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异位生态修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93285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水异位生态修复系统,包括第一生态池塘,所述第一生态池塘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远离第一生态池塘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生态池塘,所述第一生态池塘与第二生态池塘通过第一排水管连通,所述第二生态池塘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排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第一生态池塘,第一生态池塘与第二生态池塘通过第一排水管连通,第一生态池塘和第二生态池塘的内部均设置有给气管,在使用时,第一排水管将第一生态池塘中的水引入第二生态池塘中,使用给气管向水中通入空气,加大水中的活性氧溶解量,实现了增强水的流动性,便于生态系统进行修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异位生态修复系统
本技术涉及生态修复
,特别是一种污水异位生态修复系统。
技术介绍
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自然美突变或人类活动影响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恢复生态系统原本的面貌,水生态修复是通过一系列措施,将退化或被损坏的水生态系统逐步修复,消除或减轻水体污染,达到原有的水体自净能力,恢复生物多样性水平,并保持其长久稳定,水体生态修复不仅包括开发、设计、建立和维持新的生态系统,还包括生态恢复、生态更新、生态控制等内容,使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达到持续的协调统一,生态修复系统一般是将需要修复的水域中的水抽空,清理之后再加入之前的水,建设生态环境来进行生态修复,或者将需要修复的水域中的水移动到已经建设好的生态环境中,再修复完成后再排入水域中,这种方法称为异位生态修复,在使用这种方法时,需要提前建设好生态环境,然后将需要修复的水引入,通过内部的水生生物进行生态修复,待到修复完成之后再排入水域中。现有的装置的缺点是:1、生态修复系统一般为单一池塘,池塘内部的水流动性较差,易成为死水,对于生态修复不利;2、生态修复系统一般直接将需要修复的水引入,但需要修复的水中杂质较多,且活性较差,导致生态修复的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污水异位生态修复系统。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污水异位生态修复系统,包括第一生态池塘,所述第一生态池塘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远离第一生态池塘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生态池塘,所述第一生态池塘与第二生态池塘通过第一排水管连通,所述第二生态池塘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生态池塘与第一生态池塘通过第二排水管连通,所述第一生态池塘和第二生态池塘的内部均设置有给气管,所述给气管上开设有给气孔,所述给气孔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给气孔线性阵列在给气管上,所述第一生态池塘远离第二生态池塘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给水管,所述第一给水管远离第一生态池塘的一侧设置有曝气池,所述第一生态池塘通过第一给水管与曝气池连通,所述曝气池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给水管,所述第二给水管远离曝气池的一侧设置有沉淀井,所述曝气池与沉淀井通过第二给水管连通,所述沉淀井的内部设置有第三给水管,所述第二生态池塘的内部设置有第三排水管。可选的,两个所述给气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一个所述给气管通过固定柱固定连接在第一生态池塘的内部,另一个所述给气管通过固定柱固定连接在第二生态池塘的内部。可选的,一个所述给气管架空在第一生态池塘的内部中心位置,另一个所述给气管架空设置在第二生态池塘的内部中心位置,一个所述固定柱的长度小于第一生态池塘的深度,另一个所述固定柱的长度小于第二生态池塘的深度,所述给气管为塑料材质。可选的,所述第一排水管设置在第一生态池塘与第二生态池塘相邻的一侧,所述第一排水管的管口水平高度小于给气管的水平高度。可选的,所述第二排水管设置在第一生态池塘与第二生态池塘远离的一侧,所述第二排水管的管口水平高度小于给气管的水平高度。可选的,所述曝气池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曝气管,所述曝气管线性阵列在曝气池的内部。可选的,所述第二给水管靠近沉淀井一侧管口的水平高度大于沉淀井底部的水平高度。可选的,所述第三给水管与外部池塘连通,所述第三排水管与外部池塘连通。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设置第一生态池塘,第一生态池塘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排水管,第一排水管远离第一生态池塘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生态池塘,第一生态池塘与第二生态池塘通过第一排水管连通,第二生态池塘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排水管,第二生态池塘与第一生态池塘通过第二排水管连通,第一生态池塘和第二生态池塘的内部均设置有给气管,给气管上开设有给气孔,给气孔的数量为若干个,给气孔线性阵列在给气管上,在使用时,第一排水管将第一生态池塘中的水引入第二生态池塘中,第二排水管将第二生态池塘中的水引入第一生态池塘中,增强水的活性,使用给气管向水中通入空气,加大水中的活性氧溶解量,增强水的活性与流动性,实现了增强水的流动性,便于生态系统进行修复。