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废气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1643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废气处理设备,包括废气过滤室、过滤筒、第一导流组件以及第二导流组件,过滤筒设于废气过滤室内,过滤筒的外壁与废气过滤室的内壁间隔形成风道;过滤筒内形成为第一过滤段以及第二过滤段;第一导流组件设于第一过滤段内,第二导流组件设于第二过滤段内,过滤筒的筒壁上设有活性炭吸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高效废气处理设备,通过第一导流组件引导第一过滤段内的风吹向过滤筒的筒壁上,并经过滤筒的筒壁进入风道,风道内的风经过滤筒的筒壁进入第二过滤段,第二过滤段内的风经第二导流组件引导至出风口,从而增加废气与活性炭的接触时间及面积,提高活性炭利用率,废气处理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废气处理设备
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废气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工业化生产,废气排放成为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为了减小废气对环境的污染,一般需要对废气进行处理,主要是通过活性炭吸附废气中的粉尘等大颗粒物。而现有的废气处理,有机废气水平方向排出并进入废气处理设备,废气处理设备中的活性炭层为水平方向设置,废气进入后,较容易直接流出,与活性炭层接触不充分,废气处理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废气处理设备,其可增加废气与活性炭的接触时间以及接触面积,提高活性炭利用率,从而提高废气处理效率。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高效废气处理设备,包括废气过滤室、过滤筒、第一导流组件以及第二导流组件,所述废气过滤室的一端设有进风口,所述废气过滤室的另一端设有出风口,所述过滤筒设于废气过滤室内,所述过滤筒的外壁与废气过滤室的内壁间隔形成风道;过滤筒内形成为第一过滤段以及第二过滤段,第一过滤段、第二过滤段均与风道连通,第一过滤段与进风口导通,第二过滤段与出风口导通;第一导流组件设于第一过滤段内,第二导流组件设于第二过滤段内,过滤筒的筒壁上设有活性炭吸附件,第一导流组件用于引导第一过滤段内的风吹向所述过滤筒的筒壁上,并经过滤筒的筒壁进入所述风道,所述风道内的风经过滤筒的筒壁进入第二过滤段,第二过滤段内的风经第二导流组件引导至出风口。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流组件包括第一导流筒,第一导流筒的外径由靠近进风口的一端至远离进风口的一端逐渐增大;第二导流筒的外径由靠近进风口的一端至远离进风口的一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导流筒的最大外径与第二导流筒的最大外径相同并固定连接;第一导流筒的最小外径端部以及第二导流筒的最小外径端部均为盲端。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流筒的外表面设有多个第一台阶,多个第一台阶在进风方向上间隔分布;所述第二导流筒的外表面设有多个第二台阶,多个第二台阶在进风方向上间隔分布。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段与进风口之间设有光催化板,所述光催化板上设有多个吸附孔;所述第二过滤段与出风口之间设有活性炭吸附网。优选的,所述进风口封盖有颗粒过滤盖。优选的,所述出风口封盖有防尘网。优选的,所述进风口内设有吸风风机。优选的,所述出风口内设有排气风机。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其在处理废气时,废气导入第一过滤段,经第一导流组件引导,废气流向至过滤筒的筒壁上,与过滤筒筒壁上的活性炭吸附件接触,并进入风道,风道内的风再经过滤筒的筒壁进入第二过滤段,在此过程中,废气也会与过滤筒筒壁上的活性吸附件接触,如此,第一导流组件和第二导流组件可延长废气流动路径以及时间,加大废气与活性碳吸附件的接触面积以及时间,提高废气处理效率以及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导流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废气过滤室;11、进风口;12、出风口;13、颗粒过滤盖;14、防尘网;20、过滤筒;21、第一过滤段;22、第二过滤段;23、风道;30、第一导流筒;31、第一台阶;40、第二导流筒;50、光催化板;60、活性炭吸附网;70、吸风风机;80、排气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的一种高效废气处理设备,包括废气过滤室10、过滤筒20、第一导流组件以及第二导流组件,在废气过滤室10的一端设有进风口11,废气过滤室10的另一端设有出风口12,将过滤筒20设于废气过滤室10内,上述过滤筒20的外壁与废气过滤室10的内壁间隔形成风道23。具体在过滤筒20内形成为第一过滤段21以及第二过滤段22,上述第一过滤段21、第二过滤段22均与风道23连通,使第一过滤段21与进风口11导通,第二过滤段22与出风口12导通。