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线先张法梁板预应力整体张拉放张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施工预制梁板的预应力张拉
,具体为一种折线先张法梁板预应力整体张拉放张方法。
技术介绍
在预应力结构中,先张结构整体张拉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耐久性好,无锚下应力集中等优点,有着后张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为了提高梁板跨越能力,先张法梁板部分预应力钢束会在两端设置成折线的形式,形成一种“折线配筋预应力混凝土先张梁”的新型结构,而新的整体张拉方法是这种新型结构得以快速实施的关键。目前,工程中的预应力整体张拉工艺大多用于空心梁板的整体张拉,如果用于折线先张法预应力施工,只能先整体张拉直线束部分,再单根张拉折线束预应力,如此不能提高预应力施工功效,且这种工艺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且无法解决折线束的整体张拉和放张;另外一种是在此基础上优化的结构,即把折线和直线束别作为整体,使用特殊设计的构件,分别通过对应的千斤顶进行张拉;但由于千斤顶是分开的,操作手要分别同时控制直线和折线束的张拉,而且由于预应力束的长度不同,难以保持张拉的同步,而且由于这种构件复杂,在预应力放张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线先张法梁板预应力整体张拉放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第一步:将锚固小车(3)放在台座混凝土基础(6)的限位滑轨上,与反力墙(2)保持固定距离,然后将四根拉杆(5)分别穿过反力墙(2)的第一拉杆孔和锚固小车(3)的第二拉杆孔,并在靠梁体(11)的一端安装第一垫片,锁紧第一螺母(14),使垫片与锚固小车(3)贴紧;在远离梁体(11)的一端,将第二垫片紧贴在反力墙(2)上,并通过第二螺母(15)锁紧拉杆(5),然后将带有脚撑的穿心千斤顶(1)穿过拉杆(5),然后用第二螺母(16)锁住活塞端;/n第二步:将应力束(9)通过穿心千斤顶(1)并按预设的预紧力进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线先张法梁板预应力整体张拉放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锚固小车(3)放在台座混凝土基础(6)的限位滑轨上,与反力墙(2)保持固定距离,然后将四根拉杆(5)分别穿过反力墙(2)的第一拉杆孔和锚固小车(3)的第二拉杆孔,并在靠梁体(11)的一端安装第一垫片,锁紧第一螺母(14),使垫片与锚固小车(3)贴紧;在远离梁体(11)的一端,将第二垫片紧贴在反力墙(2)上,并通过第二螺母(15)锁紧拉杆(5),然后将带有脚撑的穿心千斤顶(1)穿过拉杆(5),然后用第二螺母(16)锁住活塞端;
第二步:将应力束(9)通过穿心千斤顶(1)并按预设的预紧力进行预紧,然后通过单孔锚具(10)锚固在反力墙(2)上,其中折线束的转向是通过转向架(4)完成水平方向的转向;
第三步:应力束(9)完成预紧后,开始进入整体张拉阶段,通过两台智能泵站,控制八台穿心千斤顶(1)进行完全位移同步的整体张拉,在张拉过程中保持力值均衡,当张拉到设计力值时,泵站开始单独对穿心千斤顶(1)的力进行调整,保证整体张拉后预紧力束受力均匀,在张拉过程中及时拧紧第二螺母(15),当各组穿心千斤顶(1)力值达到设计要求且稳定时,锁紧第二螺母(15),转移穿心千斤顶(1)和泵站到下一个施工点;
第四步:应力束(9)进行预应力放张时,预先将穿心千斤顶(1)的活塞伸长到2/3的行程位,然后安装穿心千斤顶(1),之后将拉杆(5)上的第三螺母(16)拧紧,确认无误后进行超张,之后将松动第三螺母(15)向远离梁体(11)的方向拧动到小于穿心千斤顶(1)2/3行程的长度,然后控制穿心千斤顶(1)进行缓慢卸压,直到放张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线先张法梁板预应力整体张拉放张方法,其特征在于,台座混凝土基础(6)的底面设置有高强管桩(8),台座混凝土基础(6)的顶面一侧设置有反力墙(2),台座混凝土基础(6)的顶面另一侧设置有转向架(4),反力墙(2)和转向架(4)均竖直设置并相互平行,反力墙(2)的顶部与斜撑(7)的顶端连接,斜撑(7)的底端与台座混凝土基础(6)的另一侧连接,台座混凝土基础(6)的另一侧水平连接有台座混凝土扩张基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折线先张法梁板预应力整体张拉放张方法,其特征在于,台座混凝土基础(6)上滑动设置锚固小车(3),锚固小车(3)位于反力墙(2)和转向架(4)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折线先张法梁板预应力整体张拉放张方法,其特征在于,且锚固小车(3)与台座混凝土基础(6)的顶面限位移动,锚固小车(3)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滑轮,台座混凝土基础(6)的顶面上设置有与限位滑轮相适配的限位滑轨。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峰,唐博学,周志鸿,吴伟豪,刘新来,郭子学,李仕军,许佳师,钟咏,
申请(专利权)人: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