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轨自动化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91776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天轨自动化生产系统,包括门式随行轨道,所述门式随行轨道的底部设置有沿门式随行轨道移动的随行机械手装置,所述门式随行轨道的一端的两侧分别对应随行机械手装置的抓取端设置有上料线与下料线;所述门式随行轨道的两侧对应随行机械手装置的抓取端依次设置有圆弧加工装置、多工位支耳孔加工装置、多工位油孔加工装置或对应随行机械手装置的抓取端依次设置有多工位缸孔加工装置、多工位排气孔加工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能够连续高效对零件进行上料、多工序加工、下料的功能,大大提高了零件加工效率,节约了人力物力,同时在加工过程中对零件进行前后、左右、上下方向的定位固定,避免零件窜动,有效保证零件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天轨自动化生产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零件自动生产线的
,具体涉及一种天轨自动化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钳体零件是一类常用的零件,钳体零件的加工过程主要包括圆弧加工、支耳孔加工、油孔加工、缸孔加工、排气孔加工等多道工序,传统是通过简单的数控机床对应单独的加工工序对钳体零件进行加工,在完成上一个工序后需要人工将钳体零件卸料并转移至下一道工序对应的数控机床处重新进行上料、装夹、加工,这就造成加工工序效率低下,同时对应多个工序需要多名工作人员进行监控,耗费人力物力。同时,在通过普通的数控机床加工的过程中,由于钳体零件本身的异性结构限制,使得普通的数控机床上的三爪卡盘、顶头等定位装置难以对零件进行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上的稳固定位,极其容易造成钳体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因为刀具的切削力位移,进而造成钳体零件加工精度不足甚至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轨自动化生产系统,实现对零件进行自动连续上料、加工、下料,同时在加工过程中对零件进行稳定定位固定,实现对零件高效循环加工。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天轨自动化生产系统,包括门式随行轨道,所述门式随行轨道的底部设置有沿门式随行轨道移动的随行机械手装置,所述门式随行轨道的一端的两侧分别对应随行机械手装置的抓取端设置有上料线与下料线;所述门式随行轨道的两侧对应随行机械手装置的抓取端依次设置有圆弧加工装置、多工位支耳孔加工装置、多工位油孔加工装置或对应随行机械手装置的抓取端依次设置有多工位缸孔加工装置、多工位排气孔加工装置。上料线在门式随行轨道的一端进行零件上料传送,随行机械手装置移动至上料线处并通过机械手将上料线上的零件夹取暂存。针对后钳体零件,随行机械手沿着门式随行轨道滑动,依次经过圆弧加工装置、多工位支耳孔加工装置、多工位油孔加工装置,通过圆弧加工装置对零件进行夹持定位,然后即可通过设置在圆弧加工装置一侧的数控刀具对零件进行圆弧加工;通过多工位支耳孔加工装置对零件进行夹持定位,然后即可通过设置在多工位支耳孔加工装置一侧的数控刀具对零件进行支耳孔加工;通过多工位油孔加工装置对零件进行夹持定位,然后即可通过设置在多工位油孔加工装置一侧的数控刀具对零件进行油孔加工。针对前钳体零件,随行机械手沿着门式随行轨道滑动,依次经过多工位缸孔加工装置、多工位排气孔加工装置,通过多工位缸孔加工装置对零件进行夹持定位,然后即可通过设置在多工位缸孔加工装置一侧的数控刀具对零件进行缸孔加工;通过多工位排气孔加工装置对零件进行夹持定位,然后即可通过设置在多工位排气孔加工装置一侧的数控刀具对零件进行排气孔加工。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所述随行机械手装置包括抓取机械手、随行驱动装置、换向暂存平台,所述抓取机械手滑动安装在门式随行轨道的底部,所述随行驱动装置安装在抓取机械手与门式随行轨道之间并用于驱动抓取机械手沿着门式随行轨道移动;所述换向暂存平台安装在抓取机械手的一侧并伴随抓取机械手同步移动,所述换向暂存平台上设置有暂存座。抓取机械手从上料线处抓取若干个零件并放置在换向暂存平台上,随行驱动装置带动抓取机械手沿着门式随行轨道依次经过各加工装置,通过抓取机械手将零件放置在对应的加工装置上进行夹持固定并进行相应工序的加工,然后抓取机械手将零件从加工装置上取下并放置在换向暂存平台上暂存,直到抓取机械手在随行驱动装置的带动下沿着门式随行轨道经过所有的加工装置并到达下料线,抓取机械手即可将加工完成的零件抓取至下料线进行下料。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所述门式随行轨道的底部沿抓取机械手的滑动方向设置有滑轨,所述抓取机械手的顶部设置有与滑轨滑动连接的机械手安装座。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所述随行驱动装置包括随行驱动电机、随行驱动齿轮、随行齿条,所述随行齿条平行于滑轨设置,所述随行驱动电机设置在机械手安装座上,且随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套装有与随行齿条啮合的随行驱动齿轮。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所述换向暂存平台的顶部设置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顶部通过支撑座与门式随行轨道底部的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座的一端与机械手安装座连接,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同步驱动装置以带动支撑座伴随机械手安装座同步滑动。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所述暂存座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换向定位装置,两个换向定位装置之间设置有红外到位检测装置。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所述抓取机械手的抓取端为转动式三工位夹爪。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所述圆弧加工装置包括圆弧加工固定架体,所述圆弧加工固定架体的顶部前端设置有用于对零件的前端定位的圆弧加工前端定位装置,所述圆弧加工固定架体的顶部后端设置有朝向圆弧加工前端定位装置伸缩的圆弧加工后端压紧装置;所述圆弧加工固定架体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对零件的左右两侧进行定位的圆弧加工侧面定位装置,所述圆弧加工固定架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支撑零件底部的圆弧加工底部支撑装置,所述圆弧加工固定架体的顶部后端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用于朝向圆弧加工底部支撑装置压紧零件顶部的圆弧加工顶部压紧装置。