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湿导温芯吸性聚酯纤维的制造方法,采用多弧“十”字形喷丝孔;多弧“十”字形包含四叶,分别为叶I、叶II、叶III和叶IV;叶I由两条线段和一条优弧围成,两条线段相互平行且两端齐平,两条线段的一端为m端,另一端为n端,两条线段的m端通过所述优弧连接;设过所述优弧对应的圆的圆心同时与两条线段等间距排列的直线为线L,线L上位于叶I外部且靠近n端的一点为点O;叶II、叶III和叶IV分别对应由叶I环绕点O旋转90°、180°和270°形成;工艺流程包括卷绕工序;卷绕机内设有梳形分丝器,梳形分丝器瓷件为“∝”形瓷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在纺丝时会产生大量断丝和毛丝的问题以及丝束经过梳形分丝器瓷件时容易跳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湿导温芯吸性聚酯纤维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功能聚酯纤维
,涉及一种导湿导温芯吸性聚酯纤维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化纤行业,“十”字形异形纤维的后道产品有非常好的吸湿排汗性能,吸湿排汗是利用物理方法使涤纶纤维表面产生具有毛细效应的微细沟槽,汗水从而经芯吸、扩散、传输等作用,迅速移至织物的表面并快速挥发,从而保持人体皮肤的干爽感。但市场上的“十”字形异形纤维的生产工艺基本采用普通“十”字形喷丝孔喷丝板,会给后道加工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用这样的喷丝孔纺丝,在纺丝工序中,特别是在拉伸工序中,会产生大量断丝和毛丝,不利于生产和品质的提高,而且所得纤维的异形度低。长丝生产中在过导丝盘前,需要一定张力集束并把丝束分开,这时候主要靠一个叫做梳形分丝器的部件进行,而梳形分丝器是由一个8到12个瓷件与金属板组成的。现有的梳形分丝器瓷件为一种“U”形瓷件,特点是结构简单易分丝,缺点为结构比较薄弱容易损坏,对丝束的束缚性较差,容易在纺丝飘丝、卷绕切换时产生跳丝现象,从而导致分错丝、断头等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导湿导温芯吸性聚酯纤维的制造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导湿导温芯吸性聚酯纤维的制造方法,采用多弧“十”字形喷丝孔;多弧“十”字形包含四叶,分别为叶I、叶II、叶III和叶IV;叶I由两条线段和一条优弧围成,两条线段相互平行且两端齐平,两条线段的一端为m端,另一端为n端,两条线段的m端通过所述优弧连接;设过所述优弧对应的圆的圆心同时与两条线段等间距排列的直线为线L,线L上位于叶I外部且靠近n端的一点为点O;叶II、叶III和叶IV分别对应由叶I环绕点O旋转90°、180°和270°形成。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现有技术在纺丝工序中,特别是在拉伸工序中,会产生大量断丝和毛丝,不利于生产和品质的提高,而且所得纤维的异形度低,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喷丝孔为多弧“十”字形,现有技术的喷丝孔为普通“十”字形,多弧“十”字形与普通“十”字形的主要区别在于各叶的末端形状,多弧“十”字形中各叶的末端形状为优弧,普通“十”字形中各叶的末端形状为劣弧,利用普通“十”字形喷丝孔纺丝时,熔体经过喷丝孔时在各叶的末端容易发生熔体破裂现象,丝上产生鳞状条纹,以至飘丝、断丝现象发生,成品丝也会因此出现毛丝现象,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多弧“十”字形中各叶的末端形状设置为优弧避免了熔体破裂,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多弧“十”字形喷丝孔使得纤维截面异形化,达到了毛细管的作用,一方面使织物通过纤维上或纤维间的毛细通道利用虹吸毛管现象将汗水排出,即芯吸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纤维截面的异形化而增加了纤维的空间,从而具有干爽导湿导温性能,芯吸作用越大,导湿导温性能愈好。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如上所述的一种导湿导温芯吸性聚酯纤维的制造方法,多弧“十”字形中相邻两叶中距离最近的两条线段通过1/4圆弧连接,能够进一步避免发生熔体破裂现象,1/4圆弧对应的圆心为多弧“十”字形中相邻两叶中距离最近的两条线段延长线的交点。如上所述的一种导湿导温芯吸性聚酯纤维的制造方法,线L与叶I的交点以及线L与叶III的交点之间的距离为a;叶I中两条线段的间距为b;所述优弧对应的圆的直径为c;a为0.60mm,b为0.05~0.06mm,c为0.07~0.09mm,为保证一定的弧度,c值比b值大0.02~0.03mm。如上所述的一种导湿导温芯吸性聚酯纤维的制造方法,同一喷丝板上多弧“十”字形喷丝孔的数量为48、72、96或144,喷丝孔的数量一般都是6的倍数,主要是为了降低喷丝板的设计难度。如上所述的一种导湿导温芯吸性聚酯纤维的制造方法,喷丝板包括喷丝板本体;喷丝板本体上的喷丝孔道由导孔、底孔和喷丝孔顺序连接而成,底孔的纵截面呈双曲线形,可提高熔体的剪切速率,聚酯熔体是切力变稀流体,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熔体的表观粘度下降,从流变学的角度,剪切速率的增加提高了熔体的流动性,有利于纺丝。如上所述的一种导湿导温芯吸性聚酯纤维的制造方法,喷丝板本体的进料面上设有呈矩阵型排列的多条沟槽,每条沟槽同时与多个导孔连通,沟槽可以使熔体顺着沟槽均匀流入各个喷丝孔中,同时矩阵型的排列也有利于丝条热量的散发。如上所述的一种导湿导温芯吸性聚酯纤维的制造方法,工艺流程为:聚酯熔体输送至纺丝箱体→计量泵计量→多弧“十”字形喷丝孔挤出→冷却→集束上油→卷绕。