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节能化的智能型加工车间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工业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节能化的智能型加工车间。
技术介绍
在智能型加工车间中使用水往往都是通过地下水或者自来水厂的水供应,浪费水资源,且使用水时需要大量用水,使用不同温度的水,水管往往顺着车间墙面通入其内部,在使用时直接使用,但长时间通水造成车间内部环境较湿,尤其时车间顶部,容易发霉,影响工作环境。现有技术中也有使用收集雨水进行利用的方式,但收集雨水往往通过设置在车间一侧的雨水桶进行收集,较为占用地面空间,且收集的雨水量少,且雨水桶长时间存储雨水容易出现发霉现象。为此我们提供一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节能化的智能型加工车间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节能化的智能型加工车间,包括可接收雨水的漏孔,所述漏孔贯穿于车间顶的上下表面,所述车间顶的内部设有与漏孔连通的并用于收集从漏孔处接收的雨水的雨水腔,在第一水管中接入外部的水管时可利用加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节能化的智能型加工车间,包括车间墙体以及车间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可接收雨水的漏孔,所述漏孔贯穿于车间顶的上下表面,所述车间顶的内部设有与漏孔连通的并用于收集从漏孔处接收的雨水的雨水腔,所述雨水腔的下端设置有隔热板,隔热板的下方将雨水腔的内部隔离呈加热水腔,隔热板上设置有将雨水腔中雨水排入加热水腔中的流通孔,所述加热水腔中设置有可将其内部雨水加热的加热单元,所述车间顶的底部设置有多组分别连通雨水腔与加热水腔内部的第二水管和第一水管,在第一水管中接入外部的水管时可利用加热水腔中被加热的雨水,在第二水管上接入外部的水管时可利用雨水腔中的雨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节能化的智能型加工车间,包括车间墙体以及车间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可接收雨水的漏孔,所述漏孔贯穿于车间顶的上下表面,所述车间顶的内部设有与漏孔连通的并用于收集从漏孔处接收的雨水的雨水腔,所述雨水腔的下端设置有隔热板,隔热板的下方将雨水腔的内部隔离呈加热水腔,隔热板上设置有将雨水腔中雨水排入加热水腔中的流通孔,所述加热水腔中设置有可将其内部雨水加热的加热单元,所述车间顶的底部设置有多组分别连通雨水腔与加热水腔内部的第二水管和第一水管,在第一水管中接入外部的水管时可利用加热水腔中被加热的雨水,在第二水管上接入外部的水管时可利用雨水腔中的雨水;
所述车间顶的上方为V字形壳体,V字形壳体的一端通过驱动装置可转动的设置在车间墙体的上方,当驱动装置驱动V字形壳体打开时而对车间顶和雨水腔的内部进行自然晾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节能化的智能型加工车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在车间墙体上方的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的端部传动连接有固定在V字形壳体一侧的驱动转轴,V字形壳体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密封贴合在车间墙体上表面的第一橡胶密封垫,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吸附固定在车间墙体上表面的磁性吸块,所述磁性吸块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密封贴合在车间墙体上方的第二橡胶密封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节能化的智能型加工车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漏孔呈下端开口大的梯形槽体结构,漏孔在车间顶的上表面设置有多组,所述V字形壳体底部固定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新良,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维嵩生产力促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