2、通过设置沉曝气池,第一生态池塘通过第一给水管与曝气池连通,曝气池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给水管,第二给水管远离曝气池的一侧设置有沉淀井,曝气池与沉淀井通过第二给水管连通,沉淀井的内部设置有第三给水管,在使用时,将需要进行生态修复的水引入沉淀井中,沉淀井沉淀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和淤泥,经过沉淀后的水再引入曝气池中,在水中通入空气,加大水的活性氧溶解量,以增强水的活性,实现了缩短生态修复的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生态池塘,2-第一排水管,3-第二生态池塘,4-第二排水管,5-给气管,6-第一给水管,7-曝气池,8-第二给水管,9-沉淀井,10-第三给水管,11-第三排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6所示,一种污水异位生态修复系统,它包括第一生态池塘1,第一生态池塘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排水管2,第一排水管2远离第一生态池塘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生态池塘3,第一生态池塘1与第二生态池塘3通过第一排水管2连通,第二生态池塘3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排水管4,第二生态池塘3与第一生态池塘1通过第二排水管4连通,第一生态池塘1和第二生态池塘3的内部均设置有给气管5,给气管5上开设有给气孔,给气孔的数量为若干个,给气孔线性阵列在给气管5上,在使用时,第一排水管2将第一生态池塘1中的水引入第二生态池塘3中,第二排水管4将第二生态池塘3中的水引入第一生态池塘1中,增强水的活性,使用给气管5向水中通入空气,加大水中的活性氧溶解量,增强水的活性与流动性,实现了增强水的流动性,第一生态池塘1远离第二生态池塘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给水管6,第一给水管6远离第一生态池塘1的一侧设置有曝气池7,第一生态池塘1通过第一给水管6与曝气池7连通,曝气池7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给水管8,第二给水管8远离曝气池7的一侧设置有沉淀井9,曝气池7与沉淀井9通过第二给水管8连通,沉淀井9的内部设置有第三给水管10,在使用时,将需要进行生态修复的水引入沉淀井7中,沉淀井7沉淀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和淤泥,经过沉淀后的水再引入曝气池7中,在水中通入空气,加大水的活性氧溶解量,以增强水的活性,实现了缩短生态修复的时间,第二生态池塘3的内部设置有第三排水管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给气管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一个给气管5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异位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生态池塘(1),所述第一生态池塘(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排水管(2),所述第一排水管(2)远离第一生态池塘(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生态池塘(3),所述第一生态池塘(1)与第二生态池塘(3)通过第一排水管(2)连通,所述第二生态池塘(3)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排水管(4),所述第二生态池塘(3)与第一生态池塘(1)通过第二排水管(4)连通,所述第一生态池塘(1)和第二生态池塘(3)的内部均设置有给气管(5),所述给气管(5)上开设有给气孔,所述给气孔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给气孔线性阵列在给气管(5)上,所述第一生态池塘(1)远离第二生态池塘(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给水管(6),所述第一给水管(6)远离第一生态池塘(1)的一侧设置有曝气池(7),所述第一生态池塘(1)通过第一给水管(6)与曝气池(7)连通,所述曝气池(7)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给水管(8),所述第二给水管(8)远离曝气池(7)的一侧设置有沉淀井(9),所述曝气池(7)与沉淀井(9)通过第二给水管(8)连通,所述沉淀井(9)的内部设置有第三给水管(10),所述第二生态池塘(3)的内部设置有第三排水管(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异位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生态池塘(1),所述第一生态池塘(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排水管(2),所述第一排水管(2)远离第一生态池塘(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生态池塘(3),所述第一生态池塘(1)与第二生态池塘(3)通过第一排水管(2)连通,所述第二生态池塘(3)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排水管(4),所述第二生态池塘(3)与第一生态池塘(1)通过第二排水管(4)连通,所述第一生态池塘(1)和第二生态池塘(3)的内部均设置有给气管(5),所述给气管(5)上开设有给气孔,所述给气孔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给气孔线性阵列在给气管(5)上,所述第一生态池塘(1)远离第二生态池塘(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给水管(6),所述第一给水管(6)远离第一生态池塘(1)的一侧设置有曝气池(7),所述第一生态池塘(1)通过第一给水管(6)与曝气池(7)连通,所述曝气池(7)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给水管(8),所述第二给水管(8)远离曝气池(7)的一侧设置有沉淀井(9),所述曝气池(7)与沉淀井(9)通过第二给水管(8)连通,所述沉淀井(9)的内部设置有第三给水管(10),所述第二生态池塘(3)的内部设置有第三排水管(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污水异位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给气管(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一个所述给气管(5)通过固定柱固定连接在第一生态池塘(1)的内部,另一个所述给气管(5)通过固定柱固定连接在第二生态池塘(3)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愿愿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三本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