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所述多工位支耳孔加工装置包括支耳孔加工转动架体,所述支耳孔加工转动架体上安装有至少两个支耳孔加工定位座,所述支耳孔加工定位座的顶部设置有支耳孔加工底部支撑装置,所述支耳孔加工定位座的后端设置有支耳孔加工顶部压紧装置;所述支耳孔加工定位座的前端还设置有支耳孔加工侧面定位装置;所述支耳孔加工定位座的前端定位面上设置有支耳孔加工前端定位装置,所述支耳孔加工定位座的后端滑动设置有朝向支耳孔加工前端定位装置滑动的第一楔块,所述第一楔块的下部设置有受压斜槽,所述第一楔块的底端设置用于顶推第一楔块朝向支耳孔加工前端定位装置滑动的第二楔块,所述第二楔块的上部设置有与受压斜槽滑动配合的挤压斜块,所述第二楔块的底部设置有楔块伸缩装置。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所述多工位油孔加工装置包括油孔加工转动架体,所述油孔加工转动架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油孔加工安装座,所述油孔加工安装座的一侧设置有油孔加工定位座,所述油孔加工定位座远离油孔加工安装座的一侧上设置有油孔定位件,所述油孔加工定位座靠近油孔加工安装座的一侧与油孔加工安装座之间设置有油孔加工伸缩拉紧装置,所述油孔加工安装座与油孔加工定位座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两个油孔加工底部支承件。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所述多工位缸孔加工装置包括缸孔加工转动架体,所述缸孔加工转动架体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缸孔加工安装座,所述缸孔加工安装座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对零件的前端进行定位的缸孔加工前端定位装置,所述缸孔加工安装座的后端设置有垂直于缸孔加工前端定位装置伸缩的缸孔加工后端压紧装置;所述缸孔加工安装座的前端对应零件左右两侧的侧定位面设置有缸孔加工侧面定位装置,所述缸孔加工转动架体顶部设置有用于支撑零件的底部的缸孔加工底部支撑装置,所述缸孔加工转动架体顶部后端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朝向缸孔加工底部支撑装置压紧零件顶部的缸孔加工顶部压紧装置。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天轨自动化生产系统,包括门式随行轨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式随行轨道(1)的底部设置有沿门式随行轨道(1)移动的随行机械手装置(2),所述门式随行轨道(1)的一端的两侧分别对应随行机械手装置(2)的抓取端设置有上料线与下料线;所述门式随行轨道(1)的两侧对应随行机械手装置(2)的抓取端依次设置有圆弧加工装置(3)、多工位支耳孔加工装置(4)、多工位油孔加工装置(5)或对应随行机械手装置(2)的抓取端依次设置有多工位缸孔加工装置(6)、多工位排气孔加工装置(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轨自动化生产系统,包括门式随行轨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式随行轨道(1)的底部设置有沿门式随行轨道(1)移动的随行机械手装置(2),所述门式随行轨道(1)的一端的两侧分别对应随行机械手装置(2)的抓取端设置有上料线与下料线;所述门式随行轨道(1)的两侧对应随行机械手装置(2)的抓取端依次设置有圆弧加工装置(3)、多工位支耳孔加工装置(4)、多工位油孔加工装置(5)或对应随行机械手装置(2)的抓取端依次设置有多工位缸孔加工装置(6)、多工位排气孔加工装置(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天轨自动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随行机械手装置(2)包括抓取机械手(21)、随行驱动装置(22)、换向暂存平台(23),所述抓取机械手(21)移动安装在门式随行轨道(1)的底部,所述随行驱动装置(22)安装在抓取机械手(21)与门式随行轨道(1)之间并用于驱动抓取机械手(21)沿着门式随行轨道(1)移动;所述换向暂存平台(23)安装在抓取机械手(21)的一侧并伴随抓取机械手(21)同步移动,所述换向暂存平台(23)上设置有暂存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天轨自动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暂存座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换向定位装置,连个换向定位装置之间设置有红外到位检测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天轨自动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机械手(21)的抓取端为转动式三工位夹爪。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天轨自动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加工装置(3)包括圆弧加工固定架体(31),所述圆弧加工固定架体(31)的顶部前端设置有用于对零件的前端定位的圆弧加工前端定位装置(32),所述圆弧加工固定架体(31)的顶部后端设置有朝向圆弧加工前端定位装置(32)伸缩的圆弧加工后端压紧装置(33);所述圆弧加工固定架体(31)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对零件的左右两侧进行定位的圆弧加工侧面定位装置(34),所述圆弧加工固定架体(3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支撑零件底部的圆弧加工底部支撑装置(35),所述圆弧加工固定架体(31)的顶部后端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用于朝向圆弧加工底部支撑装置(35)压紧零件顶部的圆弧加工顶部压紧装置(36)。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天轨自动化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工位支耳孔加工装置(4)包括支耳孔加工转动架体(41),所述支耳孔加工转动架体(41)上安装有至少两个支耳孔加工定位座(42),所述支耳孔加工定位座(42)的顶部设置有支耳孔加工底部支撑装置(43),所述支耳孔加工定位座(42)的后端设置有支耳孔加工顶部压紧装置(45);所述支耳孔加工定位座(42)的前端还设置有支耳孔加工侧面定位装置(46);所述支耳孔加工定位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成邢邦丽刘沧浪黄玉川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中科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