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维护自动排污直通式微阻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1574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是关于一种免维护自动排污直通式微阻过滤器,涉及微阻过滤器领域,所述壳体包括为“T”型空腔结构,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与“T”型空腔结构内部相连通的进水口,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设有与“T”型空腔结构内部相连通的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同一水平线,所述壳体上设有装配孔,该一种免维护自动排污直通式微阻过滤器还包括:过滤组件,所过滤组件设置于“T”型空腔结构内;盲板,所述盲板设置于壳体的装配孔处。本公开技术方案更高的过滤效率,且在过滤过程中不改变流体流道,不额外带来紊流;保障过滤器内处于低阻力环境,保障水泵高效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免维护自动排污直通式微阻过滤器
本技术公开涉及微阻过滤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免维护自动排污直通式微阻过滤器。
技术介绍
在管道输送系统中,管道中设置有过滤器,用于过滤流体中的杂质,从而防止管路堵塞或因杂质造成的管路末端的设备损坏。目前,工程中最常用的是Y型过滤器,但存在以下缺点:1、由于Y型过滤器本身的结构性质,使高速流体在通过Y型过滤器时发生紊流,如过滤器安装位置靠近水泵(动力源)则Y型过滤器带来的紊流会直接影响到水泵,易造成水泵吸入端压力不均从而加剧气蚀现象,大大减少水泵寿命,并降低水泵工作效率。2、Y型过滤器盲板(维修口)采用的法兰式连接,维护时需拆除盲板,并取出过滤器进行清洗,拆除及安装时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操作繁琐,耗时长,拆除后需重新更换橡胶垫圈,且Y型过滤器由于其特殊的结构设计,在安装时具有一定高度要求,故针对大口径Y型过滤器维护时需动用起重设备;综合上述,设计一种免维护自动排污直通式微阻过滤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免维护自动排污直通式微阻过滤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根据本技术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免维护自动排污直通式微阻过滤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为“T”型空腔结构,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与“T”型空腔结构内部相连通的进水口,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设有与“T”型空腔结构内部相连通的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同一水平线,所述壳体上设有装配孔,该一种免维护自动排污直通式微阻过滤器还包括:<br>过滤组件,所过滤组件设置于“T”型空腔结构内;盲板,所述盲板设置于壳体的装配孔处。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网框架;至少一片过滤网,至少一片所述过滤网固定于过滤网框架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T”型空腔结构的中部形成导向沟槽,所述过滤网框架嵌装于所述导向沟槽内,所述导向沟槽开设方向与“T”型空腔结构的排水方向垂直。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沟槽内形成与外部连通的排污口,排污口投射到的所述过滤网框架的部分表面形成排污孔。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盲板的表面形成贯通上、下表面的泄压孔。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盲板的下表面边缘处形成用于插装进入装配孔的凸环。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卡箍,所述卡箍固定于壳体的表面,用于固定盲板与壳体上装配孔的相对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表面形成一个以上流量监测孔。本技术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第一、利用“T”型空腔结构,形成直通式过滤设计,不改变流体通道,不易产生紊流,且对安装位置(高度)无特殊位置及空间要求,可直接安装于水泵吸入端;第二、一片以上过滤网,形成W型过滤网设计增加了过滤网有效过滤面积,使过滤器阻力降低;第三、沟槽式连接的盲板拆装简便,无需专业工人即可完成拆装,维护简便,无需更换新垫圈,无额外耗材费用;第四、壳体上的导向沟槽、排污口以及过滤网框架上的排污孔设计,在重力及水流冲击的共同作用下过滤杂质堆积于排污口处,打开排污阀即可将杂质(直径小于25mm)排除,可实现免拆装自排污功能,减少拆装盲板的维护次数;第五、一个以上测量预留孔设计可与压力表、温度计、加药管等共享,免除有需要时在管道上额外焊接。