就正常工作),经5-10秒延时后,继电器J3导通,J3的动触点J3-3与其常开触点J3-2连接,这时本技术的输出端J1-2、J3-2就连到自耦变压器B1的a、d两端,由于B1的a、d两端相对于其中心抽头b、c两点均有电压升高,可升高几十伏,则这时本技术从a、d两端输出电压可达220V以上,达到稳压输出的目的。本技术的稳压范围很宽,当市电输入电压在105V-145V时,升降电路Ⅰ、Ⅱ都不工作,均按上述升压状态输出,输出电压相应为180V-230V。本技术在设计中设定,当升降电路Ⅱ的桥式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电压(即B1的a、d两点电压)高于235V时,也即市电输入电压高于145V时,它才开始工作;升降电路Ⅰ的桥式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电压(即B1的b、d两点电压)高于180V时,也即市电输入电压高于155V时,它才开始工作。这样,当市电输入电压在145V-155V范围时,升降电路Ⅱ工作,J2导通,其动触点J2-3与其常开触点J2-2连接,则本技术从B1的a、c两点输出,输出电压高于200V;而当市电输入电压在155V-200V范围时,升降电路Ⅰ开始工作,J1导通,其动触点J1-3与其常开触点J1-2连接,即B1的a点与输入电压一端连接,没有电压升高,使得B1的a、d两点电压不足235V,则此时升降电路Ⅱ不工作,本技术从B1的a、d两点输出,输出电压相应为180V-220V。本技术利用自耦变压器和自动控制电路实现电源的稳定输出,其稳压范围很宽,从105V-220V均可有正常输出,尤其适合在广大农村特别是电力紧张的地区使用。本技术线路简单,工作可靠,稳压效果好。权利要求1.一种宽范围稳压电源,其特征在于它由自耦变压器B1及其次级绕组B2、B3、B4,升降电路Ⅰ、升降电路Ⅱ、延时电路及它们各自控制的继电器J1、J2、J3组成,自耦变压器B1的两端引线a、d分别接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和J2的常闭触点J2-1,B1的中间抽头b、c分别接J1的常闭触点J1-1和J2的常开触点J2-2,J1的动触点J1-3接市电输入线的一端,市电输入线的另一端接J2的常开触点J2-2、J2的动触点J2-3和J3的动触点J3-3连接,J1的常开触点J1-2和J3的常开触点J3-2为本技术的稳压输出端,次级绕组B2、B3、B4均缠绕在自耦变压器B1的铁芯上,它们分别向升降电路Ⅰ、升降电路Ⅱ和延时电路供电,升降电路Ⅰ由三极管T1、T2、T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宽范围稳压电源,其特征在于它由自耦变压器B↓[1]及其次级绕组B↓[2]、B↓[3]、B↓[4],升降电路Ⅰ、升降电路Ⅱ、延时电路及它们各自控制的继电器J↓[1]、J↓[2]、J↓[3]组成,自耦变压器B↓[1]的两端引线a、d分别接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和J↓[2]的常闭触点J↓[2-1],B↓[1]的中间抽头b、c分别接J↓[1]的常闭触点J↓[1-1]和J↓[2]的常开触点J↓[2-2],J↓[1]的动触点J↓[1-3]接市电输入线的一端,市电输入线的另一端接J↓[2]的常开触点J↓[2-2]、J↓[2]的动触点J↓[2-3]和J↓[3]的动触点J↓[3-3]连接,J↓[1]的常开触点J↓[1-2]和J↓[3]的常开触点J↓[3-2]为本实用新型的稳压输出端,次级绕组B↓[2]、B↓[3]、B↓[4]均缠绕在自耦变压器B↓[1]的铁芯上,它们分别向升降电路Ⅰ、升降电路Ⅱ和延时电路供电,升降电路Ⅰ由三极管T↓[1]、T↓[2]、T↓[3],二极管D↓[1]—D↓[6],稳压管DW↓[1],电阻R↓[1]—R↓[8],电容C↓[1]—C↓[3],电位器W↓[1]和继电器线包J↓[1]组成,其中D↓[3]—D↓[6]和C↓[3]为桥式整流滤波电路,D↓[1]、C↓[1]为电源整流滤波电路,它接在次级绕组B↓[2]的两端,W↓[1]、R↓[4]—R↓[6]、C↓[2]、DW↓[1]、T↓[3]为取样电路,T↓[2]、R↓[2]、R↓[3]为推动电路,T↓[1]、R↓[8]、D↓[2]为输出电路,升降电路Ⅰ的输入端从J↓[1]的动触点J↓[1-3]和J↓[2]的常闭触点J↓[2-1]引入,它们通过R↓[7]接桥式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桥式整流滤波电路的正极输出接取样电路中DW↓[1]的负极和R↓[6]、W↓[1]串联支路一端,桥式整流滤波电路的负极输出和R↓[6]、W↓[1]串联支路另一端均接电源整流滤波电路的负极,DW↓[1]的正极接T↓[3]的基极,R↓[4]、R↓[5]分别为T↓[3]的偏置和旁路电阻,T↓[3]的集电极输出接推动电路中T↓[2]的基极,R↓[2]、R↓[3]分别为T↓[2]的偏置和旁路电阻,T↓[2]的集电极输出通过R↓[8]接输出电路中T↓[1]的基极,T↓[1]的射极接T↓[2]的射极,T↓[1]的集电极输出接继电器线包J↓[1]的一端,J↓[1]的另一端接电源整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夕文
申请(专利权)人:孙夕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