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少炼钢转炉出钢过程中下渣量的装置、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转炉冶炼
,具体提供了一种减少炼钢转炉出钢过程中下渣量的装置以及减少下渣量的方法。
技术介绍
炼钢转炉出钢过程中的氧化性炉渣对钢水质量影响巨大,在转炉出钢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挡渣操作,不仅可以减少钢水回磷,提高合金收得率,还能减少钢中夹杂物,提高钢水清洁度,并可减少钢包粘渣,延长钢包使用寿命,还可为钢水精炼提供良好的条件。为了不断提高钢水质量,满足用户对钢材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减少转炉出钢时的下渣量成为改善钢水质量的重要手段。转炉出钢时,随着钢水面的下降,当钢水深度低于某一临界值时,在出钢口上方会形成漏斗状的旋涡,部分渣子在钢水出完以前就由出钢口流出,这是渣、钢分离不清的根本原因。目前的挡渣技术主要有挡渣球、挡渣塞、气动挡渣、滑板挡渣等,挡渣球和挡渣塞是利用其密度大于炉渣而小于钢水,使其附在渣钢界面处,钢水临近出完时将出钢口堵住而阻挡炉渣流出,这种方法可以部分抑制转炉内出钢时形成的漩涡卷渣,但这种方法对球、塞的密度要求要恰当,出钢口要维护好保持圆形,放球的位置要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少炼钢转炉出钢过程中下渣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炉、转炉出钢口及气源结构;/n转炉,内壁上设有具有厚度的炉衬,所述炉衬上砌有工作层砖;/n出钢口,设置在转炉底部,出钢口设置具有厚度的耐材管,该耐材管壁内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进气长孔,底部设有一环形气室,所述多个进气长孔的底端分别与该环形气室连通;/n气源结构,包括一主管道,该主管道一端与环形气室连通,另一端具有两个分支管道,分别连接一氮气源及一氩气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少炼钢转炉出钢过程中下渣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炉、转炉出钢口及气源结构;
转炉,内壁上设有具有厚度的炉衬,所述炉衬上砌有工作层砖;
出钢口,设置在转炉底部,出钢口设置具有厚度的耐材管,该耐材管壁内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进气长孔,底部设有一环形气室,所述多个进气长孔的底端分别与该环形气室连通;
气源结构,包括一主管道,该主管道一端与环形气室连通,另一端具有两个分支管道,分别连接一氮气源及一氩气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炼钢转炉出钢过程中下渣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钢口耐材管上端面高于转炉工作层砖至少20mm,下端突出转炉外围底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炼钢转炉出钢过程中下渣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钢口长度小于1200-1800mm,直径150-250m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少炼钢转炉出钢过程中下渣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长孔通过埋设在耐材中的细钢管或用定向成孔技术制作,通气孔直径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志众,于华财,李明光,丛铁地,姜学锋,黄健,刘军,周宏伟,张兴国,张霞,张冰,卢秉仲,王飞,
申请(专利权)人: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