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食用菌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2938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食用菌转运装置,包括桶体及设置在桶体开口端上的提手,其中桶体底部设置有L型出水管,所述桶体内由下往上依次设置有多组格板、导流斗、十字架及支撑板,所述格板设置在桶体内底壁并将其等分成多组蓄液单元,其中格板底部设置有连通其两侧蓄液单元的连通口,所述十字架四端均与桶体对应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其中十字架顶部中间处设置有螺杆,所述支撑板包括位于中间区域的圆形实心部分及位于实心部分外侧的一圈滤网部分,其中实心部分底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吸水填充层,其中吸水填充层及实心部分上均设置有用于螺杆穿过的通孔,且位于实心部分顶部的螺杆上螺接有盖母。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食用菌转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产品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食用菌转运装置。
技术介绍
双孢菇等菌类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清洗晾干或烘干,并进行包装售卖,当产品在清洗完毕后一般都是将其扔入身旁的桶体内,当桶体装满后将其提至下一工序进行加工,但是在逐渐将产品扔入桶体内将其填充满的过程中耗时较长,导致产品中夹杂的液体大部分会滴落、渗入并淤积在桶体底部,导致桶体底部的产品完全浸泡在液体中,而在将桶体提至下一设备处倒出进行加工时,淤积的液体会与产品一同倒出,其中倒出的液体不仅会对加工环境造成影响,并且由于产品较为湿润,导致其下一步的晾干或烘干工作耗时耗力。如公开号为CN209714415U的一种菌类产品转运装置,其虽然能解决上述问题,但也存在如下不足之处,如:产品上的液体会通过产品之间的间隙向下渗透并经筛板的通孔滴落在其下方的桶体内后,那么在桶体移动摇换时,位于桶体底部的液体也易于由于波动产生溅射,从而经筛板的通孔流入产品中,从而将产品打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食用菌转运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主要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食用菌转运装置,包括桶体及设置在桶体开口端上的提手,其中桶体底部设置有L型出水管,所述桶体内由下往上依次设置有多组格板、导流斗、十字架及支撑板;所述格板设置在桶体内底壁并将其等分成多组蓄液单元,其中格板底部设置有连通其两侧蓄液单元的连通口;所述导流斗为漏斗状结构,其中导流斗的最大开口端与桶体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十字架四端均与桶体对应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其中十字架顶部中间处设置有螺杆;所述支撑板包括位于中间区域的圆形实心部分及位于实心部分外侧的一圈滤网部分,其中实心部分顶部为向上拱起的弧形结构,且实心部分底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吸水填充层,其中吸水填充层及实心部分上均设置有用于螺杆穿过的通孔,且位于实心部分顶部的螺杆末端上螺接有盖母。优选地,所述吸水填充层材质为海绵,其中吸水填充层粘接固定在凹槽侧壁上。优选地,所述支撑板边沿紧贴在桶体内侧壁上,其中支撑板底部由十字架支撑固定。优选地,所述桶体底部边沿设置有支撑脚,其中出水管的长边端由相邻两组支撑脚之间穿过并延伸至桶体外侧,且出水管的出水端上还安装有控制阀。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由于网状部分与导流斗底端开口之间具有较高的高低落差,同时两者之间的水平间距也较大,那么即使导流斗下方桶体内淤积的液体发生晃动从其底部开口溅射起时,溅射液体也够不到滤网部分,更不要说通过滤网部分孔径接触到支撑板上方的产品,从而保证了产品的干燥度(减小了产品上所附着的液体量),方便了后续的加工工作。而当液体透过导流斗底部开口溅射起时,吸水填充层可将其挡住使其向下折向并掉落回流至蓄液单元内储存,或者吸水填充层吸收溅射液体防止其四溢或再次溅射,而在不使用时可通过拧下盖母将支撑板从桶体内抽出,并对支撑板底部的吸水填充层进行更换或者除水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格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中:1、桶体,2、出水管,3、格板,4、导流斗,5、十字架,6、支撑板,61、实心部分,62、滤网部分,7、蓄液单元,8、连通口,9、螺杆,10、凹槽,11、吸水填充层,12、盖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食用菌转运装置,包括桶体1及设置在桶体1开口端上的提手,其中桶体1底部设置有L型出水管2,该桶体1底部边沿设置有支撑脚,并且出水管2的长边端由相邻两组支撑脚之间穿过并延伸至桶体外侧,而出水管2的出水端上还安装有控制阀。