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楔形间隙的柱式冷却管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064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带楔形间隙的柱式冷却管束,包括塔体,所述塔体的内部设有安装架,所述冷却柱与圆环之间设有紧固组件。该带楔形间隙的柱式冷却管束,可通过圆环与套环的螺纹连接,以及圆杆与斜槽、圆环与滑杆的间隙配合,使得翅片式散热管束可与冷却柱快速安装,进而大大提升装配效率,提升安装便捷性,同时可快速分离,进而实现重复利用,可对不同尺寸的冷却柱进行夹持,使得提升翅片式散热管束的适用性,扩大适用范围,可通过楔形间隙的设置,可通过卡块与卡槽的卡接相连,以及开口与卡槽形状一致,使得安装架与塔体之间可实现快速拆装,降低拆装难度,提升拆装效率,且便于对翅片式散热管束等部件进行检修和维护,进而方便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楔形间隙的柱式冷却管束
本专利技术涉及带楔形间隙的柱式冷却管束
,具体为带楔形间隙的柱式冷却管束。
技术介绍
自然通风间接空冷塔,具有零蒸发水耗和零风机电耗的优良节水节能特性,已逐渐成为我国西北、华北等干旱缺水地区火电机组循环水的主要冷却装置。自然通风间接空冷塔,以下简称间冷塔,由散热器和塔筒组成,其中散热器为翅片式散热管束。翅片式散热管束可在塔筒下方沿间冷塔竖置布置周向组合成三角形冷却单元,也可在塔筒下方水平布置组合成A形框架冷却单元。现有技术中的带楔形间隙的柱式冷却管束在使用时,可通过圆环与套环的螺纹连接,以及圆杆与斜槽、圆环与滑杆的间隙配合,使得翅片式散热管束不可与冷却柱快速安装,装配效率低下,导致安装便捷性不佳,同时不可快速分离,无法实现重复利用,且不可对不同尺寸的冷却柱进行夹持,使得翅片式散热管束的适用性单一,适用范围受限,同时冷却柱冷却性能不佳,且空气与翅片式散热管束接触面积小,进而影响冷却效果,且整体不可实现快速拆装,拆装难度大,拆装效率低,不便于对翅片式散热管束等部件进行检修和维护,不方便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带楔形间隙的柱式冷却管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现有技术中的带楔形间隙的柱式冷却管束在使用时,可通过圆环与套环的螺纹连接,以及圆杆与斜槽、圆环与滑杆的间隙配合,使得翅片式散热管束不可与冷却柱快速安装,装配效率低下,导致安装便捷性不佳,同时不可快速分离,无法实现重复利用,且不可对不同尺寸的冷却柱进行夹持,使得翅片式散热管束的适用性单一,适用范围受限,同时冷却柱冷却性能不佳,且空气与翅片式散热管束接触面积小,进而影响冷却效果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带楔形间隙的柱式冷却管束,包括塔体,所述塔体的内部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外壁与塔体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安装架的内侧设有多个冷却柱,所述冷却柱的外壁间隙配合有圆环,所述圆环的外壁两侧分别固接有第一翅片式散热管束和第二翅片式散热管束,所述第一翅片式散热管束和第二翅片式散热管束之间设有楔形间隙,所述第一翅片式散热管束和第二翅片式散热管束的外壁与安装架的内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冷却柱与圆环之间设有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包括套环、圆杆、斜槽、滑杆、夹板和硅胶垫;所述套环的内壁与圆环的外壁螺纹连接,所述套环的正面固接有圆杆,所述圆杆的外壁通过斜槽间隙配合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外壁内侧与圆环的外壁间隙配合,所述滑杆的内端固接有夹板,所述夹板的内端固接有硅胶垫,所述硅胶垫的内端与冷却柱的外壁相抵紧。优选的,所述第一翅片式散热管束和第二翅片式散热管束呈环形等距饭分布。优选的,所述斜槽与圆杆构成滑动结构,且斜槽的宽度与圆杆的外径相匹配。优选的,所述安装架与塔体之间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圆环、开口、卡槽、卡块、第二圆环、端板、凸块、弹簧、滑块和竖槽;所述第一圆环的外壁与塔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圆环的内壁与安装架的外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圆环的正面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加工于第一圆环的内壁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圆环的下方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加工于第一圆环的底部左右两侧,所述卡槽的内壁嵌设有卡块,所述卡槽的内壁与卡块的外壁相卡接,所述卡块的内侧与安装架的外壁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圆环的下方设有第二圆环,所述第二圆环的外壁与塔体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圆环的内壁与安装架的外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圆环的下方设有端板,左侧的所述端板的左端与塔体的内壁左侧固定连接,右侧的所述端板的右端与塔体的内壁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端板的顶部与第二圆环的底部之间设有凸块,上方的所述凸块的顶部与第二圆环的底部固定连接,下方的所述凸块的底部与端板的顶部固定连接,同侧的所述凸块的内侧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外壁下方与端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内壁下方与下方的凸块的外壁间隙配合,所述弹簧的外壁上方与第二圆环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内壁上方与上方的凸块的外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圆环的外侧设有滑块,左侧的所述滑块的内端与第二圆环的左端固定连接,右侧的所述滑块的内端与第二圆环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块的外壁通过竖槽与塔体的内壁间隙配合。优选的,所述开口与卡槽的形状一致。