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水处理用微生物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3331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废水处理用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设备壳体、加料管道和曝气管道;设备壳体及保温壳体侧边对应设置有进料开口,将待培养的微生物菌种放入培养腔内,通过供气管道向曝气管道内输送氧气,通过曝气孔输入至培养腔内,曝气孔均匀分布在培养腔底部各区域内,使得供气均匀且充分,可满足菌种生长需求;培养腔内部上端设置有若干个均匀排布的加料管道,加料管道上设置有若干个均匀间隔分布的漏料孔,营养液滴瓶内的营养液自出料嘴进入供料管道,然后流入培养腔内的加料管道,然后自漏料孔处均匀滴漏至培养腔内,提供菌种生长养分需求,适当的时候,可通过进水喷嘴向培养腔内供水,通过出水口进行排出废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水处理用微生物培养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废水处理用微生物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废水处理就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使废水净化,减少污染,以至达到废水回收、复用,充分利用水资源。采用微生物处理废水是废水处理的一项关键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为了提高微生物处理废水效果,许多处理废水的微生物需要先放大培养后才能投入废水处理生化池中进行生化处理,目前废水微生物的培养,在营养剂投加和供氧曝气方面都不完善,微生物生长速度慢,历时较长,培养驯化的菌种(微生物)品质不高,适应各类废水的能力差,影响到整个废水处理工艺的效率和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水处理用微生物培养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废水处理用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设备壳体、加料管道和曝气管道;所述设备壳体内部设置有保温壳体,保温壳体内部设置有培养腔,培养腔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均匀排布的曝气管道,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水处理用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壳体(1)、加料管道(7)和曝气管道(4);所述设备壳体(1)内部设置有保温壳体(2),保温壳体(2)内部设置有培养腔(3),培养腔(3)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均匀排布的曝气管道(4),曝气管道(4)上设置有若干个均匀间隔分布的曝气孔(5);所述曝气管道(4)末端连接至供气管道(6),供气管道(6)末端穿出设备壳体(1);所述培养腔(3)内部上端设置有若干个均匀排布的加料管道(7),加料管道(7)上设置有若干个均匀间隔分布的漏料孔(8),加料管道(7)末端穿出设备壳体(1);所述加料管道(7)末端连接有供料管道(9),供料管道(9)末端连接至营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水处理用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壳体(1)、加料管道(7)和曝气管道(4);所述设备壳体(1)内部设置有保温壳体(2),保温壳体(2)内部设置有培养腔(3),培养腔(3)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均匀排布的曝气管道(4),曝气管道(4)上设置有若干个均匀间隔分布的曝气孔(5);所述曝气管道(4)末端连接至供气管道(6),供气管道(6)末端穿出设备壳体(1);所述培养腔(3)内部上端设置有若干个均匀排布的加料管道(7),加料管道(7)上设置有若干个均匀间隔分布的漏料孔(8),加料管道(7)末端穿出设备壳体(1);所述加料管道(7)末端连接有供料管道(9),供料管道(9)末端连接至营养液滴瓶(10);所述培养腔(3)内部设置有进水喷嘴(11),进水喷嘴(11)固定在进水管道(12)上,进水管道(12)末端穿出设备壳体(1),培养腔(3)底部设置有出水口(13),出水口(13)连接至出水管道(14),出水管道(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露珠林文全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圣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