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鹏飞专利>正文

一种吸油树脂的造孔式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2443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油树脂的造孔式制备方法,属于树脂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在吸油树脂的制备过程中引入造孔球并进行均匀分散,在吸油树脂初步成型后,通过通入蒸汽的方式,软化吸油树脂的同时触发造孔球在吸油树脂内部的造孔动作,先是溶解外端的明胶块形成多个均匀的孔洞,内部的泡腾内芯在遇水后溶解发生化学反应,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气体,依靠孔洞的限制加速,可以在内部对吸油树脂进行冲击造孔,形成密集分布的孔隙,结束后在通入盐酸蒸汽溶解掉溶酸外衣,使得泡腾内芯的气体全面爆发,迫使亲油颗粒进行贴壁分散,并在冷却后实现定位,不仅可以对吸油树脂的强度进行提升,同时利用其亲油性特点提高对油品的吸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油树脂的造孔式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树脂制备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吸油树脂的造孔式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树脂通常是指受热后有软化或熔融范围,软化时在外力作用下有流动倾向,常温下是固态、半固态,有时也可以是液态的有机聚合物。广义上的定义,可以作为塑料制品加工原料的任何高分子化合物都称为树脂。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包括含油或其他有机物污水的排放,油轮、油罐车的泄漏,大型炼化企业、化工原料仓库等化工原料泄漏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也给土壤、河流、海洋及事故发生地周边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甚至危害人类生命健康。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已经研究了各种能够处理含油废水和水面溢油的吸油性材料。传统的吸油材料通常是将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通过物理方法改性混合压制而成,主要无机材料如活性炭、泥炭、多孔石磨等,有机材料如棉麻、纤维等,这些材料来源广泛、价格较低、比较安全,可以直接使用,在含油废水的净化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上述材料存在诸多缺点,如油水选择性差,吸油量小,保油率等,不适合大规模应用于油类泄漏处理,特别是水面浮油回收。另外,这些材料吸油后燃烧处理或者直接废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传统的吸油材料已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特别是对海上大规模油泄漏事故的处理难以奏效。高吸油树脂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吸油材料的功能高分子材料,能吸收不同类型的油相物质,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寒性、不易老化、吸油速度快等特点、它克服了传统吸油材料缺点,分子间具有三维交联网状结构,内部又一定的微孔,可通过分子的亲油基链段与油分子的溶剂化作用使树脂发生鹏润。由于交联结构的存在,树脂不会溶于油相中,而油品则包裹在网络结构中,从而达到吸油、储油的目的。高吸油树脂的另一个优点是密度小于水,且疏水性良好,可应用于环境保护、橡胶、农药以及造纸等行业,用作各种油处理剂等,如用高吸油树脂吸收因油轮泄漏于海面的油品污染物。因此,国内外研究学者开发了大量不同类型的吸油树脂,并在吸油性能方面有较大提高。但是现有的吸油树脂在吸油性受孔隙数量的限制仍有不足,且在三维网状结构和强度上较差,在吸收到较多的油品后会发生失稳现象,导致无法继续高效吸油,甚至会造成部分脱油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油树脂的造孔式制备方法,可以通过在吸油树脂的制备过程中引入造孔球并进行均匀分散,在吸油树脂初步成型后,通过通入蒸汽的方式,软化吸油树脂的同时触发造孔球在吸油树脂内部的造孔动作,先是溶解外端的明胶块形成多个均匀的孔洞,内部的泡腾内芯在遇水后溶解发生化学反应,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气体,依靠孔洞的限制加速,可以在内部对吸油树脂进行冲击造孔,形成密集分布的孔隙,结束后在通入盐酸蒸汽溶解掉溶酸外衣,使得泡腾内芯的气体全面爆发,迫使亲油颗粒进行贴壁分散,并在冷却后实现定位,不仅可以对吸油树脂的强度进行提升,同时利用其亲油性特点提高对油品的吸附效果。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吸油树脂的造孔式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按重量份数计称取100份聚合单体和1-5份分散剂均匀分散于200-300份溶剂中配制成溶液;S2、按重量份数计称取5-15份乳化剂和1-5份交联剂加入至溶液中,并在惰性气氛保护下混合均匀得到乳液;S3、将乳液加热升温至50-70℃,随后按重量份数计称取0.5-2.5引发剂和40-60份致孔剂,在高速搅拌下聚合反应6-12h,并一边搅拌一边投入30-50份造孔球;S4、反应结束后过滤得到产物,并进行真空干燥,恒重后通入120-160℃的混合蒸汽20-40min,触发造孔球的造孔动作;S5、造孔结束后取出用50℃的去离子水洗涤2-3次,然后真空干燥即得吸油树脂。