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旋转地轨护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453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旋转地轨护坡,涉及地轨护坡装置领域,包括地轨,所述地轨一侧的两端开设有连接槽,且连接槽的内壁连接有下连接筒,所述下连接筒的内壁连接有转动轴,且转动轴的外壁连接有上连接筒,所述上连接筒的内部设置有转轴,所述上连接筒的一侧连接有护坡板,且护坡板远离转轴的一端设置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顶端连接有上卡条,且转动柱的底端连接有下卡条,所述护坡板的底端连接有固定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连接槽、下连接筒、转动轴、上连接筒等实现地轨和护坡板的连接,从而避免在地轨内部开设孔洞和破坏地轨的结构稳定性,由此提高地轨的使用寿命和固定的连接性以及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旋转地轨护坡
本技术涉及地轨护坡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旋转地轨护坡。
技术介绍
地轨是设备或机械移动的固定轨道,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和矿山开采等运输场景,具有非常高的使用效率,地轨安装后一般都会通过地轨护坡对其进行限位,以免地轨在长时间使用后发生位置偏移问题。然而大多护坡与地轨的连接多为在地轨内部开设孔洞,通过螺栓穿过孔洞的方式将地轨和护坡进行固定,由于开设孔洞容易造成地轨的结构稳定性变差,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导致地轨发生变形,并且大多护坡的角度为固定不可调节,在安装时角度调整较为困难,导致安装进度和安装效率遍地,不利于加快地轨的投入实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地轨和护坡连接固定和护坡角度不能调节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旋转地轨护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旋转地轨护坡,包括地轨,所述地轨一侧的两端开设有连接槽,且连接槽的内壁连接有下连接筒,所述下连接筒的内壁连接有转动轴,且转动轴的外壁连接有上连接筒,所述上连接筒的内部设置有转轴,所述上连接筒的一侧连接有护坡板,且护坡板远离转轴的一端设置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顶端连接有上卡条,且转动柱的底端连接有下卡条,所述护坡板的底端连接有固定板。优选地,所述地轨通过连接槽与下连接筒和上连接筒连接。优选地,所述上连接筒通过转轴与护坡板连接。优选地,所述转动轴的顶端设置有正螺纹,且转动轴的底端设置有与正螺纹相反的反螺纹。优选地,所述上连接筒的内壁设置有与转动轴顶端正螺纹相匹配的螺纹槽,且下连接筒的内壁设置有与转动轴底端反螺纹相匹配的反螺纹槽。优选地,所述转动柱贯穿固定板的内壁分别与上卡条和下卡条连接,且转动柱的底端设置有与上卡条和下卡条相啮合的齿轮。优选地,所述固定板的内壁设置有多个与上卡条和下卡条相匹配的卡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连接槽、下连接筒、转动轴、上连接筒等实现地轨和护坡板的连接,从而避免在地轨内部开设孔洞和破坏地轨的结构稳定性,由此提高地轨的使用寿命和固定的连接性以及实用性;2.本技术通过设置转动柱、上卡条、下卡条等实现护坡板角度的调节和变换,从而使装置在安装时能够提高角度调整的便捷性和实用性,由此提高安装速度和安装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转动轴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固定板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地轨;2、连接槽;3、下连接筒;4、转动轴;5、上连接筒;6、转轴;7、护坡板;8、转动柱;9、固定板;10、上卡条;11、下卡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根据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3,一种可旋转地轨护坡,包括地轨1,地轨1一侧的两端开设有连接槽2,且连接槽2的内壁连接有下连接筒3,下连接筒3的内壁连接有转动轴4,且转动轴4的外壁连接有上连接筒5,上连接筒5的内部设置有转轴6,上连接筒5的一侧连接有护坡板7,且护坡板7远离转轴6的一端设置有转动柱8,转动柱8的顶端连接有上卡条10,且转动柱8的底端连接有下卡条11,护坡板7的底端连接有固定板9。