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免维护自动排污直通式微阻过滤器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免维护自动排污直通式微阻过滤器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免维护自动排污直通式微阻过滤器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盲板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盲板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所述过滤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所述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本技术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免维护自动排污直通式微阻过滤器,尤其涉及微阻过滤器领域。在相关技术中,1、由于Y型过滤器本身的结构性质,使高速流体在通过Y型过滤器时发生紊流,如过滤器安装位置靠近水泵(动力源)则Y型过滤器带来的紊流会直接影响到水泵,易造成水泵吸入端压力不均从而加剧气蚀现象,大大减少水泵寿命,并降低水泵工作效率;Y型过滤器盲板(维修口)采用的法兰式连接,维护时需拆除盲板,并取出过滤器进行清洗,拆除及安装时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操作繁琐,耗时长,拆除后需重新更换橡胶垫圈,且Y型过滤器由于其特殊的结构设计,在安装时具有一定高度要求,故针对大口径Y型过滤器维护时需动用起重设备。基于此,本公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一种免维护自动排污直通式微阻过滤器,采用直通式过滤设计,不改变流体通道,不易产生紊流,且对安装位置(高度)无特殊位置及空间要求,可直接安装于水泵吸入端;W型过滤网设计增加了过滤网有效过滤面积,使过滤器阻力降低;U型过滤网框架带来更高的强度;沟槽式连接的盲板拆装简便,无需专业工人即可完成拆装,维护简便,无需更换新垫圈,无额外耗材费用;壳体上的导向沟槽、排污口以及过滤网框架上的排污孔设计,在重力及水流冲击的共同作用下过滤杂质堆积于排污口处,打开排污阀即可将杂质(直径小于25mm)排除,可实现免拆装自排污功能,减少拆装盲板的维护次数;四个测量预留孔设计可与压力表、温度计、加药管等共享,免除有需要时在管道上额外焊接。图1示例性示出了本技术公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一种免维护自动排污直通式微阻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1至图7可知,壳体1包括为“T”型空腔结构,壳体1的一端设有与“T”型空腔结构内部相连通的进水口,壳体1的另一端设有与“T”型空腔结构内部相连通的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同一水平线,壳体1上设有装配孔,该一种免维护自动排污直通式微阻过滤器还包括:过滤组件,所过滤组件设置于“T”型空腔结构内;盲板5,盲板5设置于壳体的装配孔处,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壳体1的内部“T”型空腔结构采用直通式结构,较传统Y型过滤器有更小的安装空间,更高的过滤效率,且在过滤过程中不改变流体流道,不额外带来紊流。进一步,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网框架7;一对过滤网9,一对过滤网9固定于过滤网框架7上,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过滤网框架7为不锈钢框架,过滤网框架7包括主框架701以及支撑板702,主框架701为封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免维护自动排污直通式微阻过滤器,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为“T”型空腔结构,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与“T”型空腔结构内部相连通的进水口,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设有与“T”型空腔结构内部相连通的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同一水平线,所述壳体上设有装配孔,该一种免维护自动排污直通式微阻过滤器还包括:/n过滤组件,所过滤组件设置于“T”型空腔结构内;/n盲板,所述盲板设置于壳体的装配孔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免维护自动排污直通式微阻过滤器,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为“T”型空腔结构,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与“T”型空腔结构内部相连通的进水口,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设有与“T”型空腔结构内部相连通的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同一水平线,所述壳体上设有装配孔,该一种免维护自动排污直通式微阻过滤器还包括:
过滤组件,所过滤组件设置于“T”型空腔结构内;
盲板,所述盲板设置于壳体的装配孔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免维护自动排污直通式微阻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
过滤网框架;
一片以上过滤网,一片以上所述过滤网分别固定于过滤网框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免维护自动排污直通式微阻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空腔结构的中部形成导向沟槽,所述过滤网框架嵌装于所述导向沟槽内,所述导向沟槽开设方向与“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积斌周鸿彪邹文思邹志胜胡学问陶然王闯余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