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载药物、活性因子、细胞的可控梯度支架及其3D打印方法和专用多喷头3D打印机技术

技术编号:2791937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55
本申请涉及生物组织和器官3D打印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负载药物、活性因子、细胞的可控梯度支架及其3D打印方法和多喷头3D打印机。本申请的可控梯度支架一步交替打印成型;一体化梯度支架至少包括有两种材料: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第一材料负载有负载药物、活性因子或细胞的一种或多种;第二材料负载有负载药物、活性因子或细胞的一种或多种;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分别交替打印后构建成一体化梯度支架。本申请构建的负载药物、活性因子、细胞一体化梯度支架不存在双层梯度界面不牢固,易脱落的问题。本申请使用多喷头交替打印的方式构建三维细胞的一体化梯度支架,为实现生物体复杂组织器官的构建提供了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载药物、活性因子、细胞的可控梯度支架及其3D打印方法和专用多喷头3D打印机
本申请涉及生物组织和器官3D打印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负载药物、活性因子、细胞的可控梯度支架及其3D打印方法和多喷头3D打印机。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研究者们试图通过组织工程的方法来构建体内复杂组织器官,以解决临床中受损组织的修复问题以及器官移植所面临的感染、排异、供体短缺等诸多问题。然而不同组织器官的功能微环境差异较大,因此,选择合适的技术在体外成功构建具有差异性功能化的组织器官,实现负载细胞且可以同时调控微环境促进修复重建作用的梯度支架具有很大的难度。目前所使用的梯度组织器官构建方法主要有:1)传统注模的制造方式;2)开发含活细胞的可注射材料体系,微创植入缺损部位后形成多相支架;3)通过3D打印技术构建梯度支架。第一种虽然有较精确的结构设计,但是支架本身不包含细胞,在植入缺损部位后需要引导细胞生长进入支架内部,容易导致细胞在支架内部生长不均出现“空心化”的现象,或者出现构建出来的支架孔隙较大、较难获得100μm以下的微孔的问题,以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载药物、活性因子、细胞的可控梯度支架,包括一体化梯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梯度支架一步交替打印成型;所述一体化梯度支架至少包括有两种材料: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所述第一材料负载有药物、活性因子或细胞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二材料负载有药物、活性因子或细胞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分别交替打印后构建成一体化梯度支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载药物、活性因子、细胞的可控梯度支架,包括一体化梯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梯度支架一步交替打印成型;所述一体化梯度支架至少包括有两种材料: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所述第一材料负载有药物、活性因子或细胞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二材料负载有药物、活性因子或细胞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分别交替打印后构建成一体化梯度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载药物、活性因子、细胞的可控梯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为混合有活性因子或者药物的热塑性材料;所述第二材料为混合有细胞或者活性因子或者药物的水凝胶材料,所述第一材料和所述第二材料分别交替打印出一个结构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负载药物、活性因子、细胞的可控梯度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性因子为β-磷酸三钙、生物玻璃中的一种;
所述热塑性材料为聚己内酯、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L-丙交酯-己内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细胞为软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皮细胞,神经细胞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药物为抗炎、止痛药的一种或两种。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负载药物、活性因子、细胞的可控梯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和所述第二材料交替打印的结构层还设有顶层,顶层涂覆有第三材料;所述第三材料为混合有活性因子或者药物的水凝胶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负载药物、活性因子、细胞的可控梯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和所述第二材料交替打印的结构层底部还连接有由第四材料打印而成的底层,所述第四材料为混合有活性因子或者药物的热塑性材料。


6.一种负载药物、活性因子、细胞的可控梯度支架的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
S1.打印材料准备:将热塑性材料与活性因子或药物混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长顺彭刘琪陈志刚王品品吴明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