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隔热分气结构的燃烧体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烧器
,尤其涉及一种带隔热分气结构的燃烧体组件。
技术介绍
红外灶因其烹饪时较好的加热均匀性、其尾气中较低的CO排放、较好的抗风性能以及较高的热效率而在市场受到欢迎,但随着近些年大气式灶具热效率的提升,红外灶在热效率方面已经渐渐失去了优势。红外灶的传热方式以热辐射为主,燃烧板上表面燃烧温度近1000℃,而热辐射量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燃烧板下侧虽然温度相较上表面低一些,但金属燃烧板的下表面温度也有约600℃,也向炉头内部辐射了较多的热量,导致炉头温升较高,损失了较多的热量,从而限制了红外灶热效率的提升。在先申请的专利技术专利CN2020110384253提出了一种在分气盘上添加一层隔热板结构以减少燃烧板下侧的热量向炉头内部的辐射,降低了整机内部的温升,但是该专利存在如下不足:1、分气盘外侧面因为也吸收了燃烧板下侧的大量热量,导致燃气灶整机的盛液盘区域以及操控区域(旋钮或触摸屏区域)的温升很高,影响烹饪体验;2、由于分气盘外侧面吸收了大量热量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隔热分气结构的燃烧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分气盘(1),其底部设有若干供内环燃气通过的第一开孔(11)、及若干供外环燃气通过的第二开孔(12);/n隔热分气结构(2),其设置于所述分气盘(1)内并将所述分气盘(1)分为内分气腔(41)和外分气腔(42),至少部分所述隔热分气结构(2)构成所述外分气腔(42)和/或所述内分气腔(41)的底部,所述隔热分气结构(2)在构成所述外分气腔(42)底部的区域设有若干第一气孔(201)和/或在构成所述内分气腔(41)底部的区域设有若干第二气孔(202),所述内分气腔(41)通过所述第二气孔(202)连通所述第一开孔(1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隔热分气结构的燃烧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气盘(1),其底部设有若干供内环燃气通过的第一开孔(11)、及若干供外环燃气通过的第二开孔(12);
隔热分气结构(2),其设置于所述分气盘(1)内并将所述分气盘(1)分为内分气腔(41)和外分气腔(42),至少部分所述隔热分气结构(2)构成所述外分气腔(42)和/或所述内分气腔(41)的底部,所述隔热分气结构(2)在构成所述外分气腔(42)底部的区域设有若干第一气孔(201)和/或在构成所述内分气腔(41)底部的区域设有若干第二气孔(202),所述内分气腔(41)通过所述第二气孔(202)连通所述第一开孔(11),所述外分气腔(42)通过所述第一气孔(201)连通所述第二开孔(12),在所述外分气腔(42)的外环壁内侧和/或底部内侧设有反射层;
燃烧板(3),其设置于所述分气盘(1)上并覆盖所述内分气腔(41)和所述外分气腔(42)的顶部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隔热分气结构的燃烧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分气结构(2)包括具有若干所述第一气孔(201)的中隔热板(22)和分隔板(23),所述分隔板(23)的上端抵接所述燃烧板(3)的底部,下端连接或抵接所述分气盘位于所述第一开孔(11)与所述第二开孔(12)之间的底部,并且所述分隔板(23)将所述分气盘(1)分为所述内分气腔(41)和所述外分气腔(42),所述中隔热板(22)的径向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分隔板(23)并构成所述外分气腔(42)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隔热分气结构的燃烧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热板(22)为所述分隔板(23)的上端或中部一体朝外延伸形成,且所述中隔热板(22)的径向外侧抵接或连接所述分气盘(1)的外侧壁(13)中部或上端,所述外分气腔(42)为所述分隔板(23)、所述中隔热板(22)和所述外侧壁(13)位于所述中隔热板(22)上方的部分共同限定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隔热分气结构的燃烧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热板(22)的径向外侧、所述外侧壁(13)位于所述中隔热板(22)下方的部分和所述分气盘(1)的底部外侧共同限定出隔热腔(43),所述隔热腔(43)为密封腔或者连通所述外分气腔(4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隔热分气结构的燃烧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孔(201)为在竖直方向上倾斜的小孔;
或者,在所述第一气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凯,陈琦,潘叶江,
申请(专利权)人: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