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流底泥修复剂及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2348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流底泥修复剂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将150~170份的沸石加入研磨器,将沸石研磨成300~400目的粉末,然后将沸石粉末加入足量的异丙醇中进行洗涤,然后将沸石粉末放入加热炉中加热至600~700℃,保持3~5小时的持续搅拌,然后在室温中冷却待用;B、制备2~5份的菌剂,菌剂中包括氨化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和放线菌,其比例为3:1:5:1,待用;C、将制备好的沸石粉末和菌剂与30~40份的甘油、1~2份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和3~5份的硫酸亚铁混合,制得河流底泥修复剂。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现对河流底泥的有效修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流底泥修复剂及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
,尤其是一种河流底泥修复剂及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河流中含有大量的不溶于水的沉积物,日积月累形成了河流底泥。河流底泥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成为了黑臭水体的主要成因之一。如何有效处理和修复河流底泥成为了解决黑臭水体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河流底泥修复剂及生产工艺,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现对河流底泥的有效修复。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河流底泥修复剂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以下份数均为重量分数;A、将150~170份的沸石加入研磨器,将沸石研磨成300~400目的粉末,然后将沸石粉末加入足量的异丙醇中进行洗涤,然后将沸石粉末放入加热炉中加热至600~700℃,保持3~5小时的持续搅拌,然后在室温中冷却待用;B、制备2~5份的菌剂,菌剂中包括氨化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和放线菌,其比例为3:1:5:1,待用;C、将制备好的沸石粉末和菌剂与30~40份的甘油、1~2份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和3~5份的硫酸亚铁混合,制得河流底泥修复剂。作为优选,包括以下步骤:以下份数均为重量分数;A、将170份的沸石加入研磨器,将沸石研磨成350目的粉末,然后将沸石粉末加入足量的异丙醇中进行洗涤,然后将沸石粉末放入加热炉中加热至680℃,保持5小时的持续搅拌,然后在室温中冷却待用;B、制备2份的菌剂,菌剂中包括氨化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和放线菌,其比例为3:1:5:1,待用;C、将制备好的沸石粉末和菌剂与40份的甘油、2份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和3份的硫酸亚铁混合,制得河流底泥修复剂。作为优选,步骤C中,还加入2份的石膏粉。作为优选,所述研磨器包括腔体,腔体顶部设置有投料口,腔体底部设置有出料口,腔体顶部内侧通过油缸安装有研磨棒,腔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空腔,空腔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腔体相连通,腔体的底部安装有风扇,空腔的内部安装有若干个旋风刀片,旋风刀片通过电机驱动。作为优选,所述研磨棒的底面边缘设置有环形斜面部,环形斜面部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导流槽,导流槽与研磨棒轴线的夹角为30°。作为优选,所述油缸上安装有滑杆,滑杆上轴接有单向限位板,滑杆上设置有用于收纳单向限位板的容纳仓,研磨棒顶部设置有螺纹盲孔,滑杆插接在螺纹盲孔内,当油缸向下移动时单向限位板打开,与螺纹盲孔的螺纹部滑动配合,当油缸向上移动时单向限位板收缩入容纳仓内,与螺纹盲孔的螺纹部分离。一种河流底泥修复剂,使用上述的生产工艺生产而成。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河流底泥修复剂可以有效吸附河流底泥中的有害物质和异味,同时平衡菌群,对有机污染物进行分解吸收,达到快速清除污染,修复河流底泥的目的。在加工沸石粉的过程中,由于无法同时将全部沸石进行彻底粉碎,所以会出现沸石粉末与沸石颗粒共存的状态。而沸石粉末会对沸石颗粒的进一步粉碎造成阻碍。现有技术是通过滤网对粉末和颗粒进行分离,但是这种方式会造成滤网快速堵塞。本专利技术利用风扇带动沸石粉末进行循环流动,一方面避免了粉末在腔体底部聚集造成沸石颗粒不易粉碎的问题,另外通过粉末的循环流动,利用空腔内部的旋风刀片对粉末进行进一步研磨,提高了粉末研磨的效率。风扇吹出的气流在环形斜面部处形成紊流状折射,从而对研磨棒附近的粉末进行有效清理。