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压式包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2889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挤压式包装结构,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第一端具有出口,所述管体的第二端封装;设置于所述管体内部的内胆薄膜,所述内胆薄膜的内腔与所述管体的内腔相互独立,且所述内胆薄膜的出口处贴合在所述管体的出口内壁;所述内胆薄膜沿所述管体第二端至第一端的方向包括依次连接的贴合段和收缩段,所述内胆薄膜的贴合段与所述管体的内壁贴合,所述内胆薄膜的收缩段与所述管体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内胆薄膜的设置,可以引导膏状体沿内胆薄膜的内壁流动,以避免膏状体残留在管体的第一端角落内,内胆薄膜的收缩段与管体内壁之间的间隙内不会再残存膏状体,最终实现了减少残存的在挤压包装结构内的膏状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挤压式包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包装设计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挤压式包装结构。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传统的膏状体包装方式,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都很常见。在使用末期阶段,对使用者来说,留存的膏状体挤出困难,需要使用很大力气,或将外包装扭结、变形,以使得最后部分的膏状体尽可能多的被挤出,最后残存的膏状体随包装会一起丢弃。因此,传统的膏状体包装残存的膏状体量越多,造成的浪费越大,尤其对于价值较高的膏状体产品,更加浪费。而且,传统的膏状体包装尾部的直边封装,也会在两侧的外边缘形成锋利的尖角,容易刮伤操作者(使用者),造成安全隐患,或对儿童造成潜在的危险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挤压式包装结构,该挤压式包装结构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减少最后残存的在挤压包装结构内的膏状体。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挤压式包装结构,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第一端具有出口,所述管体的第二端封装;设置于所述管体内部的内胆薄膜,所述内胆薄膜的内腔与所述管体的内腔相互独立,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挤压式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管体(1),所述管体(1)的第一端具有出口,所述管体(1)的第二端封装;/n设置于所述管体(1)内部的内胆薄膜(2),所述内胆薄膜(2)的内腔与所述管体(1)的内腔相互独立,且所述内胆薄膜(2)的出口处贴合在所述管体(1)的出口内壁;/n所述内胆薄膜(2)沿所述管体(1)第二端至第一端的方向包括依次连接的贴合段(2a)和收缩段(2b),所述内胆薄膜(2)的贴合段(2a)与所述管体(1)的内壁贴合,所述内胆薄膜(2)的收缩段(2b)与所述管体(1)内壁之间具有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挤压式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体(1),所述管体(1)的第一端具有出口,所述管体(1)的第二端封装;
设置于所述管体(1)内部的内胆薄膜(2),所述内胆薄膜(2)的内腔与所述管体(1)的内腔相互独立,且所述内胆薄膜(2)的出口处贴合在所述管体(1)的出口内壁;
所述内胆薄膜(2)沿所述管体(1)第二端至第一端的方向包括依次连接的贴合段(2a)和收缩段(2b),所述内胆薄膜(2)的贴合段(2a)与所述管体(1)的内壁贴合,所述内胆薄膜(2)的收缩段(2b)与所述管体(1)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式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薄膜(2)的收缩段(2b)沿远离所述贴合段(2a)的方向逐渐向所述管体(1)的轴线靠近收缩。


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会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铁路信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