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精密滴定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17355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层精密滴定管,包括管体内层和管体外层,管体内层与管体外层之间填充有折光溶液,折光溶液的折光系数和颜色能够改变,管体内层的内腔能够容纳滴定溶液,管体内层的外壁上设置刻度。滴定管采用双层结构,管体内层的内腔用于容纳滴定溶液,管体内层的外壁设置刻度,在管体外层与管体内层之间填充折光溶液,管体内层外壁上的刻度和滴定溶液液面通过折光溶液形成的放大的物像折射到管体外层,由于物像大于物体,视觉更加清晰,使用者能够分辨细小的变化,提高了滴定管的精密度,同时,双层结构设置,增强了滴定管的整体结构强度,能够有效避免滴定管管径变细或加长后容易折断的问题,减小环境温度影响滴定溶液热的体积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精密滴定管
本技术涉及化学分析用工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层精密滴定管。
技术介绍
滴定管最早是由法国化学家德克劳西(DescroizillesFAH)于1791年的技术。1846年,法国人亨利(HenryEO)技术了铜制活塞玻璃滴定管,经过多次的形状改进形成现代固定结构滴定管,如今,滴定管是化学分析中最常见的工具。随着科学的进步,对实验数据精确度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滴定管出现了许多的改进,客观地提高了滴定管适用性和准确度。在滴定管的发展改进中,主要集中在上部分的读数,和下部分的滴头。下部分的滴头采用分体式可以提高可控精度,但是上部分直接提高精度很困难,原因是受视觉的影响,滴定管刻度线间不能过于密集;管径也不能太细或太长,否则滴定管结构强度变差而容易折断。在一些设计中,采用折中的措施,减小滴定管容量,实现分度值最小,但是,因为总的容量变小,容量可变范围变窄,使用性不强,而且,滴定管总容量变小,相对误差并未减小。因此,如何提高滴定管的精密度,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层精密滴定管,提出滴定管发展的新思路,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高滴定管的精密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层精密滴定管,包括管体内层和管体外层,所述管体外层套装于所述管体内层的外部,所述管体内层与所述管体外层之间具有间隙且填充有折光溶液,所述折光溶液能够选择不同折光系数和不同颜色,所述管体内层的内腔能够盛装滴定溶液,所述管体内层的外壁上设置刻度。优选地,所述管体内层和所述管体外层相连且二者之间形成容置腔体,所述折光溶液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体内。优选地,所述管体外层具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与所述容置腔体相连通,所述连通口处设置胶塞,所述胶塞能够封堵所述连通口。优选地,所述连通口位于所述管体外层的侧壁顶部。优选地,所述管体内层的底部具有滴管出口,所述滴管出口与所述管体内层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管体内层与所述滴管出口之间设置有活塞开关。优选地,所述滴管出口设置快插滴头,所述快插滴头与所述滴管出口插接相连,所述快插滴头的出口采用表面积小、疏水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管体内层与所述管体外层同轴设置。优选地,所述刻度的最小分度值为10μL并能达到1‰相对误差。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的双层精密滴定管,包括管体内层和管体外层,管体外层套装于管体内层的外部,管体内层与管体外层之间具有间隙且填充有折光溶液,管体内层的内腔能够盛装滴定溶液,管体内层的外壁上设置刻度。本技术的双层精密滴定管,采用双层结构,管体内层的内腔用于盛装滴定溶液,管体内层的外壁设置刻度,在管体外层与管体内层之间填充折光溶液,管体内层外壁上的刻度和滴定溶液的液面通过折光溶液形成放大的物像折射到管体外层,由于物像大于物体,视觉更加清晰,使用者能够分辨细小的变化,提高了滴定管的精密度,这种折光溶液是可随不同使用场景要求,通过填充不同折光系数或颜色的溶液,同时,双层结构设置,增强了滴定管的整体结构强度,能够有效避免滴定管管径变细或加长后容易折断的问题,并有隔热作用,防止管体内层中滴定溶液体积热膨胀。