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颈部按摩仪,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有支架和设置于支架内侧的连接硅胶件,连接硅胶件远离支架一侧设置有电极按摩组件,在连接硅胶件的中点位置左右对称地凸设有用于供电极按摩组件安装的弹性座,位于连接硅胶件上的弹性座向远离支架的一侧凸设,弹性座靠近连接硅胶件中点位置的外侧壁设置为第一形变部,弹性座远离连接硅胶件中点位置的外侧壁设置为第二形变部,弹性座于第一形变部与第二形变部处均成坡度结构设置,第一形变部的坡度与第二形变部的坡度不相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用灵活和舒适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颈部按摩仪
本技术涉及按摩设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颈部按摩仪。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工作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颈椎病的发病率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都市白领更是深受颈椎病的困扰。作为一种有效的非手术颈椎理疗装置,颈部按摩仪成为了许多颈椎病患者的首选。目前,市面上的颈部按摩仪通常采用电脉冲的按摩方式,这种按摩方式可以为不同用户提供多样性的治疗选择需求。采用电脉冲按摩方式的颈部按摩仪当中,作用于人体的电脉冲是经由电极片传导的,而在使用时一般是脖子去适应电极组件的形状,并不是电极组件根据使用者的脖颈具体形状变化而变化,这是由于电极组件是安装在弹性座上,而在佩戴过程中电极组件带动弹性座向周边形变时产生的弹性力相同,特别是位于两侧的弹性座向两侧形变时产生的弹性力相同,导致弹性座在向一侧产生形变时另一侧壁会对弹性座产生的牵引作用力会影响弹性座的摆动灵活程度,从而导致电极组件不能完全贴附在脖颈皮肤上,仍然会有“针刺痛感”的问题,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体验,也严重影响到了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灵活和舒适的颈部按摩仪。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颈部按摩仪,包括有支架和设置于支架内侧的连接硅胶件,所述连接硅胶件远离支架一侧设置有电极按摩组件,在所述连接硅胶件的中点位置左右对称地凸设有用于供电极按摩组件安装的弹性座,位于所述连接硅胶件上的弹性座向远离支架的一侧凸设,所述弹性座靠近连接硅胶件中点位置的外侧壁设置为第一形变部,所述弹性座远离连接硅胶件中点位置的外侧壁设置为第二形变部,所述弹性座于第一形变部与第二形变部处均成坡度结构设置,所述第一形变部的坡度与第二形变部的坡度不相等。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形变部与第二形变部之间靠近连接硅胶件一端的间距尺寸大于靠近电极按摩组件一端的间距尺寸,并且第一形变部的坡度小于第二形变部的坡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连接硅胶件的中点位置处还凸设有用于供电极按摩组件安装的弹性支撑座,所述弹性支撑座靠近左侧弹性座的外侧壁设置为左形变部,所述弹性支撑座靠近右侧弹性座的外侧壁设置为右形变部,弹性支撑座于左形变部处产生的弹性形变力与弹性支撑座于右形变部处产生的弹性形变力相同。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支撑座呈圆柱状或是呈圆锥状结构设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座和弹性支撑座均与连接硅胶件一体成型。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座和弹性支撑座与连接硅胶件的连接处均圆滑过渡设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座和弹性支撑座均成中空结构设置,并且形成有能够用于与电极按摩组件连接安装的空腔。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座和弹性支撑座的壁厚尺寸均沿其高度方向保持一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座远离支架一端的壁厚向弹性座靠近支架一端逐渐减小,并且弹性支撑座远离支架一端的壁厚向弹性支撑座靠近支架一端逐渐减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座远离支架一端的壁厚向弹性座靠近支架一端逐渐增加,并且弹性支撑座远离支架一端的壁厚向弹性支撑座靠近支架一端逐渐增加。