上述第一导流组件设于第一过滤段21内,而第二导流组件设于第二过滤段22内。另外,在过滤筒20的筒壁上设有活性炭吸附件,第一导流组件可引导第一过滤段21内的风吹向过滤筒20的筒壁上,并经过滤筒20的筒壁进入风道23。而风道23内的风经过滤筒20的筒壁进入第二过滤段22,第二过滤段22内的风经第二导流组件引导至出风口12。在上述结构基础上,使用本技术的高效废气处理设备时,废气可经进风口11进入到废气过滤室10内,并进入到第一过滤段21内,废气可经第一导流组件引导,沿第一导流组件流动,第一导流组件便可引导废气流动至过滤筒20的筒壁,废气可经过滤筒20的筒壁可经筒壁上的活性炭吸附件吸附进行初步过滤,并进入到风道23内,废气便可在风道23流动,初步过滤的废气可进入到第二过滤段22,再经第二过滤段22外部过滤筒20的筒壁上的活性炭吸附件吸附,进行进一步的过滤。如此,第一导流组件和第二导流组件可延长废气流动路径以及时间,加大废气与活性碳吸附件的接触面积以及时间,提高废气处理效率以及效果。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流组件包括第一导流筒30,第一导流筒30的外径由靠近进风口11的一端至远离进风口11的一端逐渐增大,而第二导流筒40的外径由靠近进风口11的一端至远离进风口11的一端逐渐减小,第一导流筒30的最大外径与第二导流筒40的最大外径相同并固定连接;第一导流筒30的最小外径端部以及第二导流筒40的最小外径端部均为盲端。如此,在废气由进风口11进入后,由于第一导流筒30的端部为盲端,因而废气可沿第一导流筒30的外壁流动,第一导流筒30的外壁在进风方向上逐渐靠近过滤筒20的筒壁倾斜,废气便可沿第一导流筒30外壁逐渐引导至过滤筒20的筒壁并进入到风道23。而在风道23内废气再进入到第二过滤段22,经第二导流筒40倾斜的外壁逐渐引导至出风口12。当然,上述第一导流组件以及第二导流组件也可选用为倾斜的挡板来实现。具体第一导流筒、第二导流筒可通过螺钉进行固定。进一步地,在第一导流筒30的外表面设有多个第一台阶31,该多个第一台阶31在进风方向上间隔分布,而第二导流筒40的外表面设有多个第二台阶,多个第二台阶在进风方向上间隔分布。如此,废气在第一导流筒30上流动时,可经多个第一台阶31阻挡,增加至废气流动阻挡,延长废气流动时长。同样的,废气在第二导流筒40的外壁流动时,可经多个第二台阶阻挡,也可增加阻力,废气在过滤筒20的停留时间长,过滤时间更长,接触时间更长。进一步地,还可在第一过滤段21与进风口11之间设有光催化板50,在光催化板50上设有多个吸附孔,该光催化板50的吸附孔内可填充光触媒介质,进风时,光触媒能有效地降解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如甲醛等,高效净化废气。而出风时,第二过滤段22与出风口12之间设有活性炭吸附网60,活性炭吸附网60可进一步吸附废气中的颗粒物,净化效果更好。优选的,还可在进风口11封盖有颗粒过滤盖13,颗粒过滤盖13可初步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废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气过滤室、过滤筒、第一导流组件以及第二导流组件,所述废气过滤室的一端设有进风口,所述废气过滤室的另一端设有出风口,所述过滤筒设于废气过滤室内,所述过滤筒的外壁与废气过滤室的内壁间隔形成风道;过滤筒内形成为第一过滤段以及第二过滤段,第一过滤段、第二过滤段均与风道连通,第一过滤段与进风口导通,第二过滤段与出风口导通;第一导流组件设于第一过滤段内,第二导流组件设于第二过滤段内,过滤筒的筒壁上设有活性炭吸附件,第一导流组件用于引导第一过滤段内的风吹向所述过滤筒的筒壁上,并经过滤筒的筒壁进入所述风道,所述风道内的风经过滤筒的筒壁进入第二过滤段,第二过滤段内的风经第二导流组件引导至出风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废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气过滤室、过滤筒、第一导流组件以及第二导流组件,所述废气过滤室的一端设有进风口,所述废气过滤室的另一端设有出风口,所述过滤筒设于废气过滤室内,所述过滤筒的外壁与废气过滤室的内壁间隔形成风道;过滤筒内形成为第一过滤段以及第二过滤段,第一过滤段、第二过滤段均与风道连通,第一过滤段与进风口导通,第二过滤段与出风口导通;第一导流组件设于第一过滤段内,第二导流组件设于第二过滤段内,过滤筒的筒壁上设有活性炭吸附件,第一导流组件用于引导第一过滤段内的风吹向所述过滤筒的筒壁上,并经过滤筒的筒壁进入所述风道,所述风道内的风经过滤筒的筒壁进入第二过滤段,第二过滤段内的风经第二导流组件引导至出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废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组件包括第一导流筒,第一导流筒的外径由靠近进风口的一端至远离进风口的一端逐渐增大;第二导流筒的外径由靠近进风口的一端至远离进风口的一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导流筒的最大外径与第二导流筒的最大外径相同并固定连接;第一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生生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