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既有建筑深基坑的降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2701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既有建筑深基坑的降水方法,包括步骤:S1、将总水域分隔为一级水域和二级水域;S2、将二级水域的水位降至第一预设高度;S3、将二级水域分隔为第一水域和第二水域;S4、将第二水域的水位降至第二预设高度。本申请中,在既有建筑深基坑缺少止水措施的情况下,通过阶梯式环形封闭布置的轻型真空井来截水,通过降水管井来降水组合设置,以单纯的降水措施进行既有建筑深基坑地下水控制,使地下水位控制到开挖面以下。确保了深基坑安全与既有建筑改造的顺利进行,解决了改造工程深基坑地下障碍物处理难、止水帷幕施工难的问题,节约了施工成本,也实现了地下水控制的绿色施工,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既有建筑深基坑的降水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既有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既有建筑深基坑的降水方法。
技术介绍
地下水的有效控制是进行深基坑地下室施工的前提保障。随着绿色建造技术的发展及建筑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国内掀起了一波既有建筑改造热潮。对于大型改造工程通常涉及地下室改造,而改造的首要前提是做好既有地下室深基坑的地下水控制。较常规新建深基坑“先止水→再降水”成熟的地下水控制技术而言,既有建筑深基坑施工往往面临地下回填障碍物多、地下水文条件受既有基础结构影响而变得复杂不规律等难题,由此导致止水帷幕成形质量极差甚至难以施工形成止水效果以及基础底板下吸附渗流难以控制等问题。如何在缺少“止水”措施的前提下,单纯依靠“降水”措施完成复杂水文条件下的地下水控制,事关深基坑安全及既有建筑改造能否顺利推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既有建筑深基坑的降水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既有建筑深基坑降水困难等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既有建筑深基坑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既有建筑深基坑的降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nS1、将总水域分隔为一级水域和二级水域;其中,在既有建筑的外周设置一级止水屏障,将一级止水屏障以外的区域标定为一级水域,将一级止水屏障以内的区域标定为二级水域;/nS2、将二级水域的水位降至第一预设高度;其中,在一级止水屏障与既有建筑之间设置若干第一降水管井,若干第一降水管井将二级水域中的水抽离到水位降至第一预设高度;/nS3、将二级水域分隔为第一水域和第二水域;其中,在二级水域内设置二级止水屏障,将一级止水屏障与二级止水屏障之间的区域标定为第一水域,将二级止水屏障以内的区域标定为第二水域;/nS4、将第二水域的水位降至第二预设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既有建筑深基坑的降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将总水域分隔为一级水域和二级水域;其中,在既有建筑的外周设置一级止水屏障,将一级止水屏障以外的区域标定为一级水域,将一级止水屏障以内的区域标定为二级水域;
S2、将二级水域的水位降至第一预设高度;其中,在一级止水屏障与既有建筑之间设置若干第一降水管井,若干第一降水管井将二级水域中的水抽离到水位降至第一预设高度;
S3、将二级水域分隔为第一水域和第二水域;其中,在二级水域内设置二级止水屏障,将一级止水屏障与二级止水屏障之间的区域标定为第一水域,将二级止水屏障以内的区域标定为第二水域;
S4、将第二水域的水位降至第二预设高度;其中,在第二水域内设置有若干第二降水管井,若干第二降水管井将第二水域中的水抽离到水位降至第二预设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深基坑的降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一级止水屏障包括若干第一真空轻型井,若干第一真空轻型井均匀分布于既有建筑的外周,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瑞郭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