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天轨自动化生产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零件自动生产线的
,具体涉及一种天轨自动化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钳体零件是一类常用的零件,钳体零件的加工过程主要包括圆弧加工、支耳孔加工、油孔加工、缸孔加工、排气孔加工等多道工序,传统是通过简单的数控机床对应单独的加工工序对钳体零件进行加工,在完成上一个工序后需要人工将钳体零件卸料并转移至下一道工序对应的数控机床处重新进行上料、装夹、加工,这就造成加工工序效率低下,同时对应多个工序需要多名工作人员进行监控,耗费人力物力。同时,在通过普通的数控机床加工的过程中,由于钳体零件本身的异性结构限制,使得普通的数控机床上的三爪卡盘、顶头等定位装置难以对零件进行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上的稳固定位,极其容易造成钳体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因为刀具的切削力位移,进而造成钳体零件加工精度不足甚至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轨自动化生产系统,实现对零件进行自动连续上料、加工、下料,同时在加工过程中对零件进行稳定定位固定,实现对零件高效循环加工。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天轨自动化生产系统,包括门式随行轨道,所述门式随行轨道的底部设置有沿门式随行轨道移动的随行机械手装置,所述门式随行轨道的一端的两侧分别对应随行机械手装置的抓取端设置有上料线与下料线;所述门式随行轨道的两侧对应随行机械手装置的抓取端依次设置有圆弧加工装置、多工位支耳孔加工装置、多工位油孔加工装置或对应随行机械手装置的抓取端依次设置有多工位缸孔加工装置、多工位排气孔加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天轨自动化生产系统,包括门式随行轨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式随行轨道(1)的底部设置有沿门式随行轨道(1)移动的随行机械手装置(2),所述门式随行轨道(1)的一端的两侧分别对应随行机械手装置(2)的抓取端设置有上料线与下料线;所述门式随行轨道(1)的两侧对应随行机械手装置(2)的抓取端依次设置有圆弧加工装置(3)、多工位支耳孔加工装置(4)、多工位油孔加工装置(5)或对应随行机械手装置(2)的抓取端依次设置有多工位缸孔加工装置(6)、多工位排气孔加工装置(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轨自动化生产系统,包括门式随行轨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式随行轨道(1)的底部设置有沿门式随行轨道(1)移动的随行机械手装置(2),所述门式随行轨道(1)的一端的两侧分别对应随行机械手装置(2)的抓取端设置有上料线与下料线;所述门式随行轨道(1)的两侧对应随行机械手装置(2)的抓取端依次设置有圆弧加工装置(3)、多工位支耳孔加工装置(4)、多工位油孔加工装置(5)或对应随行机械手装置(2)的抓取端依次设置有多工位缸孔加工装置(6)、多工位排气孔加工装置(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天轨自动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随行机械手装置(2)包括抓取机械手(21)、随行驱动装置(22)、换向暂存平台(23),所述抓取机械手(21)移动安装在门式随行轨道(1)的底部,所述随行驱动装置(22)安装在抓取机械手(21)与门式随行轨道(1)之间并用于驱动抓取机械手(21)沿着门式随行轨道(1)移动;所述换向暂存平台(23)安装在抓取机械手(21)的一侧并伴随抓取机械手(21)同步移动,所述换向暂存平台(23)上设置有暂存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天轨自动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暂存座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换向定位装置,连个换向定位装置之间设置有红外到位检测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天轨自动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机械手(21)的抓取端为转动式三工位夹爪。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天轨自动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加工装置(3)包括圆弧加工固定架体(31),所述圆弧加工固定架体(31)的顶部前端设置有用于对零件的前端定位的圆弧加工前端定位装置(32),所述圆弧加工固定架体(31)的顶部后端设置有朝向圆弧加工前端定位装置(32)伸缩的圆弧加工后端压紧装置(33);所述圆弧加工固定架体(31)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对零件的左右两侧进行定位的圆弧加工侧面定位装置(34),所述圆弧加工固定架体(3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支撑零件底部的圆弧加工底部支撑装置(35),所述圆弧加工固定架体(31)的顶部后端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用于朝向圆弧加工底部支撑装置(35)压紧零件顶部的圆弧加工顶部压紧装置(36)。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天轨自动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工位支耳孔加工装置(4)包括支耳孔加工转动架体(41),所述支耳孔加工转动架体(41)上安装有至少两个支耳孔加工定位座(42),所述支耳孔加工定位座(42)的顶部设置有支耳孔加工底部支撑装置(43),所述支耳孔加工定位座(42)的后端设置有支耳孔加工顶部压紧装置(45);所述支耳孔加工定位座(42)的前端还设置有支耳孔加工侧面定位装置(46);所述支耳孔加工定位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成,邢邦丽,刘沧浪,黄玉川,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中科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