如上所述的一种导湿导温芯吸性聚酯纤维的制造方法,冷却为环吹风冷却,工艺参数为:冷却风的温度19~22℃,冷却风的相对湿度70%~80%,单个纺位的风压25~35Pa。如上所述的一种导湿导温芯吸性聚酯纤维的制造方法,卷绕的速度为2400~2600m/min;卷绕采用卷绕机,卷绕机内依次设有梳形分丝器、第一导丝盘、网络器、第二导丝盘、压力辊以及与压力辊相互配合使用的卷绕辊;梳形分丝器瓷件为“∝”形瓷件,“∝”形为一直线的两自由段相互靠拢后交叉形成的形状,两自由段不相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丝束经过现有技术的梳形分丝器瓷件(“U”形瓷件)时的接触点在“U”形底端,“U”形开口较大,对丝束的束缚性较差,纺丝飘丝、卷绕切换时“U”形瓷件内的丝束极易产生跳动现象,从而跳出“U”形瓷件,导致卷绕不能正常进行,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梳形分丝器瓷件为“∝”形瓷件,“∝”形为一直线的两自由段相互靠拢后交叉形成的形状,两自由段不相交,丝束经过梳形分丝器瓷件(“∝”形瓷件)时的接触点在“∝”形底端,“∝”形开口紧缩,对丝束的束缚性较好,纺丝飘丝、卷绕切换时“∝”瓷件内的丝束难以跳出“∝”瓷件,保证了卷绕的正常进行。试验表明,将梳形分丝器瓷件由“U”形瓷件改为“∝”形瓷件后,丝束跳出梳形分丝器的现象消失。如上所述的一种导湿导温芯吸性聚酯纤维的制造方法,导湿导温芯吸性聚酯纤维的断丝率为1.5%~2.5%(现有技术为3%~5%),毛丝率为0.3%~0.5%(现有技术为0.5%~0.7%),异形度为62%~65%(现有技术为55%~60%),纤维的异形度越大,吸湿排汗性能越好,孔数越多(48、72、96、144)蓬松性、透气性能越好。断丝率为一天断头重量与一天总产量的比值;毛丝率是指毛丝锭位的重量与总产量的比值;异形度的计算方法为:包含异形纤维截面的最小圆面积与异形纤维截面面积的差值对包含异形纤维截面的最小圆面积的百分比。本专利技术针对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导湿导温芯吸性聚酯纤维的生产设备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本专利技术可提高纤维的异形度,减少后道加工中的断丝和毛丝现象,同时本专利技术保证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对丝束的束缚,防止在纺丝飘丝、卷绕切换时产生跳丝现象,避免导致分错丝、断头等情况。本专利技术制造导湿导温芯吸性聚酯纤维采用的生产设备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纺丝箱体、环吹风冷却装置、上油装置、纺丝甬道和卷绕机,纺丝箱体内设有计量泵和纺丝组件,所述纺丝组件底部设置喷丝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湿导温芯吸性聚酯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多弧“十”字形喷丝孔;多弧“十”字形包含四叶,分别为叶I、叶II、叶III和叶IV;叶I由两条线段和一条优弧围成,两条线段相互平行且两端齐平,两条线段的一端为m端,另一端为n端,两条线段的m端通过所述优弧连接;设过所述优弧对应的圆的圆心同时与两条线段等间距排列的直线为线L,线L上位于叶I外部且靠近n端的一点为点O;叶II、叶III和叶IV分别对应由叶I环绕点O旋转90°、180°和270°形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湿导温芯吸性聚酯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多弧“十”字形喷丝孔;多弧“十”字形包含四叶,分别为叶I、叶II、叶III和叶IV;叶I由两条线段和一条优弧围成,两条线段相互平行且两端齐平,两条线段的一端为m端,另一端为n端,两条线段的m端通过所述优弧连接;设过所述优弧对应的圆的圆心同时与两条线段等间距排列的直线为线L,线L上位于叶I外部且靠近n端的一点为点O;叶II、叶III和叶IV分别对应由叶I环绕点O旋转90°、180°和270°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湿导温芯吸性聚酯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多弧“十”字形中相邻两叶中距离最近的两条线段通过1/4圆弧连接,1/4圆弧对应的圆心为多弧“十”字形中相邻两叶中距离最近的两条线段延长线的交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导湿导温芯吸性聚酯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线L与叶I的交点以及线L与叶III的交点之间的距离为a;叶I中两条线段的间距为b;所述优弧对应的圆的直径为c;a为0.60mm,b为0.05~0.06mm,c为0.07~0.09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湿导温芯吸性聚酯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同一喷丝板上多弧“十”字形喷丝孔的数量为48、72、96或14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湿导温芯吸性聚酯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喷丝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金广,蔡瑞,张秉怀,郭建洋,赵慧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德力化纤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