优选的,所述卡块与卡槽构成卡接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带楔形间隙的柱式冷却管束,通过塔体、安装架、冷却柱、第一翅片式散热管束、第二翅片式散热管束、楔形间隙和紧固组件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可通过圆环与套环的螺纹连接,以及圆杆与斜槽、圆环与滑杆的间隙配合,使得翅片式散热管束可与冷却柱快速安装,进而大大提升装配效率,提升安装便捷性,同时可快速分离,进而实现重复利用;通过塔体、安装架、冷却柱、第一翅片式散热管束、第二翅片式散热管束、楔形间隙和紧固组件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可通过圆环与套环的螺纹连接,以及圆杆与斜槽、圆环与滑杆的间隙配合,使得夹板可随着套环的转动而滑动,进而可对不同尺寸的冷却柱进行夹持,使得提升翅片式散热管束的适用性,扩大适用范围。通过塔体、安装架、冷却柱、第一翅片式散热管束、第二翅片式散热管束、楔形间隙和紧固组件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可通过楔形间隙的设置,可对间冷塔冷却单元的空气入口区域进行优化,进而有效减小冷却单元内的低速空气涡流,避免冷却单元内一侧冷却柱冷却性能的降低,同时通过第一翅片式散热管束和第二翅片式散热管束的环形设置,使得空气可流经翅片式散热管束,进而增大接触面积,提升冷却效果。通过塔体、安装架、冷却柱、第一翅片式散热管束、第二翅片式散热管束、楔形间隙和连接组件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可通过卡块与卡槽的卡接相连,以及开口与卡槽形状一致,使得安装架与塔体之间可实现快速拆装,降低拆装难度,提升拆装效率,且便于对翅片式散热管束等部件进行检修和维护,进而方便人们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仰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安装架、第一圆环和开口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圆环、套环和圆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圆杆、滑杆和斜槽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中第二圆环、端板和凸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塔体,2、安装架,3、冷却柱,4、第一翅片式散热管束,5、第二翅片式散热管束,6、紧固组件,601、套环,602、圆杆,603、斜槽,604、滑杆,605、夹板,606、硅胶垫,7、连接组件,701、第一圆环,702、开口,703、卡槽,704、卡块,705、第二圆环,706、端板,707、凸块,708、弹簧,709、滑块,710、竖槽,8、楔形间隙,9、圆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技术保护点】
1.带楔形间隙的柱式冷却管束,包括塔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1)的内部设有安装架(2),所述安装架(2)的外壁与塔体(1)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安装架(2)的内侧设有多个冷却柱(3),所述冷却柱(3)的外壁间隙配合有圆环(9),所述圆环(9)的外壁两侧分别固接有第一翅片式散热管束(4)和第二翅片式散热管束(5),所述第一翅片式散热管束(4)和第二翅片式散热管束(5)之间设有楔形间隙(8),所述第一翅片式散热管束(4)和第二翅片式散热管束(5)的外壁与安装架(2)的内壁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带楔形间隙的柱式冷却管束,包括塔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1)的内部设有安装架(2),所述安装架(2)的外壁与塔体(1)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安装架(2)的内侧设有多个冷却柱(3),所述冷却柱(3)的外壁间隙配合有圆环(9),所述圆环(9)的外壁两侧分别固接有第一翅片式散热管束(4)和第二翅片式散热管束(5),所述第一翅片式散热管束(4)和第二翅片式散热管束(5)之间设有楔形间隙(8),所述第一翅片式散热管束(4)和第二翅片式散热管束(5)的外壁与安装架(2)的内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楔形间隙的柱式冷却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柱(3)与圆环(9)之间设有紧固组件(6);
所述紧固组件(6)包括套环(601)、圆杆(602)、斜槽(603)、滑杆(604)、夹板(605)和硅胶垫(606);
所述套环(601)的内壁与圆环(9)的外壁螺纹连接,所述套环(601)的正面固接有圆杆(602),所述圆杆(602)的外壁通过斜槽(603)间隙配合有滑杆(604),所述滑杆(604)的外壁内侧与圆环(9)的外壁间隙配合,所述滑杆(604)的内端固接有夹板(605),所述夹板(605)的内端固接有硅胶垫(606),所述硅胶垫(606)的内端与冷却柱(3)的外壁相抵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楔形间隙的柱式冷却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翅片式散热管束(4)和第二翅片式散热管束(5)呈环形等距饭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楔形间隙的柱式冷却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槽(603)与圆杆(602)构成滑动结构,且斜槽(603)的宽度与圆杆(602)的外径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楔形间隙的柱式冷却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2)与塔体(1)之间设有连接组件(7);
所述连接组件(7)包括第一圆环(701)、开口(702)、卡槽(703)、卡块(704)、第二圆环(705)、端板(706)、凸块(707)、弹簧(708)、滑块(709)和竖槽(710);
所述第一圆环(701)的外壁与塔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全刘改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佑觞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