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理用输液防回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1455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用护理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护理用输液防回血装置,包括配件盒,所述配件盒内腔底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检测盒,所述检测盒内腔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所述配件盒的顶部连通有密封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配件盒、检测盒、液位传感器、密封管、电动滑轨、连接杆、拉杆、活动板、处理器、蓄电池和智能控制器的设置,使检测盒的内腔处于密封状态,从而防止检测盒内部的压强产生变化,达到了防止回血的优点,同时解决了回血情况的发生为后续的输液带来较大的不便,需要把输液器中的空气排尽然后才能进行正常输液,不仅增加了护士的劳动量,而且增加了患者疼痛感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护理用输液防回血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用护理
,具体为一种护理用输液防回血装置。
技术介绍
输液,或大容量注射液,是指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它是注射剂的一个分支,通常包装在玻璃或塑料的输液瓶或袋中,不含抑菌剂,使用时通过输液器调整滴速,持续而稳定地将药物输入体内。在输液的过程中,病人通常会遇到回血的情况,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主要为药物输送完成后,吊瓶内部的压强小于血管中的压强,从而使血液回流到输液器中,回血情况的发生为后续的输液带来较大的不便,需要把输液器中的空气排尽然后才能进行正常输液,不仅增加了护士的劳动量,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疼痛感,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护理用输液防回血装置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护理用输液防回血装置,具备防止回血的优点,解决了回血情况的发生为后续的输液带来较大的不便,需要把输液器中的空气排尽然后才能进行正常输液,不仅增加了护士的劳动量,而且增加了患者疼痛感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护理用输液防回血装置,包括配件盒,所述配件盒内腔底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检测盒,所述检测盒内腔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所述配件盒的顶部连通有密封管,所述配件盒内腔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动滑轨,所述电动滑轨的滑动端焊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焊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底端贯穿密封管并延伸至密封管的内腔焊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表面与密封管的内腔滑动连接,所述配件盒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处理器,所述配件盒内腔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所述配件盒内腔底部的中心处固定安装有智能控制器。优选的,所述活动板的底部焊接有锥形块,所述密封管与检测盒的连通处开设有与锥形块配合使用的锥形口。优选的,所述密封管的一侧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贯穿配件盒并延伸至外部连通有软管,所述软管远离连接管的一端连通有穿刺针。优选的,所述蓄电池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充电头,所述充电头的左侧贯穿配件盒并延伸至外部,所述充电头与蓄电池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配件盒的顶部焊接有吊环,所述检测盒的底部连通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底端贯穿配件盒并延伸至外部固定安装有橡皮塞。优选的,所述配件盒内腔底部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蜂鸣器,所述配件盒另一侧的底部连通有扩音管,且扩音管的一端贯穿配件盒并延伸至外部连通有网罩。优选的,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与处理器的输入端为单向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智能控制器的输入端为单向电连接,所述智能控制器的输出端与蜂鸣器和电动滑轨的输入端均为单向电连接,所述液位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处理器的输入端为单向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配件盒、检测盒、液位传感器、密封管、电动滑轨、连接杆、拉杆、活动板、处理器、蓄电池和智能控制器的设置,当检测盒中的液体过少的时候,液位传感器会被触发,并且将信号发送给处理器,处理器将信号接收并且处理后,通过智能控制器分别控制电动滑轨和蜂鸣器启动,电动滑轨的滑动端带动连接杆向下移动,连接杆带动拉杆向下移动,拉杆带动活动板向下移动,活动板带动锥形块向下移动,对锥形口进行封堵,使检测盒的内腔处于密封状态,从而防止检测盒内部的压强产生变化,达到了防止回血的优点,同时解决了回血情况的发生为后续的输液带来较大的不便,需要把输液器中的空气排尽然后才能进行正常输液,不仅增加了护士的劳动量,而且增加了患者疼痛感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锥形块和锥形口的设置,能够在活动板向下移动的时候,将密封管与检测盒进行阻隔,使检测盒的内腔处于密封状态,从而防止检测盒内部的压强产生变化,防止回血现象的发生,通过连接管、软管和穿刺针的设置,能够方便将该装置与输液瓶进行连通,使药剂输送到该装置中,通过充电头的设置,能够方便对蓄电池进行供电,从而使蓄电池的内部始终保持足够的电能为该装置内部的电器元件进行供电。