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558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水结构,包括底板;后浇带;垫层;卷材防水层一,铺设于所述垫层上表面;第一混凝土层,设于所述卷材防水层一上表面,其上表面位于所述后浇带下方位置设有倒梯形凹槽;卷材防水层二,铺设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上表面;第二混凝土层,设于所述卷材防水层二上表面,其位于所述后浇带下方部分形成倒梯形凹槽二;碎石滤水层,设于所述倒梯形凹槽二内,其内部设有滤水箱,所述滤水箱通过排水管与外部连通。本申请的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水结构先通过间隔设置的卷材防水层一和卷材防水层二进行初步防水,然后通过碎石滤水层及滤水箱进行滤水排水,使得后浇带具有很好的防水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为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为防止地下室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等原因产生有害裂缝,在地下室底板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临时施工缝将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在后期施工时再在各临时施工缝处浇筑混凝土以将各部分的混凝土结构连成整体,其中,后浇带就是在临时施工缝处浇筑的混凝土。通常后浇带浇筑采用与底板其他部分相同的浇筑结构和方法,即只在底板下的基础垫层上铺设防水卷材。由于施工时防水卷材铺设的质量不稳定,加之地下室水头一般较高,地下水易穿过防水卷材并从后浇带与现浇部分的底板之间的缝隙中渗透进室内,因此现有的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水效果较差。为此,申请号为CN201520323002.4的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加强型防水结构,包括地下室底板,后浇带,垫层,后浇带下加厚垫层和防水卷材,地下室底板与后浇带之间的接缝为凹凸相接的企口缝,并在企口缝中部设置止水钢板及缓膨型腻子止水条,该结构对防止地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板(1);/n后浇带(2);/n垫层(3);/n卷材防水层一(4),铺设于所述垫层(3)上表面;/n第一混凝土层(5),设于所述卷材防水层一(4)上表面,其上表面位于所述后浇带(2)下方位置设有倒梯形凹槽;/n卷材防水层二(6),铺设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5)上表面;/n第二混凝土层(7),设于所述卷材防水层二(6)上表面,其位于所述后浇带(2)下方部分形成倒梯形凹槽二;/n碎石滤水层(8),设于所述倒梯形凹槽二内,其内部设有滤水箱(81),所述滤水箱(81)通过排水管(82)与外部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1);
后浇带(2);
垫层(3);
卷材防水层一(4),铺设于所述垫层(3)上表面;
第一混凝土层(5),设于所述卷材防水层一(4)上表面,其上表面位于所述后浇带(2)下方位置设有倒梯形凹槽;
卷材防水层二(6),铺设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5)上表面;
第二混凝土层(7),设于所述卷材防水层二(6)上表面,其位于所述后浇带(2)下方部分形成倒梯形凹槽二;
碎石滤水层(8),设于所述倒梯形凹槽二内,其内部设有滤水箱(81),所述滤水箱(81)通过排水管(82)与外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凹形止水钢板(9),设于所述碎石滤水层(8)内部且其竖向边侧延伸进入所述底板(1)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塑料隔离薄膜(10),铺设于所述碎石滤水层(8)上表面且位于所述凹形止水钢板(9)内部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止水钢板(11),水平设于所述底板(1)与所述后浇带(2)的连接处,且其边侧斜向下折弯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边培瑜周旺良朱学勤寿佳浩蒋旭锋黄仁泽祝艺翡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展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