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颈部按摩仪挂在用户脖颈上使用时,颈部按摩仪受重力影响能够保持始终向下的重力,因此颈部按摩仪在重力作用下能够挂在脖颈上,同时施加在弹性座上的作用力令电极按摩组件向坡度较小的形变部一侧摆动,并且弹性座向该形变部一侧的形变灵活程度高,更有利于电极片始终保持与脖颈肌肤的贴合;此外脖颈在转动过程中还能够通过与肌肤贴合的电极片带动弹性座向低坡形变部进一步产生形变,另一侧的电极片也能够带动另一弹性座向高坡形变部一侧产生形变,使得电极片能够始终保持与脖颈肌肤的贴合;综上,上述弹性座能够有效使得电极片与脖颈肌肤保持贴合,有效避免“针刺痛感”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了颈部按摩仪的用户体验,也增强了颈部按摩仪的按摩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颈部按摩仪的剖视图;图2为连接硅胶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支架;2、连接硅胶件;21、弹性座;211、第一形变部;212、第二形变部;22、弹性支撑座;221、左形变部;222、右形变部;23、空腔;3、电极按摩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参照图1和2所示,一种颈部按摩仪,包括有支架和设置于支架内侧的连接硅胶件,连接硅胶件远离支架一侧设置有电极按摩组件,其中支架可成C字形结构设置,连接硅胶件由硅胶制成并且贴合于支架的内侧,而电极组件包括有能够与弹性座连接的接触后盖以及安装在接触后盖远离连接硅胶件一端的电极片,颈部按摩仪在使用时支架挂在用户脖颈上,电极片位于最内侧与脖颈肌肤接触。在连接硅胶件的中点位置左右对称地凸设有用于供电极按摩组件安装的弹性座,位于连接硅胶件上的弹性座向远离支架的一侧凸设,其中电极按摩组件至少设置有两个,两个电极按摩组件沿连接硅胶件的中垂线对称设置,而当电极按摩组件设置有四个时,电极按摩组件两两地对称设置在连接硅胶件中垂线两侧。弹性座靠近连接硅胶件中点位置的外侧壁设置为第一形变部,弹性座远离连接硅胶件中点位置的外侧壁设置为第二形变部,弹性座于第一形变部与第二形变部处均成坡度结构设置,第一形变部的坡度与第二形变部的坡度不相等。因此当第一形变部的坡度小于第二形变部的坡度,并且第一形变部与第二形变部之间靠近连接硅胶件一端的间距尺寸大于靠近电极按摩组件一端的间距尺寸时(也就是第一形变部至第二形变部的间距尺寸沿弹性座的高度方向逐渐减小设置);佩戴时电极片靠近第一形变部的一侧会先与用户脖颈抵触,而弹性座上设置的第一形变部和第二形变部能够使得弹性座在受力时产生不同的形变程度(弹性座向第一形变部一侧产生形变更容易),这是由于第一形变部和第二形变部的坡度不同,使得弹性座在受力时向第一形变部一侧形变的过程中弹性座的形变程度大于向第二形变部一侧形变的过程中弹性座的形变程度,使得颈部按摩仪在挂到用户脖颈上时用户脖颈能够通过电极按摩组件将弹性座向第一形变部一侧灵活摆动,从而有利于电极片与脖颈肌肤的贴合;或当第一形变部的坡度大于第二形变部的坡度,并且第一形变部与第二形变部之间靠近连接硅胶件一端的间距尺寸大于靠近电极按摩组件一端的间距尺寸时(也就是第一形变部至第二形变部的间距尺寸沿弹性座的高度方向逐渐减小设置);佩戴时电极片靠近第二形变部的一侧会先与用户脖颈抵触,而弹性座上设置的第一形变部和第二形变部能够使得弹性座在受力时产生不同的形变程度(弹性座向第二形变部一侧产生形变更容易),这是由于第一形变部和第二形变部的坡度不同,使得弹性座在受力时向第一形变部一侧形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颈部按摩仪,包括有支架和设置于支架内侧的连接硅胶件,所述连接硅胶件远离支架一侧设置有电极按摩组件,在所述连接硅胶件的中点位置左右对称地凸设有用于供电极按摩组件安装的弹性座,位于所述连接硅胶件上的弹性座向远离支架的一侧凸设,其特征是:所述弹性座靠近连接硅胶件中点位置的外侧壁设置为第一形变部,所述弹性座远离连接硅胶件中点位置的外侧壁设置为第二形变部,所述弹性座于第一形变部与第二形变部处均成坡度结构设置,所述第一形变部的坡度与第二形变部的坡度不相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部按摩仪,包括有支架和设置于支架内侧的连接硅胶件,所述连接硅胶件远离支架一侧设置有电极按摩组件,在所述连接硅胶件的中点位置左右对称地凸设有用于供电极按摩组件安装的弹性座,位于所述连接硅胶件上的弹性座向远离支架的一侧凸设,其特征是:所述弹性座靠近连接硅胶件中点位置的外侧壁设置为第一形变部,所述弹性座远离连接硅胶件中点位置的外侧壁设置为第二形变部,所述弹性座于第一形变部与第二形变部处均成坡度结构设置,所述第一形变部的坡度与第二形变部的坡度不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部按摩仪,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形变部与第二形变部之间靠近连接硅胶件一端的间距尺寸大于靠近电极按摩组件一端的间距尺寸,并且第一形变部的坡度小于第二形变部的坡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部按摩仪,其特征是:在所述连接硅胶件的中点位置处还凸设有用于供电极按摩组件安装的弹性支撑座,所述弹性支撑座靠近左侧弹性座的外侧壁设置为左形变部,所述弹性支撑座靠近右侧弹性座的外侧壁设置为右形变部,弹性支撑座于左形变部处产生的弹性形变力与弹性支撑座于右形变部处产生的弹性形变力相同。
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超,
申请(专利权)人:欧美达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