请着重参阅图1,地轨1通过连接槽2与下连接筒3和上连接筒5连接,从而使地轨1能够与下连接筒3和上连接筒5连接,由此取缔在地轨内部开设孔洞的固定方式,避免造成地轨的结构稳定性造成破坏。请着重参阅图1,上连接筒5通过转轴6与护坡板7连接,从而使上连接筒5能够与护坡板7连接后能够实现转动功能,由此在安装时能够对护坡板7起到角度调整的作用。请着重参阅图2,转动轴4的顶端设置有正螺纹,且转动轴4的底端设置有与正螺纹相反的反螺纹,从而使转动轴4转动的时候使上连接筒5和下连接筒3往两端伸缩,由此实现地轨1与护坡板7的结构连接。请着重参阅图2,上连接筒5的内壁设置有与转动轴4顶端正螺纹相匹配的螺纹槽,且下连接筒3的内壁设置有与转动轴4底端反螺纹相匹配的反螺纹槽,从而使转动轴4转动的时候使上连接筒5和下连接筒3往两端伸缩,由此实现地轨1与护坡板7的结构连接。请着重参阅图3,转动柱8贯穿固定板9的内壁分别与上卡条10和下卡条11连接,且转动柱8的底端设置有与上卡条10和下卡条11相啮合的齿轮,从而使转动柱8在转动的同时带动上卡条10和下卡条11往两侧伸出或收回,由此实现护坡板7与固定板9的固定效果。请着重参阅图3,固定板9的内壁设置有多个与上卡条10和下卡条11相匹配的卡槽,从而使转动柱8在带动上卡条10和下卡条11往两侧伸出或收回后,通过这些卡槽实现护坡板7与固定板9的固定效果。工作原理:在安装本地轨护坡时,首先将上连接筒5和下连接筒3分别置于地轨1顶端和底端的连接槽2内,接着将通过扳手转动转动轴4,由于转动轴4顶端部分为正螺纹,转动轴4底端为反螺纹,而上连接筒5内设置有与正螺纹对应的螺纹槽,下连接筒3内设置有对应反螺纹的螺纹槽,故此在转动轴4转动时,转动轴4通过正螺纹和反螺纹分别使上连接筒5和下连接筒3分别向两端伸长,当上连接筒5和下连接筒3分别伸长至连接槽2内后,再将固定板9与地面固定即可,其次当需要对护坡板7进行角度调整时,通过扳手向左转动转动柱8,使转动柱8通过底端的齿轮带动上卡条10和下卡条11向中间回收,之后拖动护坡板7向前或向后移动至需要调整的位置,当位置调整完成后通过扳手转动护坡板7向右转动,此时转动柱8通过底端的齿轮再带动上卡条10和下卡条11向两侧伸长,最后直至上卡条10和下卡条11伸长到固定板9内部的卡槽内完成调节。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旋转地轨护坡,包括地轨(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轨(1)一侧的两端开设有连接槽(2),且连接槽(2)的内壁连接有下连接筒(3),所述下连接筒(3)的内壁连接有转动轴(4),且转动轴(4)的外壁连接有上连接筒(5),所述上连接筒(5)的内部设置有转轴(6),所述上连接筒(5)的一侧连接有护坡板(7),且护坡板(7)远离转轴(6)的一端设置有转动柱(8),所述转动柱(8)的顶端连接有上卡条(10),且转动柱(8)的底端连接有下卡条(11),所述护坡板(7)的底端连接有固定板(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旋转地轨护坡,包括地轨(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轨(1)一侧的两端开设有连接槽(2),且连接槽(2)的内壁连接有下连接筒(3),所述下连接筒(3)的内壁连接有转动轴(4),且转动轴(4)的外壁连接有上连接筒(5),所述上连接筒(5)的内部设置有转轴(6),所述上连接筒(5)的一侧连接有护坡板(7),且护坡板(7)远离转轴(6)的一端设置有转动柱(8),所述转动柱(8)的顶端连接有上卡条(10),且转动柱(8)的底端连接有下卡条(11),所述护坡板(7)的底端连接有固定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旋转地轨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轨(1)通过连接槽(2)与下连接筒(3)和上连接筒(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旋转地轨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筒(5)通过转轴(6)与护坡板(7)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迪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远大保险设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