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和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023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8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换热器,包括集气管、第一换热通路、第二换热支路、第三换热支路、第四换热支路和第五换热支路。其中,第一换热通路的第一换热支路的第一端与集气管的第一管口连接,第二端与第一分流元件连接;第二换热支路的第一端与集气管的第二管口连接,第二端与第一分流元件连接;第三换热支路的第一端与集气管的第三管口连接,第二端与第二分流元件连接;第四换热支路的第一端与集气管的第四管口连接,第二端与第一分流元件连接;第五换热支路的第一端与集气管的第五管口连接,第二端与第二分流元件连接。本申请提供的换热器,能够同时保证换热器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性能需求。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空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和空调
本申请涉及空调
,例如涉及一种换热器和空调。
技术介绍
现有空调产品机型多为分体结构,包括分设在室内的室内机和室外的室外机,其中,室内机的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由于是直接用于与对应侧环境进行热交换,因而是空调产品的关键设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的高低能够直接影响到空调的制冷、制热性能。为提高空调制冷运行时的制冷效率,部分换热器上会增设有过冷段,以利用过冷段延长高温冷媒在换热器内的流路路径的长度,从而达到充分换热的目的。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以室外换热器为例来说明,现有换热器通常采用分流管或者分流器进行分流设计,该种分流方式没有冷媒流向区分,在制冷运行和制热运行时虽然冷媒是经过同样的管路,但流向截然相反,在制冷运行时冷媒通过过冷段能够满足制冷运行需求,而在制热运行冷媒仍会经过过冷段,则会导致系统压损增大,使得空调系统整体换热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集气管;/n第一换热通路,包括一条或多条第一换热支路,所述第一换热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集气管的第一管口连接,第二端与第一分流元件连接;/n第二换热支路,第一端与所述集气管的第二管口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分流元件连接;/n第三换热支路,第一端与所述集气管的第三管口连接,第二端与第二分流元件连接;/n第四换热支路,第一端与所述集气管的第四管口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分流元件连接;/n第五换热支路,第一端与所述集气管的第五管口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分流元件连接;/n分流旁通管路,连接所述第一分流元件与所述第二分流元件;/n第一单向阀,设置于所述分流旁通管路,且,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气管;
第一换热通路,包括一条或多条第一换热支路,所述第一换热支路的第一端与所述集气管的第一管口连接,第二端与第一分流元件连接;
第二换热支路,第一端与所述集气管的第二管口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分流元件连接;
第三换热支路,第一端与所述集气管的第三管口连接,第二端与第二分流元件连接;
第四换热支路,第一端与所述集气管的第四管口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分流元件连接;
第五换热支路,第一端与所述集气管的第五管口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分流元件连接;
分流旁通管路,连接所述第一分流元件与所述第二分流元件;
第一单向阀,设置于所述分流旁通管路,且,导通方向限定为从所述第二分流元件流向所述第一分流元件;
第二单向阀,设置于所述集气管的第一管口与第二管口之间,且,导通方向限定为从所述第二管口流向所述第一管口;
第三单向阀,设置于所述集气管的第三管口与第四管口之间,且,导通方向限定为从所述第四管口流向所述第三管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向阀和第三单向阀将所述集气管从上至下分为第一集气管段、第二集气管段和第三集气管段,
其中,所述第一管口位于所述第一集气管段,所述第二管口和第三管口位于所述第二集气管段,所述第四管口和第五管口位于所述第三集气管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集气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兆乾马强滕兆龙王飞罗荣邦李辉增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