如图1所示,在桶体1内由下往上依次设置有多组格板3、导流斗4、十字架5及支撑板6,该十字架5四端均与桶体1对应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其中十字架5顶部中间处设置有螺杆9,而支撑板6位于十字架5上方由其支撑固定,并且支撑板6边沿紧贴在桶体1内侧壁上,使得支撑板6可从桶体1内取出或放入,并且在十字架5下方的导流斗4为漏斗状结构,其中导流斗4的最大开口端与桶体1内侧壁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支撑板6包括位于中间区域的圆形实心部分61及位于实心部分61外侧的一圈滤网部分62,其中实心部分61顶部为向上拱起的弧形结构,且实心部分61底部设置有凹槽10,所述凹槽10内设置有吸水填充层11,其中吸水填充层11及实心部分61上均设置有用于螺杆9穿过的通孔,且位于实心部分61顶部的螺杆9末端上螺接有盖母12。所述吸水填充层11材质为海绵,其中吸水填充层11粘接固定在凹槽10侧壁上。那么通过盖母12与螺杆9螺接的方式将支撑板6锁紧固定在十字架5顶部的桶体1内以防止其脱落,当将食用菌放置在支撑板6上方的桶体1内后,产品上的液体会通过产品之间的间隙向下渗透并经支撑板6中滤网部分62的孔径滴落在导流斗5上,在上述过程中支撑板6上方的滴落液体易于沿其弧形结构的弧形面流向其边缘的滤网部分62处,并经滤网部分62孔径滴落在导料斗5上,防止液体淤积在支撑板6顶部浸泡食用菌,同时滴落在导料斗5上的液体沿其斜面流下并通过其底部最小开口流至其下方的桶体1内淤积,导致支撑板6上方的产品不会与过滤所得并淤积在导流斗5下方的淤积液体接触,保证了产品的干燥度(减小了产品上所附着的液体量),方便了后续的加工工作。同时在格板3设置在桶体1内底壁并将其等分成多组蓄液单元7,其中格板3底部设置有连通其两侧蓄液单元7的连通口8,那么淤积在桶体1底部的液体可通过连通口8流通并逐渐填充各个蓄液单元7,同时通过格板3防止淤积在桶体1底部各个蓄液单元7内的液体表面发生较大的波动,并且在通过出水管2排出桶体1底部液体时,各个蓄液单元7内的液体可通过连通口8流通并最终流入出水管2内排出。本实施例中由于网状部分62与导流斗4底端开口之间具有较高的高低落差,同时两者之间的水平间距也较大,那么即使导流斗4下方桶体1内淤积的液体发生晃动从其底部开口溅射起时,溅射液体也够不到滤网部分62,更不要说通过滤网部分62孔径接触到支撑板6上方的产品,从而保证了产品的干燥度(减小了产品上所附着的液体量),方便了后续的加工工作。而当液体透过导流斗4底部开口溅射起时,吸水填充层11可将其挡住使其向下折向并掉落回流至蓄液单元7内储存,或者吸水填充层11吸收溅射液体防止其四溢或再次溅射,而在不使用时可通过拧下盖母12将支撑板6从桶体1内抽出,并对支撑板6底部的吸水填充层11进行更换或者除水工作。以上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食用菌转运装置,包括桶体及设置在桶体开口端上的提手,其中桶体底部设置有L型出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内由下往上依次设置有多组格板、导流斗、十字架及支撑板;/n所述格板设置在桶体内底壁并将其等分成多组蓄液单元,其中格板底部设置有连通其两侧蓄液单元的连通口;/n所述导流斗为漏斗状结构,其中导流斗的最大开口端与桶体内侧壁固定连接;/n所述十字架四端均与桶体对应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其中十字架顶部中间处设置有螺杆;/n所述支撑板包括位于中间区域的圆形实心部分及位于实心部分外侧的一圈滤网部分,其中实心部分顶部为向上拱起的弧形结构,且实心部分底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吸水填充层,其中吸水填充层及实心部分上均设置有用于螺杆穿过的通孔,且位于实心部分顶部的螺杆末端上螺接有盖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食用菌转运装置,包括桶体及设置在桶体开口端上的提手,其中桶体底部设置有L型出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内由下往上依次设置有多组格板、导流斗、十字架及支撑板;
所述格板设置在桶体内底壁并将其等分成多组蓄液单元,其中格板底部设置有连通其两侧蓄液单元的连通口;
所述导流斗为漏斗状结构,其中导流斗的最大开口端与桶体内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十字架四端均与桶体对应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其中十字架顶部中间处设置有螺杆;
所述支撑板包括位于中间区域的圆形实心部分及位于实心部分外侧的一圈滤网部分,其中实心部分顶部为向上拱起的弧形结构,且实心部分底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吸水填充层,其中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洪富
申请(专利权)人:信丰茂旺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