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双层精密滴定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双层精密滴定管的其他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管体内层,2为管体外层,3为刻度,4为连通口,5为胶塞,6为滴管出口,7为活塞开关,8为快插滴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层精密滴定管,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高滴定管的精密度。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请参考图1-2,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双层精密滴定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双层精密滴定管的其他角度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层精密滴定管,包括管体内层1和管体外层2,管体外层2套装于管体内层1的外部,管体内层1与管体外层2之间具有间隙且填充有折光溶液,管体内层1的内腔能够盛装滴定溶液,管体内层1的外壁上设置刻度3。本技术的双层精密滴定管,采用双层结构,管体内层1的内腔用于盛装滴定溶液,管体内层1的外壁设置刻度3,在管体外层2与管体内层1之间填充折光溶液,管体内层1外壁上的刻度3和滴定溶液液面通过折光溶液形成放大的物像折射到管体外层2,由于物像大于物体,视觉更加清晰,使用者能够分辨细小的变化,提高了滴定管的精密度,改变折光溶液的颜色,吸收高能量波长的光减小滴定溶液的光敏反应,同时,双层结构设置,增强了滴定管的整体结构强度,能够有效避免滴定管管径变细或加长后容易折断的问题,对于热敏感滴定溶液具有隔热作用。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折光溶液可以选择不同折光系数的溶液,构成柱面透镜放大刻度3和滴定溶液液面的物像,当滴定溶液需要滤光处理时,可以在折光溶液内加入色素,使折光溶液呈现不同的颜色,从而达到滤光效果。其中,管体内层1和管体外层2相连且二者之间形成容置腔体,折光溶液设置于容置腔体内。管体内层1和管体外层2的两端相连,二者之间形成能够容纳折光溶液的容置腔体。具体地,管体外层2具有连通口4,连通口4与容置腔体相连通,将折光溶液由连通口4注入容置腔体内,连通口4处设置胶塞5,注入折光溶液后,胶塞5能够封堵连通口4,避免折光溶液泄漏,保证滴定管的正常使用。为了尽量避免连通口4影响使用者观察刻度3,连通口4位于管体外层2的侧壁顶部,连通口4设置于管体外层2的侧壁靠近顶部区域,方便折光溶液的注入。更具体地,管体内层1的底部具有滴管出口6,滴管出口6与管体内层1的内腔相连通,管体内层1与滴管出口6之间设置有活塞开关7,保证滴定管的正常使用。更具体地,滴管出口6设置快插滴头8,快插滴头8与滴管出口6插接相连,快插滴头8的表面积较小,能够进一步提高滴定管的可控精密度。进一步地,为了保证物像的清晰度,管体内层1与管体外层2同轴设置,折光溶液能够更加均匀地填充于管体内层1和管体外层2之间,进一步提高滴定管的可视度。一个应用实例,管体内层1满刻度10mL,刻度3的最小分度值为10μL,使得滴定管的可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精密滴定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内层和管体外层,所述管体外层套装于所述管体内层的外部,所述管体内层与所述管体外层之间具有间隙且填充有折光溶液,所述折光溶液能够选择不同折光系数和不同颜色,所述管体内层的内腔能够盛装滴定溶液,所述管体内层的外壁上设置刻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精密滴定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内层和管体外层,所述管体外层套装于所述管体内层的外部,所述管体内层与所述管体外层之间具有间隙且填充有折光溶液,所述折光溶液能够选择不同折光系数和不同颜色,所述管体内层的内腔能够盛装滴定溶液,所述管体内层的外壁上设置刻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精密滴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内层和所述管体外层相连且二者之间形成容置腔体,所述折光溶液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精密滴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外层具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与所述容置腔体相连通,所述连通口处设置胶塞,所述胶塞能够封堵所述连通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精密滴定管,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烨吕斌张柏棋王延禄何浩吕萍萍
申请(专利权)人:绥芬河海关综合技术中心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