3、本技术通过吊环的设置,能够方便将该装置挂在输液架上,以增加使用的便利性,通过橡皮塞的设置,能够方便输液器与该装置进行连接,以便于输液的正常进行,通过蜂鸣器的设置,当检测盒中的药水过少的时候,液位传感器会被触发,并且将信号发送给处理器,处理器通过智能控制器控制蜂鸣器启动,对医护人员进行提示,以便于及时更换药水,通过网罩的设置,能够对蜂鸣器进行保护,防止灰尘杂质进入到蜂鸣器的内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检测盒局部正视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橡皮塞的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系统原理图。图中:1、配件盒;2、检测盒;3、液位传感器;4、密封管;5、电动滑轨;6、连接杆;7、拉杆;8、活动板;9、处理器;10、蓄电池;11、智能控制器;12、锥形块;13、连接管;14、软管;15、穿刺针;16、充电头;17、吊环;18、出液管;19、橡皮塞;20、蜂鸣器;21、网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护理用输液防回血装置,包括配件盒1,配件盒1内腔底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检测盒2,检测盒2内腔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液位传感器3,配件盒1的顶部连通有密封管4,配件盒1内腔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动滑轨5,电动滑轨5的滑动端焊接有连接杆6,连接杆6的底部焊接有拉杆7,拉杆7的底端贯穿密封管4并延伸至密封管4的内腔焊接有活动板8,活动板8的表面与密封管4的内腔滑动连接,配件盒1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处理器9,配件盒1内腔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蓄电池10,配件盒1内腔底部的中心处固定安装有智能控制器11,通过配件盒1、检测盒2、液位传感器3、密封管4、电动滑轨5、连接杆6、拉杆7、活动板8、处理器9、蓄电池10和智能控制器11的设置,达到了防止回血的优点,同时解决了回血情况的发生为后续的输液带来较大的不便,需要把输液器中的空气排尽然后才能进行正常输液,不仅增加了护士的劳动量,而且增加了患者疼痛感的问题。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活动板8的底部焊接有锥形块12,密封管4与检测盒2的连通处开设有与锥形块12配合使用的锥形口,通过锥形块12和锥形口的设置,能够在活动板8向下移动的时候,将密封管4与检测盒2进行阻隔,使检测盒2的内腔处于密封状态,从而防止检测盒2内部的压强产生变化,防止回血现象的发生。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密封管4的一侧连通有连接管13,连接管13的一端贯穿配件盒1并延伸至外部连通有软管14,软管14远离连接管13的一端连通有穿刺针15,通过连接管13、软管14和穿刺针15的设置,能够方便将该装置与输液瓶进行连通,使药剂输送到该装置中。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护理用输液防回血装置,包括配件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配件盒(1)内腔底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检测盒(2),所述检测盒(2)内腔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液位传感器(3),所述配件盒(1)的顶部连通有密封管(4),所述配件盒(1)内腔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动滑轨(5),所述电动滑轨(5)的滑动端焊接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的底部焊接有拉杆(7),所述拉杆(7)的底端贯穿密封管(4)并延伸至密封管(4)的内腔焊接有活动板(8),所述活动板(8)的表面与密封管(4)的内腔滑动连接,所述配件盒(1)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处理器(9),所述配件盒(1)内腔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蓄电池(10),所述配件盒(1)内腔底部的中心处固定安装有智能控制器(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理用输液防回血装置,包括配件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配件盒(1)内腔底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检测盒(2),所述检测盒(2)内腔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液位传感器(3),所述配件盒(1)的顶部连通有密封管(4),所述配件盒(1)内腔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动滑轨(5),所述电动滑轨(5)的滑动端焊接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的底部焊接有拉杆(7),所述拉杆(7)的底端贯穿密封管(4)并延伸至密封管(4)的内腔焊接有活动板(8),所述活动板(8)的表面与密封管(4)的内腔滑动连接,所述配件盒(1)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处理器(9),所述配件盒(1)内腔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蓄电池(10),所述配件盒(1)内腔底部的中心处固定安装有智能控制器(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用输液防回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8)的底部焊接有锥形块(12),所述密封管(4)与检测盒(2)的连通处开设有与锥形块(12)配合使用的锥形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用输液防回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管(4)的一侧连通有连接管(13),所述连接管(13)的一端贯穿配件盒(1)并延伸至外部连通有软管(14),所述软管(14)远离连接管(13)的一端连通有穿刺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艳南李春荣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