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体育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体育训练用储水式负重背心,包括穿戴组件,所述穿戴组件包括有背心组件,且背心组件共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背心组件的位置前后对称,两组所述背心组件的顶部之间对称固定连接有背带,每组所述背带的顶部均通过魔术贴粘黏有第一水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第一水囊通过魔术贴粘黏在背带的顶部,且设置水囊主体通过第二连接带连接在挂载带上,同时,在第一水囊和水囊主体的外表面均装配有注水阀口,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在第一水囊以及水囊主体的内部进行灌水配重,不使用时,仅需将内部配重水倒出,便于携带使用,且借助于水体的柔性,使得该装置在穿戴时更加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体育训练用储水式负重背心
本技术涉及体育用具
,具体为体育训练用储水式负重背心。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伴随着的人们对自申健康的重视程度也日渐提升,因此,大多数人为选择在空闲时间进行体育训练,保障自己的身体处于一定的运动弹性下,在体育训练中,通常需要对身体强度进行提升,其中采用身体负重的方式进行体育训练来加强自身,是现今已知技术中较为普遍的一种训练方式;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穿戴负重背心来实现负重训练,即将连接挂载有配重块或者配重沙袋的训练背心穿着在身上,通过外在配重达到负重训练的目的,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配重块或者配重沙袋本体较重,在进行运输携带时需要将配重块整体携带,导致携带不便,不利于随取随用,并且配重块或者配重沙袋直接挂载在身体外侧,在使用时,受运动时的晃动影响,导致配重块或者配重背心容易撞击撞伤使用者,为此我们提出了体育训练用储水式负重背心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体育训练用储水式负重背心,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的体育锻炼用负重背心,其内部填充配重通常采用沙袋或者配重铁,需要特定的配重,携带时重量较大,不利于随取随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体育训练用储水式负重背心,包括穿戴组件,所述穿戴组件包括有背心组件,且背心组件共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背心组件的位置前后对称,两组所述背心组件的顶部之间对称固定连接有背带,每组所述背带的顶部均通过魔术贴粘黏有第一水囊,正面一组所述背心组件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有第一连接带,且每组所述第一连接带的另一端均通过魔术贴粘黏在背面一组所述背心组件上,每组所述背心组件的下方均缝合固定有载重组件,且载重组件包括有负载面,所述负载面缝合固定在背心组件的下方,所述背心组件的外表面均匀挂载有第二水囊,且第二水囊包括有水囊主体,所述水囊主体的外壁上均匀缝合固定有拉条,每组所述拉条的内部两侧均缝合连接有延展布,所述第一水囊和水囊主体的外表面上均固定装配有注水阀口。优选的,所述第一水囊的外形为长条状,所述第一水囊的底部中间位置通过魔术贴粘黏在背带的正上方。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带共设置有四组,另两组所述第一连接带对称状固定在正面一组所述负载面的左右两侧,且对应的两组所述负载面的另一端均通过魔术贴粘黏在背面一组所述负载面的外表面上。优选的,所述负载面的外表面均匀开设有透气口,且透气口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离网,所述隔离网呈网格状编织固定在负载面的内部。优选的,所述负载面的外表面均匀固定有挂载带,且挂载带的外侧缝合有连接环,所述水囊主体的背面缝合有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二连接带贯穿插设在挂载带外表面装配的连接环内部,所述第二连接带的另一端通过魔术贴粘黏在水囊主体的正面。优选的,每组所述挂载带的正面均装配有五组所述连接环,且五组所述连接环依次等距固定在挂载带的外表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设置第一水囊通过魔术贴粘黏在背带的顶部,且设置水囊主体通过第二连接带连接在挂载带上,同时,在第一水囊和水囊主体的外表面均装配有注水阀口,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在第一水囊以及水囊主体的内部进行灌水配重,不使用时,仅需将内部配重水倒出,便于携带使用,且借助于水体的柔性,使得该装置在穿戴时更加舒适;2.通过设置拉条缝合固定在水囊主体的外壁上,使用时,可以通过拉开拉条,使得延展布展开,便于根据使用需求提升该装置填装配重水的空间,使用灵活便捷,且通过在挂载带的外表面设置有五组连接环,使得该装置使用时,可以根据使用时的需求灵活调节第二水囊的挂载数量以及挂载位置,便于应对不同情况下的训练需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穿戴组件和载重组件展开后的结构正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水囊的结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水囊展开后的结构俯视示意图。