研磨棒与油缸实现单向螺纹连接,可以在研磨棒下压时利用单向限位板与螺纹盲孔螺纹部的滑动配合使研磨棒产生旋转,不仅可以提高研磨区域的研磨效果,而且可以促使研磨区域的粉末快速向外流动,从而保证研磨区域对沸石颗粒的高效研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研磨器的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研磨棒的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研磨棒与油缸的连接部位结构图(向下移动)。图中:1、腔体;2、投料口;3、出料口;4、油缸;5、研磨棒;6、空腔;7、风扇;8、旋风刀片;9、电机;10、环形斜面部;11、导流槽;12、滑杆;13、单向限位板;14、缺口;15、螺纹盲孔;16、容纳仓;17、螺纹部。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参照图1-3,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以下步骤:以下份数均为重量分数;A、将170份的沸石加入研磨器,将沸石研磨成350目的粉末,然后将沸石粉末加入足量的异丙醇中进行洗涤,然后将沸石粉末放入加热炉中加热至680℃,保持5小时的持续搅拌,然后在室温中冷却待用;B、制备2份的菌剂,菌剂中包括氨化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和放线菌,其比例为3:1:5:1,待用;C、将制备好的沸石粉末和菌剂与40份的甘油、2份的羧甲基纤维素钠、2份的石膏粉和3份的硫酸亚铁混合,制得河流底泥修复剂。研磨器包括腔体1,腔体1顶部设置有投料口2,腔体1底部设置有出料口3,腔体1顶部内侧通过油缸4安装有研磨棒5,腔体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空腔6,空腔6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腔体1相连通,腔体1的底部安装有风扇7,空腔6的内部安装有若干个旋风刀片8,旋风刀片8通过电机9驱动。研磨棒5的底面边缘设置有环形斜面部10,环形斜面部10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导流槽11,导流槽11与研磨棒5轴线的夹角为30°。油缸4上安装有滑杆12,滑杆12上轴接有单向限位板13,滑杆12上设置有用于收纳单向限位板13的容纳仓16,研磨棒5顶部设置有螺纹盲孔15,滑杆12插接在螺纹盲孔15内,当油缸4向下移动时单向限位板13打开,与螺纹盲孔15的螺纹部17滑动配合,当油缸4向上移动时单向限位板13收缩入容纳仓16内,与螺纹盲孔15的螺纹部17分离。另外,在导流槽11背向研磨棒5旋转方向一侧设置有若干个缺口14。在研磨棒5旋转过程中位于导流槽11内的粉末可以通过缺口14被甩出,从而加快了粉末的循环流动效率。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流底泥修复剂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以下份数均为重量分数;/nA、将150~170份的沸石加入研磨器,将沸石研磨成300~400目的粉末,然后将沸石粉末加入足量的异丙醇中进行洗涤,然后将沸石粉末放入加热炉中加热至600~700℃,保持3~5小时的持续搅拌,然后在室温中冷却待用;/nB、制备2~5份的菌剂,菌剂中包括氨化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和放线菌,其比例为3:1:5:1,待用;/nC、将制备好的沸石粉末和菌剂与30~40份的甘油、1~2份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和3~5份的硫酸亚铁混合,制得河流底泥修复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流底泥修复剂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以下份数均为重量分数;
A、将150~170份的沸石加入研磨器,将沸石研磨成300~400目的粉末,然后将沸石粉末加入足量的异丙醇中进行洗涤,然后将沸石粉末放入加热炉中加热至600~700℃,保持3~5小时的持续搅拌,然后在室温中冷却待用;
B、制备2~5份的菌剂,菌剂中包括氨化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和放线菌,其比例为3:1:5:1,待用;
C、将制备好的沸石粉末和菌剂与30~40份的甘油、1~2份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和3~5份的硫酸亚铁混合,制得河流底泥修复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底泥修复剂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以下份数均为重量分数;
A、将170份的沸石加入研磨器,将沸石研磨成350目的粉末,然后将沸石粉末加入足量的异丙醇中进行洗涤,然后将沸石粉末放入加热炉中加热至680℃,保持5小时的持续搅拌,然后在室温中冷却待用;
B、制备2份的菌剂,菌剂中包括氨化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和放线菌,其比例为3:1:5:1,待用;
C、将制备好的沸石粉末和菌剂与40份的甘油、2份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和3份的硫酸亚铁混合,制得河流底泥修复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流底泥修复剂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还加入2份的石膏粉。


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磊陈旭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绿邦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