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品纱线辅助染色装置以及染色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2655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样品纱线辅助染色装置以及染色方法。该辅助染色装置包括绕纱件、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第一勾纱件以及第二勾纱件。绕纱件用于卷绕样品纱线,绕纱件为中空结构,且绕纱件的侧壁贯穿有用于供染液通过的染液通道。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分别可转动连接于绕纱件的两端。第一勾纱件固定于第一弹性件的远离绕纱件的一端,第二勾纱件固定于第二弹性件的远离绕纱件的一端,第一勾纱件和第二勾纱件能够相互配合以用于勾住样品纱线的两端。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辅助染色装置能够降低纱线染色之后发生形变的风险,还能够有效提高样品纱线的制备效率,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样品纱线辅助染色装置以及染色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纱线染色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样品纱线辅助染色装置以及染色方法。
技术介绍
纺织过程中,在订单引进或者大货交付之前往往需要通过相应的样品纱线来展示染色效果。通常情况下,传统的方法将纱线以筒子纱的形式收卷成型,然后以筒子纱作为样品纱线进行染色效果展示。然而筒子纱的成型需要较为复杂的设备和工艺,比如需要使用络筒设备以及相适配的络筒工艺等。这样会导致样品纱线的生成速率变慢。尤其是当需要多个样品纱线进行对比时,采用传统的方法会花费较多的时间来制备样品纱线,导致样品纱线的交付周期变长,进而会延长订单引进或者大货交付等项目的时间周期,不利于高效生产。另外,纱线在染色过程中会发生张力变化的问题,传统的方法容易出现纱线变形,这样会导致样品纱线的品质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样品纱线辅助染色装置以及染色方法。采用所述样品纱线辅助染色装置能够快制备样品纱线且能够降低样品纱线在染色过程发生形变的风险。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样品纱线辅助染色装置,包括绕纱件、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第一勾纱件以及第二勾纱件;所述绕纱件用于卷绕样品纱线,所述绕纱件为中空结构,且所述绕纱件的侧壁贯穿有用于供染液通过的染液通道;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别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绕纱件的两端;所述第一勾纱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远离所述绕纱件的一端,所述第二勾纱件固定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远离所述绕纱件的一端,所述第一勾纱件和所述第二勾纱件能够相互配合以用于勾住所述样品纱线的两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绕纱件的侧壁设有多个通孔以形成多个所述染液通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孔径为0.3cm~0.5c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绕纱件为圆柱形,所述绕纱件的内径为3cm~6c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绕纱件的壁厚为1cm~1.5c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绕纱件的轴向长度为10cm~15c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染色装置还包括第一安装环;所述第一安装环固定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远离所述第一勾纱件的一端,所述第一安装环穿设于所述绕纱件的侧壁以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弹性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染色装置还包括第二安装环;所述第二安装环固定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远离所述第二勾纱件的一端,所述第二安装环穿设于所述绕纱件的侧壁以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种样品纱线染色方法,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辅助染色装置,所述染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样品纱线的一端勾于所述第一勾纱件上,然后将所述样品纱线卷绕在所述绕纱件上,再将所述样品纱线的另一端勾于所述第二勾纱件上,得到待染件;将所述待染件浸没于染液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样品纱线在所述绕纱件上的卷绕层数为1层~5层。本专利技术中的样品纱线辅助染色装置包括绕纱件、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第一勾纱件以及第二勾纱件。绕纱件用于卷绕样品纱线,绕纱件为中空结构,且绕纱件的侧壁贯穿有用于供染液通过的染液通道。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分别可转动连接于绕纱件的两端。第一勾纱件固定于第一弹性件的远离绕纱件的一端,第二勾纱件固定于第二弹性件的远离绕纱件的一端,第一勾纱件和第二勾纱件能够相互配合以用于勾住样品纱线的两端。在本专利技术中,专利技术人对样品纱线的染色过程、染色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巧妙地设计了一种样品纱线辅助染色装置。该辅助染色装置以中空结构且侧壁设有染液通道的绕纱件为主体,在绕纱件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并且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勾纱件和第二勾纱件。使用该辅助染色装置时,将样品纱线的一端勾于第一勾纱件上,然后将样品纱线卷绕在绕纱件上,再将样品纱线的另一端勾于第二勾纱件上,得到待染件。然后将待染件浸没于染液中进行染色。在染色过程中,染液通过绕纱件上的染液通道进行内外交互,以提高样品纱线的染色均匀性。另外,由于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分别可转动连接于绕纱件的两端,在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在染色过程中可以对样品纱线施加多方位的拉力,能够有效降低样品纱线在染色过程发生形变的风险,保持样品纱线的品质。同时,由于样品纱线染色之后纱线所处的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纱线也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形变,采用本专利技术中的辅助染色装置还能够降低纱线染色之后发生形变的风险,提高样品纱线的品质。进一步地,采用本专利技术中的辅助染色装置,工作人员只需要将样品纱线的一端勾于第一勾纱件上,然后将样品纱线卷绕在绕纱件上,再将样品纱线的另一端勾于第二勾纱件上,就能够得到相应的待染件,不需要采用复杂的络筒设备和络筒工艺。这样操作简单易行,能够有效提高样品纱线的制备效率,缩短订单引进或者大货交付等项目的时间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为客户快速提供相应的样品纱线,为新客户的引进争取时间,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样品纱线辅助染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说明:100、样品纱线辅助染色装置;101、绕纱件;1011、染液通道;102、第一弹性件;103、第一勾纱件;104、第一安装环;105、第二弹性件;106、第二勾纱件;107、第二安装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中采用术语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中采用术语“中心”、“上”、“下”、“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应当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当两个元件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时,同样可以认为该两个元件是“连接”关系。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样品纱线辅助染色装置100,该辅助染色装置包括绕纱件101、第一弹性件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样品纱线辅助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绕纱件、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第一勾纱件以及第二勾纱件;/n所述绕纱件用于卷绕样品纱线,所述绕纱件为中空结构,且所述绕纱件的侧壁贯穿有用于供染液通过的染液通道;/n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别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绕纱件的两端;/n所述第一勾纱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远离所述绕纱件的一端,所述第二勾纱件固定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远离所述绕纱件的一端,所述第一勾纱件和所述第二勾纱件能够相互配合以用于勾住所述样品纱线的两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样品纱线辅助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绕纱件、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第一勾纱件以及第二勾纱件;
所述绕纱件用于卷绕样品纱线,所述绕纱件为中空结构,且所述绕纱件的侧壁贯穿有用于供染液通过的染液通道;
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别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绕纱件的两端;
所述第一勾纱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远离所述绕纱件的一端,所述第二勾纱件固定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远离所述绕纱件的一端,所述第一勾纱件和所述第二勾纱件能够相互配合以用于勾住所述样品纱线的两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品纱线辅助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纱件的侧壁设有多个通孔以形成多个所述染液通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样品纱线辅助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孔径为0.3cm~0.5c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品纱线辅助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纱件为圆柱形,所述绕纱件的内径为3cm~6c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样品纱线辅助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纱件的壁厚为1cm~1.5c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海荣汪年安胡广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