进一步的,步骤S1中的所述聚合单体为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和丙烯酸酯类单体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淀粉、果胶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所述溶剂为己烷、环己烷、正庚烷、正辛烷、苯、甲苯或二甲苯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的,步骤S2中的所述乳化剂为月桂醇聚氧乙烯醚,所述交联剂为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进一步的,步骤S3中的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二苯甲酰、过硫酸盐和过氧化苯甲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所述致孔剂为乙酸乙酯、乙酸丁酯、正己烷和三氯甲烷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进一步的,步骤S3中的所述高速搅拌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采用1000-1200r/min转速的机械搅拌,第二阶段采用超声搅拌进行消泡。进一步的,所述造孔球包括泡腾内芯、定位胶层和溶酸外衣,所述定位胶层覆盖于泡腾内芯外表面,所述溶酸外衣覆盖于定位胶层外表面,所述定位胶层内镶嵌连接有多个亲油颗粒,所述溶酸外衣上镶嵌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明胶块,溶酸外衣和明胶块共同起到完全防护的作用,不同的是在遇到蒸汽后明胶块会溶解形成孔洞,方便泡腾内芯反应释放出气体,并依靠孔洞进行限制加速,提高造孔效果,定位胶层在高温状态下会熔化恢复亲油颗粒的自由状态,在亲油颗粒贴壁分散并冷却后,定位胶层可以再次将亲油颗粒固定在吸油树脂内部。进一步的,所述泡腾内芯采用泡腾崩解剂制成,所述定位胶层采用热熔胶制成,所述溶酸外衣采用酸溶性材料制成,所述明胶块采用明胶制成,且明胶块的尺寸小于亲油颗粒,泡腾崩解剂在遇水后会发生化学中和反应,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气体,热熔胶起到固定亲油颗粒的作用,在高温状态下熔化为液相,冷却后重新固化对亲油颗粒进行固定,溶酸外衣仅在盐酸蒸汽下溶解对泡腾内芯实现完全暴露。进一步的,所述亲油颗粒包括亲油微球、亲油纤维和磁性包层,且亲油纤维连接于亲油微球和磁性包层之间,亲油微球一方面可以利用其亲油性提高吸油树脂的吸油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对吸油树脂的强度进行提升,亲油纤维起到延伸作用,对吸附的油品进行滞留,从而达到不易脱油的效果,磁性包层利用相互之间的磁吸力可以使得亲油纤维始终暴露在预埋造孔球的孔洞内,从而发挥自身的作用。进一步的,所述亲油微球采用亲油性材料制成,所述亲油纤维向内侧延伸至泡腾内芯内,有利于使得亲油颗粒在贴壁分散后亲油纤维位于孔洞内而非插入吸油树脂内。进一步的,步骤S4中混合蒸汽采用先通入水蒸气然后混合通入体积比1:1的盐酸蒸汽和水蒸气,通入速率为0.1-0.5L/min。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方案可以通过在吸油树脂的制备过程中引入造孔球并进行均匀分散,在吸油树脂初步成型后,通过通入蒸汽的方式,软化吸油树脂的同时触发造孔球在吸油树脂内部的造孔动作,先是溶解外端的明胶块形成多个均匀的孔洞,内部的泡腾内芯在遇水后溶解发生化学反应,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气体,依靠孔洞的限制加速,可以在内部对吸油树脂进行冲击造孔,形成密集分布的孔隙,结束后在通入盐酸蒸汽溶解掉溶酸外衣,使得泡腾内芯的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油树脂的造孔式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按重量份数计称取100份聚合单体和1-5份分散剂均匀分散于200-300份溶剂中配制成溶液;/nS2、按重量份数计称取5-15份乳化剂和1-5份交联剂加入至溶液中,并在惰性气氛保护下混合均匀得到乳液;/nS3、将乳液加热升温至50-70℃,随后按重量份数计称取0.5-2.5引发剂和40-60份致孔剂,在高速搅拌下聚合反应6-12h,并一边搅拌一边投入30-50份造孔球;/nS4、反应结束后过滤得到产物,并进行真空干燥,恒重后通入120-160℃的混合蒸汽20-40min,触发造孔球的造孔动作;/nS5、造孔结束后取出用50℃的去离子水洗涤2-3次,然后真空干燥即得吸油树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油树脂的造孔式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按重量份数计称取100份聚合单体和1-5份分散剂均匀分散于200-300份溶剂中配制成溶液;
S2、按重量份数计称取5-15份乳化剂和1-5份交联剂加入至溶液中,并在惰性气氛保护下混合均匀得到乳液;
S3、将乳液加热升温至50-70℃,随后按重量份数计称取0.5-2.5引发剂和40-60份致孔剂,在高速搅拌下聚合反应6-12h,并一边搅拌一边投入30-50份造孔球;
S4、反应结束后过滤得到产物,并进行真空干燥,恒重后通入120-160℃的混合蒸汽20-40min,触发造孔球的造孔动作;
S5、造孔结束后取出用50℃的去离子水洗涤2-3次,然后真空干燥即得吸油树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油树脂的造孔式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的所述聚合单体为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和丙烯酸酯类单体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淀粉、果胶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所述溶剂为己烷、环己烷、正庚烷、正辛烷、苯、甲苯或二甲苯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油树脂的造孔式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的所述乳化剂为月桂醇聚氧乙烯醚,所述交联剂为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油树脂的造孔式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的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二苯甲酰、过硫酸盐和过氧化苯甲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所述致孔剂为乙酸乙酯、乙酸丁酯、正己烷和三氯甲烷中的任意一种或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唐鹏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