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流底泥修复剂及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
,尤其是一种河流底泥修复剂及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河流中含有大量的不溶于水的沉积物,日积月累形成了河流底泥。河流底泥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成为了黑臭水体的主要成因之一。如何有效处理和修复河流底泥成为了解决黑臭水体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河流底泥修复剂及生产工艺,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现对河流底泥的有效修复。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河流底泥修复剂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以下份数均为重量分数;A、将150~170份的沸石加入研磨器,将沸石研磨成300~400目的粉末,然后将沸石粉末加入足量的异丙醇中进行洗涤,然后将沸石粉末放入加热炉中加热至600~700℃,保持3~5小时的持续搅拌,然后在室温中冷却待用;B、制备2~5份的菌剂,菌剂中包括氨化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和放线菌,其比例为3:1:5:1,待用;C、将制备好的沸石粉末和菌剂与30~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流底泥修复剂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以下份数均为重量分数;/nA、将150~170份的沸石加入研磨器,将沸石研磨成300~400目的粉末,然后将沸石粉末加入足量的异丙醇中进行洗涤,然后将沸石粉末放入加热炉中加热至600~700℃,保持3~5小时的持续搅拌,然后在室温中冷却待用;/nB、制备2~5份的菌剂,菌剂中包括氨化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和放线菌,其比例为3:1:5:1,待用;/nC、将制备好的沸石粉末和菌剂与30~40份的甘油、1~2份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和3~5份的硫酸亚铁混合,制得河流底泥修复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流底泥修复剂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以下份数均为重量分数;
A、将150~170份的沸石加入研磨器,将沸石研磨成300~400目的粉末,然后将沸石粉末加入足量的异丙醇中进行洗涤,然后将沸石粉末放入加热炉中加热至600~700℃,保持3~5小时的持续搅拌,然后在室温中冷却待用;
B、制备2~5份的菌剂,菌剂中包括氨化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和放线菌,其比例为3:1:5:1,待用;
C、将制备好的沸石粉末和菌剂与30~40份的甘油、1~2份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和3~5份的硫酸亚铁混合,制得河流底泥修复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底泥修复剂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以下份数均为重量分数;
A、将170份的沸石加入研磨器,将沸石研磨成350目的粉末,然后将沸石粉末加入足量的异丙醇中进行洗涤,然后将沸石粉末放入加热炉中加热至680℃,保持5小时的持续搅拌,然后在室温中冷却待用;
B、制备2份的菌剂,菌剂中包括氨化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和放线菌,其比例为3:1:5:1,待用;
C、将制备好的沸石粉末和菌剂与40份的甘油、2份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和3份的硫酸亚铁混合,制得河流底泥修复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流底泥修复剂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还加入2份的石膏粉。
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磊,陈旭,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绿邦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