图中:100、穿戴组件;110、背心组件;120、背带;130、第一水囊;140、第一连接带;200、载重组件;210、负载面;220、透气口;230、挂载带;300、第二水囊;310、水囊主体;320、拉条;330、延展布;340、第二连接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体育训练用储水式负重背心,包括穿戴组件100,穿戴组件100包括有背心组件110,且背心组件110共设置有两组,两组背心组件110的位置前后对称,两组背心组件110的顶部之间对称固定连接有背带120,每组背带120的顶部均通过魔术贴粘黏有第一水囊130,正面一组背心组件110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有第一连接带140,且每组第一连接带140的另一端均通过魔术贴粘黏在背面一组背心组件110上,每组背心组件110的下方均缝合固定有载重组件200,且载重组件200包括有负载面210,负载面210缝合固定在背心组件110的下方,背心组件110的外表面均匀挂载有第二水囊300,且第二水囊300包括有水囊主体310,水囊主体310的外壁上均匀缝合固定有拉条320,每组拉条320的内部两侧均缝合连接有延展布330,第一水囊130和水囊主体310的外表面上均固定装配有注水阀口,该装置在使用时穿戴在使用者的上身,通过第一连接带140粘贴在后方一组背心组件110的外表面,从而使得该装置与使用者上半身固定连接,通过在背带120的顶部粘黏有第一水囊130,使用时,可以根据使用时的需求,对第一水囊130以及水囊主体310的内部进行清水注入,通过设置拉条320固定连接在水囊主体310的外侧,使得该装置使用时,可以通过拉动使得拉条320两侧分离开来,从而提升水囊主体310的整体展开体积,有效地增强了水囊主体310的内部的储水量,便于根据实际使用时的需求对该装置的负重进行灵活调节,通过在第一水囊130以及水囊主体310的内部填充水体进行配重,使得水体在不使用时可以倾倒出来,便于该装置携带,且水体本身的柔性,有效的避免配重本体对人体撞击造成伤害,有利于提升该装置的舒适安全性;进一步的,第一水囊130的外形为长条状,第一水囊130的底部中间位置通过魔术贴粘黏在背带120的正上方,通过设置第一水囊130的中间位置粘黏在背带120的正上方,使得第一水囊130的两端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体育训练用储水式负重背心,包括穿戴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组件(100)包括有背心组件(110),且背心组件(110)共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背心组件(110)的位置前后对称,两组所述背心组件(110)的顶部之间对称固定连接有背带(120),每组所述背带(120)的顶部均通过魔术贴粘黏有第一水囊(130),正面一组所述背心组件(110)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有第一连接带(140),且每组所述第一连接带(140)的另一端均通过魔术贴粘黏在背面一组所述背心组件(110)上,每组所述背心组件(110)的下方均缝合固定有载重组件(200),且载重组件(200)包括有负载面(210),所述负载面(210)缝合固定在背心组件(110)的下方,所述背心组件(110)的外表面均匀挂载有第二水囊(300),且第二水囊(300)包括有水囊主体(310),所述水囊主体(310)的外壁上均匀缝合固定有拉条(320),每组所述拉条(320)的内部两侧均缝合连接有延展布(330),所述第一水囊(130)和水囊主体(310)的外表面上均固定装配有注水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体育训练用储水式负重背心,包括穿戴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组件(100)包括有背心组件(110),且背心组件(110)共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背心组件(110)的位置前后对称,两组所述背心组件(110)的顶部之间对称固定连接有背带(120),每组所述背带(120)的顶部均通过魔术贴粘黏有第一水囊(130),正面一组所述背心组件(110)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有第一连接带(140),且每组所述第一连接带(140)的另一端均通过魔术贴粘黏在背面一组所述背心组件(110)上,每组所述背心组件(110)的下方均缝合固定有载重组件(200),且载重组件(200)包括有负载面(210),所述负载面(210)缝合固定在背心组件(110)的下方,所述背心组件(110)的外表面均匀挂载有第二水囊(300),且第二水囊(300)包括有水囊主体(310),所述水囊主体(310)的外壁上均匀缝合固定有拉条(320),每组所述拉条(320)的内部两侧均缝合连接有延展布(330),所述第一水囊(130)和水囊主体(310)的外表面上均固定装配有注水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育训练用储水式负重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囊(130)的外形为长条状,所述第一水囊(130)的底部中间位置通过魔术贴粘黏在背带(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放,姜少英,徐梦桐,师和平,高飞,柴慧淇,欧阳洪,焦凯,袁长姣,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体育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